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徐珍珍
摘要:近年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并逐步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显学”。但是传统的理论体系构建多是基于学科论的思维方式,导致理论界对许多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或研究范畴无法达成共识,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因而,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领域,基于跨学科的视野重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既是职业教育跨界性典型特征的内在诉求,也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跨学科;概念;范畴;逻辑
作者简介:刘晓(1982-),男,山东淄博人,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徐珍珍(1988-),女,浙江温州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概念、范畴与逻辑”(编号:BJA130096),主持人:周明星。
理论是人们基于对事物和社会各方面知识认知、理解及论述抽象而来的概念集合。而理论体系则是某一方面理论知识的整合,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的集合,它蕴含着一门学科的概念和联结这些概念的判断。并注重揭示其内在性联系和深层次规律,是用以说明事物本质的层次分明、结构严密和系统抽象的逻辑体系。众所周知,在科学研究领域里建构一个科学、公认和权威的理论体系一直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对职业教育实践的重视和职业教育理论成果的兴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并逐步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显学”。但是,由于对理论建构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等方面的局限,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仍然比较混乱,体系构建还未成熟。因而,对职业教育概念、范畴和逻辑进行本质回归,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石。
一、“学科论”视野下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狭义与批判
华勒斯坦认为,“称一门学科为学科,即有严格和具有认受性的蕴意。”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社科领域,其理论工作者普遍具有明显的“学科中心”情结,都喜好构建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也一直将“学科存在的合法性”作为自己从事某一领域理论研究存在的重要标志,职业教育也不例外。1980年职业教育学科规划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将其研究工作纳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在不遗余力地构建学科理论体系过程中产生了如下问题:
(一)囿于“学科中心”视角,陷入“营造体系”的困境
在传统的“学科中心”职业教育理论构建中,学科论基本上被视为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唯一理论基础。对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也是出于职业教育“学”的逻辑不断地进行理论体系建构的过程。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現这种“理论体系情结”背后隐藏着两个基本的假设:第一,“职业教育”是一门统筹相关问题的独立学科:第二,理论体系是“职业教育”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这种基于“学科中心”的理论构建范式,通过观测职业教育学科的事实视域与发展趋势,应答了“职业教育学的本质”“职业教育的学科起点”“职业教育的学科形象”及“职业教育的学科走向”等基本问题。在学科创立之初,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利于解决学科的合法性,进而验证学者的合法性身份。但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更为密切和复杂,这种传统的以学科论的思维方式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产生了一系列有悖于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甚至与职业教育理论常识相左的概念或观点,导致理论界对于许多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或研究范畴无法达成共识。进而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和蔓延,导致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在重复构建虚无缥缈的“学科大厦”,却鲜有思考这种没有根基的理论大厦是多么的空虚无力。以至于愈来愈多的学者认为,沉浸于“营造体系”而不可自拔是一种虚妄和执念,并呼吁职业教育学必须摈弃偏执,回到最真切的教育实践和最鲜活的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探索。
(二)偏向基本理论问题的追问,忽视了现实问题的关照
理论是一种能够较准确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和内在普遍联系的高度抽象的符号体系。因而,职业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它的建立有赖于对职业教育基本问题及其逻辑关系的探索、揭示和解读。通常我们可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职业教育基本问题进行解析,即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方面的基本问题和职业教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基本问题。前者研究涉及了职业教育领域概念内涵、本质属性及功能价值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它们是对职业教育是什么问题的事实描述和规范论证。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需要重点研究的基础问题。不可否认,提出并研究职业教育基本问题有利于职业教育研究地位的确立、本质认识的加深、学科视野的拓展及理论体系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是职业教育学科走向丰富、走向完善、走向成熟的重要前提。但时至今日,大量的理论工作者却不自觉地偏向于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而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关照,以至于职业教育研究始终无法跟上亿万人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实践,理论也因普遍缺失现实的有力支持而干瘪贫瘠。
(三)职业教育“理论丛林”的出现,造成理论研究的虚假繁荣
进入新世纪,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日益密切,其价值和功能也伴随着职业教育内涵和规模的不断拓展而延伸,这不仅引起了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普遍重视,也吸引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和心理学家等其他领域众多研究者加人职业教育研究的队伍。由于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研究者视角的丰富和方法的多元使得各种职业教育理论和著作纷至沓来。呈现出一片充满生机又繁荣兴盛的学术景象。但林林总总的理论学派和学者背后隐藏的却是各种盘根错节的理论混乱和观点分歧,这给我们认识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困扰。一是职业教育理论语义上的混乱。如果核心概念没有形成统一认识,那么学术界诸多空洞、抽象的议论和无休止的争论便不可避免,职业教育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也将难以保证。二是职业教育研究对象不够集中。一方面当前对职业教育的定义和所涵盖的范围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边界也日益模糊,这不仅泛化了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而且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研究对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三是职业教育研究论域的混乱。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其本质具有多层次性,但在教育本质的探讨中这些问题却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以至于理论界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长期争论不休。因此,我们要科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就必须要对职业教育相关概念、主要对象和论域范畴有一个严格的限定,既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又彰显与其他众多学科理论的交叉性。
二、“领域论”视野下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起点与省思
理论界一直认为并且深信不疑学科论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的唯一合法基础。但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丰富和实践的深入打破了习以为常的认知,我们越发感觉到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有着与教育学不同的知识逻辑,与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等众多社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换言之,职业教育注定将作为一种研究领域而非一个独立的学科。如果仅以学科建制的思維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不仅很容易陷人程序工具主义的窠臼,产生一系列有悖于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观点和结论,也无法为问题提供合理的解释,自圆其说地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症结。
(一)“领域论”视野下国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范式
范式一词最早见于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所著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他认为,范式是一种共同的学科信念。它规定了某一学科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并架构了当前学科发展的理论模型和共同框架。也决定了该学科的共同传统及发展方向。自此以后,范式便逐渐泛化到其他社会科学,并在教育研究领域得到普遍使用。
客观地说。当学科论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范式。将很有可能会陷入“为理论而理论”纯粹空泛而又思辨的逻辑困境。而所谓领域,是指从事一种专门活动所涉及的范围。从这个逻辑出发,“领域论”逻辑下的职业教育从范畴上涉及职业教育相关的一切问题,要求研究者将繁杂、混乱和开放的职业教育问题集结成一个问题群,并从空间和时间交织的维度将问题群独立出来。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问题域。纵观国外职业教育研究,都是将职业教育看作一个领域。并聚集了不同知识结构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一起进行跨学科探讨,其中不乏大量从事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法律等学科的研究者。通过对职业教育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其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并非停留在对职业教育现象及其问题的客观描述与成因分析,还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对职业教育问题的各种回应。一位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外国学者曾提到,与其说职业教育是一个学科,不如说它是一个领域。虽然这是对传统学科论的颠覆性判断,但在当下的研究背景下显然是正确且非常有见地。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劳工与就业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汇集了德国、智利、墨西哥、丹麦等国家的访问学者,学者们的学科背景更是五花八门,涉及社会学、劳动经济学、政治学、语言学、城市规划学等。毫无疑问,虽然各国访问学者的学科背景不尽相同,但这并未成为他们研究的障碍,反而围绕“劳工”这一主题辐射出不同的研究视角,为共同解决劳工问题提供了多学科的分析框架。如有的从劳动经济学角度探讨产业升级与劳动力变迁的相互关系:有的从政治学角度探讨移民对国际工会联盟的影响;有的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移民对当地社区文化交融的影响等等。如此一来,假设我们还固步自封地以某一学科去界定各自的研究领域则略显稚嫩。因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领域已联结成一张纵横交错的“问题网”,表面看似千差万别却内在隐含了紧密关联的逻辑关系。这独具启发性和创造性的认识,寓意着职业教育实践中历久弥新尚未解决的那些重大问题越加应该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固守在职业教育自身狭隘学科内的做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二)“领域论”视野下国内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诉求
回到国内,职业教育学之所以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其根本在于独立研究对象的确定,即职业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然而,其他学科却非但没有忽视对职业教育现象的关注,反而以其特有的学科逻辑和研究范式“步步紧逼”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首先,经济社会发展新环境下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将职业教育置于一个全新的认识中。所构建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也必须是揭示职业教育内在联系和深层次运动规律并具有广泛实际应用和指导作用的抽象体系。其次,传统学科建制范式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局限。正如米歇尔·福柯说的那样,“学科构成了话语生产的一个控制体系,它通过同一性的作用来设置其边界,而在这种同一性中,规则被永久性地恢复了活动。”传统的以学科逻辑建制的职业教育,其所可能独享的研究内容实际上只有学与教的理论。但这远远不够,因为职业教育研究所运用的解释方法并非教育学所独占,在很多情况下都迫切需要向其他学科汲取营养。如校企合作,这似乎是一个职业教育领域最普通最常见的话题,却讨论二十余载成为至今都无解的话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究者们囿于职业教育的视野和话语体系而未能从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加以突破。再次,跨学科视野下职业教育研究的突破。职业教育的研究确实不能仅仅依附于其他的研究传统,因而基于职业教育跨界的本质属性和不同研究传统的学科贡献,尝试运用独特性与跨学科相融合的研究范式,建立职业教育独立和独创的研究领域未尝不是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科学构建的有效方法。不难觉察,理论界已开始普遍意识到职业教育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众多社会学科在研究问题、方法和结果上的共性,也不再固执地将学科论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唯一基础。继而逐步将认识的焦点由学科向领域逐步过渡。其实,职业教育的问题具有多维性。也不是某一门或者某几门学科观点就能适用并解决的,只有聚合多学科视角,综合运用演绎与归纳的方法,才能获得对问题较完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拓展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和深化职业教育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可见,从研究内容、研究背景及研究趋势来看,教育学之内诸学科其划分根据已经变得多维而交叉,职业教育研究的边界也随着跨学科的渗透越来越模糊,假以时日,我们希望可以看到一个跨学科视野下职业教育研究的宏伟图景。
三、“跨学科”视野下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思考与路径
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有系统论的观点和多学科的视角。而且理论界也普遍感到“领域论”视野下职业教育诸多部分已经与其他学科的某些部分朝着更具综合性、广泛性和开放性的社会科学的方向汇合。因而,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领域,利用跨学科思维的研究方法。探讨职业教育与社会系统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发生联系时产生的现象问题,并尝试运用系统化的方法把已经获得的各种理论知识进行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的反思,有利于为跨学科视野下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提供现实思考。
(一)以“跨界特征”为理论体系构建逻辑起点的认识论反思
认识论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石,如何从认识论角度审视职业教育将直接关系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长期以来,学科论逻辑一直被视为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认识论基础。但是,随着职业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趋紧密,在解决实践问题中与众多学科的交叉和关联愈发紧密,以至于许多学者开始对这种认识论进行反思,呼吁回归到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重新审视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逻辑。事实上。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既蕴含着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贯穿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生命主线。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社会活动。职业教育在受到人类及社会发展双重制约的同时。又在与人类社会活动的互动中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美国近代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职业是个人和社会有机联系的重要桥梁,有利于人们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满足个人所需要的种种期待。因此,职业教育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同时。职业教育还是教育与职业之间沟通的渠道。由此表明,职业教育是联结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关键纽带,在职业教育和人类社会间担负着重要的中介角色。它跨越了知识和技能的学理边界、学习和工作的物理边界、教育与职业的事理边界。换言之,跨界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它深层次地触及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问题与类型特征。跨界的职业教育需要职业教育研究的跨界,这就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不能只遵从职业教育、个人认知及职业生涯等发展规律,还要跳出教育的内在逻辑,转换定界的研究思路,突破原有的研究范畴,以跨学科的视野重新审视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认识论起点。
(二)以“问题导向”为理论体系构建发展方向的方法论转型
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是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确定的根本前提和方向指导。所谓研究方法论,是指研究者的基本立场、研究角度和相应的一整套概念与假定,是研究者用以观察和研究世界的视野和参照框架。是观察世界的思想之窗。其实,经典学科理论体系最常见的构建方法便是从抽象到具体,而且在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初期,依据学科内在规律构建严密的逻辑体系对于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相当大的裨益。我们称之为自上而下的“内生式”范式。但这种学科规训的方法很容易将理论体系建设当作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全部,而忽略了之所以构建理论体系的初衷——指导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久而久之,这种缺乏“问题导向”的“坐而论道”将成为职业教育学科发展和创新的最大阻碍。潘懋元先生在论及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时曾明确反对这种纯粹的理性思考与逻辑推理的范式,反对理论脱离实际、内容贫乏、理论空泛和纯理论研究的教条主义。要求在实践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反映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理论。这种批评同样适用于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在此,我们提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第二种思路。称其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外孵式”范式,即以“问题导向”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这种思路注重事实描述。它认为理论体系的贡献在于增强学科知识的解题性,其研究的生命价值和最终指向也都是为了解决错综复杂的现实症结。正如哈贝马斯所言,任何理论本身都内隐着实用旨趣。实践也无数次证明,面向具体问题的研究是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保持活力的不竭源泉。因而,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应当摆脱依靠纯粹逻辑推演的思维方式。转而聚焦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并基于跨学科视野进行理论层面的抽象和概括。从而为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大厦的搭建奠定正确的方法论基础。
(三)以“概念、范畴、逻辑”为理论体系构建基本框架的本体论思考
本体论是哲学范畴对本源问题的思考。也只有上升到本体论的研究层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才能摆脱具体经验的局限和具体科学的视差,真正彰显其哲学的本色。因而本文尝试着从跨学科视角重新审视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概念、范畴和逻辑。首先,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一般特征与基本内涵的特殊属性。为适应学科发展规律的需要,职业教育应建立一套自己獨立的专门概念和命题建构起来的话语方式和体系。一方面。职业教育要有自己独立的学科概念。并用符合学科属性的特定术语进行表达,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概念的研究应考察其实践的适用性,并在相关概念统一认可的基础上规范研究术语。其次,范畴。所谓范畴。不仅指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分类或类别,还涵盖各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跨学科视角来看,职业教育不仅与各个知识领域相互交叉联结,而且也正是承蒙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滋养才逐步发展壮大的。因而,明确学科范畴并跨越学科范畴是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关键所在。最后,逻辑。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逻辑在本质上是现代职业教育历史逻辑的一种反映。推而论之,新的概念体系和范畴体系的确立要求职业教育确立自己的逻辑体系作为回应,它包括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逻辑、课程逻辑、教学逻辑和评价逻辑等多个方面。因而,我们应秉持开放的发展理念,以概念、范畴和逻辑为基本框架,力图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式构建职业教育“复数学科”。旨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进程。
需要注意的是,“领域”和“学科”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在知识“分化”和“整合”的进程中,各自在不同的层面上建构相应的范式而已。强调职业教育作为一个“领域”而非“学科”的理论体系构建,表面看似乎众多学科的加入淡化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学科属性,但事实却与此相反,多学科的审视不仅没有象征职业教育学科的终结,而且还为职业教育理论孵化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为丰富和深化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能和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 韩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