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情感注入文化类节目赢得观众

2017-07-21 11:37张化雨
采写编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会诗词情感

张化雨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在收获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在网络上赢得高关注度。节目中所呈现的优美诗句和专家们的解读,引发网友大量的热议。观众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热情还未退去,央视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又创收视新高,并“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其实,读书节目或文化综艺节目早已存在,但随着以搞笑为主的综艺娱乐节目大量占据荧屏,加上阅读环境和载体的变化,此类节目一度处于尴尬的边缘化境地。但现在,无论《中国诗词大会》还是《朗读者》,它们带来的轰动效应让冷清已久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再度闯入观众的视野。那么,《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是如何做到吸引电视观众的?笔者认为:将情感注入文化类节目是节目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直入人心 浸润心灵

在泛娱乐化的社会氛围中,文化类节目制作难度大、观众基础薄弱、收视率不高。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找到了突破点,那就是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节目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拥有强大内心的独臂女孩张超凡,人生处处是诗意的修车大爷王海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抗癌农民白茹云,自信返场的北大工科博士陈更,横跨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和诗词大会的全才彭敏,拥有古典气质的夺冠才女武亦姝等100余位诗词大会的选手都是普通人,是诗歌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汲取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在《朗读者》的导演刘欣看来,“节目为观众打开了斑斓丰富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人类共通的,它让我们团结在一起。”每一期节目都有如“遇见”“选择”等“关键词”,选择合适的朗读者并匹配好内容是引发观众共鸣的保障。徐静蕾和已过世的奶奶有着割不断的感情,当她朗读史铁生《奶奶的星星》的片段时,很多观众落泪;“世界小姐”张梓琳朗读了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献给自己10个月大的女儿,她那“愿女儿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期许打动荧屏前的无数妈妈……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真情实感”是《朗读者》赢得大众喜爱的关键点之一。“没有特别多花哨的包装、哗众取宠的设计,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内在的情感抒发,而且这种情感里包含了真善美的一些基本价值观。”

二、启迪人生 成风化人

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后,有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而《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的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此外,节目里几位00后“学霸小美女”的表现,年轻选手对诗词的热爱,或可看作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有情感共鸣的流露。

很多观众在观看《朗读者》时都是泪流满面。大师笔下总是那种淡淡的情怀,平静的叙事,却饱含真情。“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在成长的历程中,谁又没有遇到过需要感恩的人呢!柳传志的《写给儿子的信》更是一个平凡父亲对儿子的真情告白。“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正如当初自己的父亲将这句话告诉柳传志一样,如今他又把这句话告诉即将迈上人生新起点的儿子。这种减压式的鼓励放手让儿子去闯,和我们走出家门父母的那份殷切关怀毫无二致。

《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使观众找到了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感染人、打动人、说服人、影响人,成风化人。

三、抒发情感 展现情怀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就曾明确提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显而易见,《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恰恰说明了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和感召力;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视传媒最好的表达。两个栏目的开播开创了弘扬国学文化经典的先河。

《中国诗词大会》热播期间,网络上的一个帖子突然引发汹涌热议:“有没有一句诗让你觉得是人间绝句?”网友的跟帖汹涌澎湃。有网友表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自己觉得诗句美极了;有网友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脑补画面,简直美到哭……;还有网友表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怎么能把战争写得那么豪情阔达又不失美感……一瞬间,帖子的阅读和点赞量数以百万计。

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發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

专业朗读显然会“曲高和寡”,而《朗读者》展现的是高而不“冷”的表现语言。拿《朗读者》总导演刘欣的话来说,是“以文字为介质,以情感为窗口”。把文字和人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那些原本看上去深奥的文字,自然就拥有了柔软的质地。

除文化大咖、商业精英之外,平凡如你我的“素人”的加盟,也让节目有别于常规的朗诵类节目。“素人”嘉宾杨乃斌在第二期亮相。儿时他就失去了部分听力,在妈妈的陪伴下走过了小学、初中甚至大学。从朗读优劣的角度看,杨乃斌在朗读冰心的《不为什么》过程中吐字并不标准,但导演田梅以此为例对南方日报记者说,之所以杨乃斌能站在舞台上,正因节目更在意嘉宾能否通过他精彩的故事绽放自己,而不是强调朗读的技巧。

从某种意义来说,每个人可能都需要一个展现自己情怀的舞台。翻译家许渊冲老人在节目中,内心深处的某种情绪被激发了出来。他激情四射,触动了观众的泪腺。除了在社交媒体上刷屏,《朗读者》的热度也从线上延伸到线下。节目组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设置的流动朗读亭引起很大的反响。作为节目的一个“强设置”,朗读亭起到情感上的纽带式作用,成为了每个人都可以抒发情感、展现情怀的好去处。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真情实感”是《朗读者》赢得大众喜爱的关键点之一。“没有特别多花哨的包装、哗众取宠的设计,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内在的情感抒发,而且这种情感里包含了真善美的一些基本价值观。”

笔者认为,以上三点,也许就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节目成功的原因。不可否认,其它的娱乐益智节目也能打动观众,但通过取乐、挑逗、选秀的节目吸引观众的眼球,只能是哈哈一笑、昙花一现,不会像《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那样耐咀耐爵,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但愿通过这样的节目,给观众还原一个诗意、时尚、浪漫而温馨的中国。

(作者系承德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副总监)

猜你喜欢
大会诗词情感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情感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声讨大会
台上
大会选举
图说大会
图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