郑婕妤
摘要:通过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营业收入、行业利润率以及产能利用率等方面所体现的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绩效差的现象中所潜藏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探寻如何达到产能结构改革与员工安置之间的平衡,解决产能结构改革与员工安置之间的矛盾,以小(武钢产能结构改革与其员工安置之间的平衡)见大(全国钢铁行业企业产能结构改革与其员工安置之间的平衡),找出面对当前钢铁行业企业产能结构改革与员工安置之间矛盾,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及可以考虑的措施。
关键词:产能结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员工安置;平衡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091-03
一、现实依据
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由寒冬轉入冰冻期,作为曾经的国内第三大钢铁生产企业,武钢应不遗余力地进行改革。在提高科学技术去产能过程中,难免出现人员大幅减少,如何安置好曾经的“武钢人”就成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武钢在2015年第三季度进入全面亏损,每月亏损额达到5亿,2016年3月武钢董事长马国强首度公开武钢将从8万人减至3万人。大裁员武钢面临巨大压力:去产能的刻不容缓以及保证下岗职工的生活,尽力减小他们的生活落差感,做好对下岗员工的安置工作的矛盾。这次的大裁员,马国强称其为“人的分流”,对于需要另找出路的4、5万人,武钢提出三种途径。一是据法定退休年龄五年之内的,这个人没有工作能力或工作愿望,可以离开岗位等待退休;二是武钢在这些年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还有一些相关的多元的产业,这些产业可以说离钢铁比较远,怎么样把这块更加好的融入地方的经济发展,把它做大,也能消纳武钢钢铁主业下来的一部分职工;三是大力组织,跟地方政府、跟其他用工企业进行对接,来帮助武钢那些下来的职工寻找岗位。
第一种途径中,对于那些没有工作能力或工作意愿的员工而言,是否下岗并没有多大实质性的差别,所以这种途径,并没有从本质上安置好员工。第二种途径,看似很美好,可以说是只是暂时地离开了武钢,迟早还是要回去的,但是这个“迟早”又是多久?开展一个新的产业所需时日也必定不短,那么在这个期间内,这些下岗员工又何去何从?第三种途径是可行性较高的,不少用工单位有用工需求,而这些被裁掉的员工又需要工作,正好可以补上。但是就从3月底几场专门为武钢下岗员工召开的招聘会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是那些招聘单位并没有真心实意提供岗位,很多岗位看似可以应聘,实则早已有人;另一方面是下岗员工因巨大落差而不愿就职,如何在去产能的同时又安置好下岗员工就成了急切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
(一)国际钢铁行业市场现状
从全球钢铁贸易现状来看,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主要集中在附加值高的产品上;全球经济增速变缓,各国开始保护国内的钢铁贸易,钢铁外贸形势困难。
从全球钢铁生产现状来看,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钢铁生产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发达国家不再是钢铁生产大国;钢铁生产商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多元化产品;钢铁生产商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经济增长带动钢铁产能增长过度。
整个国际钢铁形势来看,一方面钢铁生产商之间不断竞争加大生产力致使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减少供大于求进一步使产能过剩。钢铁行业去过剩产能已经成为了全球化趋势,要完成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型。
(二)国内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国内钢铁行业现状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支柱型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2010年四季度开始,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内忧外困”的严峻情况,原材料进口方面,我们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铁矿石价格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国内方面,政府经济增速逐渐平缓,国内房地产等主要用钢行业增速减缓。但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依然旺盛,全行业仍面临供求严重失衡。在下游需求低迷以及进口矿价高位运行的双重挤压下,钢铁行业步履维艰,国内多家钢企经营状况下滑甚至出现巨亏。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多次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急需进行供给侧改革,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加快生产力变革的速度。过去两年,我们在钢铁领域淘汰了上亿吨的产能,涉及到上百万职工。李克强总理提到“下一步要推进去产能,我们必须做到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如何在钢铁行业去产能与员工安置问题达到平衡已经上升到一个社会问题。
2.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钢铁行业近几年来的营业利润在2011年到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年收入仍旧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但从2012年至今,我国钢铁行业营业收入出现迅速下滑趋势,行业整体表现不佳。销售利润率从2005年的6.25%下降至2011年的2.42%。2013年,我国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仅0.48%,到2014年,钢铁行业的利润率也仅仅只有0.9%,重点钢铁企业亏损比例14.8%,2015年上半年形势仍未见好转,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0.04%。其产能利用率在70%-75%左右,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过剩产能1.8亿至2.4亿吨,意味着全球5亿吨钢铁过剩产能有超过了2亿吨在中国,我国过剩产能占到全球超过40%的份额。
3.我国钢铁行业员工安置
2015年年底,“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被明确提出,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此前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要尽力避免中国出现大规模下岗潮,但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当下,山西等地企业仍旧不可避免地传出员工分流、下岗风波。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政府要为去产能过程中的员工安置问题兜底,在关闭数十家业绩不良的矿山钢厂之际,数百万人将失去工作岗位,政府承诺要减缓由此带来的打击,拨款1000亿元人民币资金帮助将工人“重新安置”到繁荣的服务业。现实情况是职工安置问题处理得并不好,据记者调查我国钢铁行业在产能结构改革过程导致的员工安置问题没能够很好解决,很多员工特别是民营钢铁企业对员工安置极其忽视。
三、钢铁企业产能改革与员工安置之间的平衡研究分析
减少产能与安置工人之间矛盾极大,两年淘汰上亿产能涉及上百万员工,在继续去产能过程中必将涉及更多职工削减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去产能与职工安置问题,必将对未来我国发展,在产能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协调好两者关系使其平稳发展,可从以下方面出发。
(一)从下岗员工自身出发
要解决钢铁行业去产能与安置员工这两者之间平衡问题,要了解员工需求才能针对需求更好满足其愿望,合理安置员工需我们了解企业员工心理预期及需求。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除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外,还在于人们对某种职业存在歧视的心理因素以及供求不平衡状况。
1.人们对某种职业存在歧视的心理因素
人们对某种职业存在歧视的情况存在时间及范围都较广。职业歧视与歧视职业不同,职业歧视使我们遭受企业歧视,比较常见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歧视职业是来自于我们自身对某种职业歧视态度,这种歧视来源于我们所处文化及从小所受的教育等极其长远影响,是指人们会存在看不起某种职业(例如环卫工人、保安等)情况,这已成为我国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员工安置中存在的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工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比农民要高,比环卫工人等要高,要求一个人从“更高等”职业转向“低等”职业是比较困难的,而一时间人们心理固化很难解决。因此要解决这种职业歧视问题,一是需要从职业转向对象出发,就是说要变成什么职业,那些职业最好与现在的职业同质;二是需要对员工进行逐步的心理教育,转变其心理观念,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转变过程。
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但是大学生“就业难”,不屑选择当生产工,因为在大学生心里,认为生产工职业不体面,不具有正确职业观,我们应该了解社会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为了解决就业难,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更要考虑适应社会的需求,树立正确就业观。如果生产工人也不能树立正确就业观,不屑这些职业,那么生产工人与大学生相比优势还剩下了什么,将来职业选择又该何去何从。
2.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状况
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情况比较严重。钢铁行业员工下岗后安置存在大量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关于“用工荒”的报道也同时频频出现在国内各报纸。电子行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一线岗位需求旺盛,技术和管理人才虽薪酬上涨,但依然难解招人之难,有些企业为找到人才,不惜动用招工“黄牛”,但由于人員短缺严重,好多企业仍处于停工或半开工状态。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问题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我国用人单位如今招聘的学历普遍较高,主要集中在本科及大专,占了超过60%比例。但是武钢裁员员工大多为一线工人,学历都不高,没有太多的职位可以安置。因此,为了解决这种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需要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市场细分,找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对学历要求比较低的那部分市场,将员工安置到那部分劳动力市场的岗位上。二是下岗的将是年纪较大的工人,但服务业需要较年轻、懂技术,愿压低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的工人,可见职工转岗存在着较大问题。
针对年龄问题,我们则需要在找出对员工年龄要求较低行业同时,减缓延迟退休年龄办法的实施,减缓退休年龄必将大量减少可获得职业岗位数量,相应可减少过高在岗工资及退休工资但需要有基本在岗工资及退休工资保障在岗人员以及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针对技术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无技术含量员工的需求逐步下降,对于技术工的需求快速上升,因此,对于下岗员工中比较年轻的那部分,企业可以尝试将国家以及企业对员工的安置金用来对他们进行培训,提升他们技能,使其拥有一定技术,在未来工作搜寻以及岗位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
(二)从钢铁行业自身出发
根据凯恩斯的就业需求理论,生产和就业水平决定于总需求水平。我国劳动力市场目前确实存在供给小于需求状况。因此要想减少员工下岗避免员工安置问题加剧,就是需要增加我国钢铁行业产品总需求或说提高市场绩效。
从钢铁行业的延伸来看,要想增加其市场绩效,可以在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发展一些相关的多元产业,这些产业可以离钢铁比较远,把这块产业更好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把它做大,也能消纳钢铁主业下来的一部分职工。
而从钢铁行业原始产业发展来看,也就是要提高钢铁市场的市场绩效。主要是成本方面,钢铁行业成本已较低,要进一步降低必须拥有高科技技术改进技术以及管理人才。
根据市场供求平衡理论,当市场需求上升时同时供给下降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产品价格上升同时产量也上升,那么营业收入必然上升,也就可以实现现阶段钢铁行业所追求的营业收入目标。而企业对营业收入问题的研究又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找出这些存在供给短缺状况的钢铁市场部分。我们知道钢铁市场处于需求量降低的时期,但是这种需求量的降低并不是针对所有种类钢铁的,由于市场细分,钢铁行业市场存在多个子市场,而这种供大于求的状况主要发生在普通钢铁行业市场,目前我国高端品种、特种钢铁的市场状况仍然处于供小于求的状况,2012年我国钢铁进口量仍然达到1366万吨,钢铁供给市场仍然处于短缺的状态,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说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国家补贴的合理化。钢铁对很多生产商来说也是必需品,没有相应替代品,按价格弹性理论,钢铁产品价格弹性应较低,属刚性商品。但钢铁与房地产价格变化差异可能因生产商关系不同导致。房地产商不会随意大幅降价甚至跌破底价亏本出售,房地产商之间价格战大多秉承薄利多销准则,他们之间存在竞争,但同时也存在一种隐形卡特尔,他们不会亏本打价格战。而一部分钢铁企业是保持着巨亏状态去库存,为了去库存增加销售量打起价格战,其底价往往低于其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家补贴,我国钢铁行业企业不少都属于国企,导致的亏损不由股东买单,而由国家补贴来弥补,企业管理者不需过度担忧企业盈利状况,这导致管理者对于追求公司盈利积极性较差,不利企业盈利。宏观方面来说,钢铁行业这一极特殊产业又必须由国家主导掌控。因此在国家掌管钢铁行业情况下,找出钢铁市场供需平衡位置,让国家对钢铁价格有所限制,给出价格下限以一定程度上限制这种价格战;同时国家结合这种平衡状态能够针对钢铁企业实际运营状况合理补贴,不至于补贴过度或补贴不足。
(三)从国家整体行业发展来看
以国有制造商全国平均工资水平来看,1000亿只能用来给180万人发放约11个月的工资,同时在员工下岗后的其他教育成本等会再次增加相关费用。因此1000亿并不能真正地永久性地解决我国钢铁行业产能结构改革带来的员工安置问题,必须给那些下岗员工找到具体的安置目标才能从本质上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找到可以安置那些下岗员工的行业。李克强总理针对钢铁行业去产能问题提出了服务业安置下岗员工的解决措施,据统计调查分析我国餐饮、物流、保险以及家政等行业均存在一定的用工缺口,而金融呼叫业的用工缺口尤其明显,并且这些行业用工要求并不是太高,比较适合下岗员工将来的择业目标方向,以服务业为主要安置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是可行的,服务业确实占中国经济比重已超过了曾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的重工业,但是在很多城市像唐山这样的工业城,服务业却不足以吸收大量由钢铁行业流出的闲置劳动力资源。
其次,在这种转行安置的过程中,合理的安置主要涉及对下岗员工的分流,而在分流的过程中要将员工进行专业分类,然后进行对口解决其安置问题。针对武钢即将离岗的员工,可以将其分为炼钢人员、电工人才、车间管理人才等不同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种类的员工找到不同的对口行业的职业,实现供需匹配,解决其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志伟,温孝卿.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存量资产优化障碍及问题的解决路径——一个基于产权视角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2(2).
[2] 耿 强,江飞涛,傅 坦.政策性补贴、产能过剩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引入产能利用率RBC模型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1(5).
[3] 李 静,杨海生.产能过剩的微观形成机制及其治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责任编辑:胡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