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及其融资优化路径

2017-07-20 09:30王培培
商业会计 2017年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社会资本融资

摘要: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产业虽然旧貌换新颜,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公共文化工作难以与其同步发展,尤其是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上,远落后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模式下,文章结合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的创新模式及其融资优化路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完美结合,实现文化资源最优配置,满足社会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公共文化 社会资本 融资

一、引言

社会的发展给公众带来了物质的富足和生活条件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化文化,冲击着传统思想。社会公众在享受经济繁荣与发达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公共文明缺失、精神文化世界嘈杂、诚信道德水平下降等问题。纵观社会发展规律,真正的社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公众文化素质、行为方式以及逻辑思路为模式的现代化发展,而这些发展又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供给。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与推广,能够保证经济发展中文化建设不落后,保证社会公众能够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理念,树立较强的行为规范,最终提高全民公共素质。

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已然旧貌换新颜,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公共文化工作难以与其同步发展,尤其是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上,显然远落后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现象既有历史原因,又是市场经济逐利性的必然选择。尤其是近几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很多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放缓,缺乏建设资本和运营资本。为此,应降低准入门槛,引入社会资本,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使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的资金来源渠道更加广阔。而且,随着我国民间社会资本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期望进入文化产业这一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但是我国有关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的模式尚在初级阶段,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上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互利共赢,减轻地方政府压力,带给投资方期待的回报,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完美结合,实现文化资源最优配置,满足社会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实现文化强国梦想,这些都是未来将要面临的问题。

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供给现状

我国政府在历次全国两会中都会提及有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发展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在原有的政府出资建设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创新探索。首先,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相应的配套文化设施都有长足发展,各地文化服务设施相较之前有了質的飞跃,非营利文化组织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现代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明显有地域性的差异,这和地方财政实力呈现显著正相关。其次,部分地方政府通过PPP、TOT等公私合作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由于合作有限,最终不论是出资主体还是管理、运营主体都是政府,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另外一种是完全市场化,最终导致由于引导和监管不到位,使其失去了应有的公益性,反而造成了文化建设的损害。显然仅仅依靠政府独立建设和发展无法满足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需求,现阶段我们要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引入更多资本进入文化市场,实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同步进行。

(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之一,但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也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区域化供给失衡。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政策倾斜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区域化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目前我国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投入呈现明显的“二元化”特点,城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远大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管是从建设投入还是后期维护都要好于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斜坡式”特征。另外,从行政管辖来看,公共文化设施的资本投入呈现出“倒金字塔型”特征,即行政层级越高的地区拥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越好,融资渠道越多,反之,乡镇、农村等基层虽然公共服务需求量大、内容更为简单,受众面广泛,但是却难以获得应有的资源。

2.大众化文化服务短缺与精英化供给冲突。目前我国很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精英化”趋向,缺少针对受众面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大众群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大众化文化虽然不断扩容,但是相应的基础服务设施却有待完善。现阶段,政府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显而易见的大型设施,更多的应该关注大众所需,形成大众文化生产供给模式,将原有的精英化逐步变为大众化,实现全民文化供给。

3.文化服务供给与公共期待有所偏差。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不管是从政府投资的角度还是从全民参与的角度来看,总体规模是非常庞大的,但实际运行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例如某些地区建设规模庞大的博物馆,但建成后实际展品并不丰富,参观量较小,导致资源浪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受众群众的需求以及专家、学者指导的基础上,实现真正意义的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即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必须依托于公众的真实需求期待。文化服务的供给不仅仅是少数利益相关者的文化供给,更不是少数精英供给,而应是全民参与,共同献谋献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公益服务性。

4.地方政府财政来源单一,建设压力较大。虽然近几年我国财政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占比有所扩大,但是文化事业在其中的占比一直较低。转型期间,我国公共文化的供给资金来源一直较为单一,主要有两种形式: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拨款,而且主要是依靠地方财政收入。由于文化事业投入资金较大,成效显现期长,投资回收期较长,地方政府建设动力明显不足。尤其是近几年,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支出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额不断增加,县级政府负债水平高达80%左右。从2009年起,我国地方债首次发行,但是地方债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比例相对较少,如果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仅仅依靠地方政府,显然会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地方政府将承受更多压力,从长期来看会抑制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动力,造成地方政府难以持续有效地提供相应服务。

三、供给模式及其融资优化路径

(一)供给模式要素分析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包含三大要素: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公共文化需求。首先,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的主导者,由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本身的共同性、正外部性,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是政府,难以有其他组织或人员来担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众公共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其次,社会资本有其固有的市场属性,在完全市场环境下,社会资本因其逐利性去寻找获利性好的投资机会,但在我国现阶段,市场资金充足、投资风险较高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响应国家号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中来,享受税费返还、社会美誉度提高等有利之处,同时实现与政府的资源共享。最后,公众公共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所有的供给最终都是为了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文化的发展。

(二)基于三层竞合博弈的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的理论模型分析

本文结合Atallah三层竞合博弈模型,构建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模型。首先,为了使三层竞合博弈模型更加符合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市场实际情况,从公共文化的弥散性出发,对公共文化服务市场中有关文化弥散性系数,结合市场上下游来进行修改,从而使模型更加贴近现实情况。其次,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特性,进行公共文化市场的上下游分析,显然作为文化市场的管理者,政府为上游主导者,社会资本为中游参与者,受众群体为下游的主要参与者,下游公众创造的文化会通过文化弥散性,实现对上游的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影响,这一点与传统的Atallah三层竞合博弈模型有所区别。结合Atallah三層竞合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在文化的弥散性效果下,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合作模式,通过对四种合作情况的分析:不合作模式、一般合作模式、水平合作模式、垂直合作,得出四种合作模式下,文化的垂直弥散性效果越好,相对的文化产出效果和文化服务模式福利效应效果也越高;文化的水平弥散性效果增加,只有在一般合作模式和水平合作模式下才能够影响到服务福利效应,实现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四种模式的具体对比,结合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供给,得出水平合作模式目前比较适合我国的文化服务市场发展,能够实现社会文化服务供给效应最大化和文化服务产出效应最大化。总之,构建良好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关系,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是未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公共文化设施的融资决策

融资难一直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关键问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供给应把握契机,在政府主导下,大力引入社会资本,提高资本利用率,降低投资风险,结合现有的文化建设融资渠道,从公共文化服务性出发,建立起一个投融资互助内生的融资模型,实现动态边际成本最低,找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的动态最优融资策略,结合不同风险因素,得出不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融资策略。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的融资难点。由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功能主要是为文化服务,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此为基础构建的相应的建筑和基础设施,显然在功能上也体现了公共性,应由政府主导供给,但是由于发展原因,社会资本参与已然成为一种必须,这就造成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在融资上的一些难点。

(1)投入资本较大,产出范围模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具体建设投入相对比较清晰,无非是涉及的项目大小,所对应的投入额大小。由于文化服务产品的特性,其往往影响时间较长,但是具体产出产品和市场时效难以衡量,很难从具体的投入产出角度去衡量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无形中导致投资者望而却步。

(2)公众需求多样性,难以准确定位。由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际上就是经济学里所定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正外部性明显,但是具体产出难以确定,搭便车行为时有发生,不论是政府还是投资企业很难有效评估具体效应,甚至由于公众需求的多样性,很多文化服务难以定位最终目标人群,政府构建有时候甚至会忽略真实需求,造成错位供给,进而形成资源浪费。

(3)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资巨大,多阶段融资不可避免。现实生活中的博物馆、文化馆等基础设施往往建设周期较长,投资数额较大,而且建成后多是无偿供公众使用的公共品设施,而且后期运营、维护都需要一定的配套资金,涉及后期融资。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项目投资时,不仅要考虑到前期投入,还需保证后期的正常运营。

(4)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差异性收益,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公平。由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文化影响不同,而且受众群体的个人认知、学习能力和行为偏好等因素不同,即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完全开放的,也不可避免地会对不同群体造成不同影响,形成实际上的服务公平但是受益不同的格局,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公平。

2.投融资互动内生的动态边际融资模型构建。从融资难点可以看出,解决目前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融资难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如何确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最终价值,尤其是对其后期收益的估值;二是如何将有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投融资结合在一起,确定最优方案。基于上文分析,后一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建立在第一个问题之上,因此融资模型的构建主要集中在有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估值问题上。实物期权法可以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价值估算问题,通过期权工具的应用,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价值进行恰当的评估,尤其是针对评估设施的价值,能够更加清晰明朗地确定未来收益,实现真正意义的可控投资,排除因建设前景不明晰造成的社会资本参与的退缩。

虽然利用实物期权法能够确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价值,但是由于其并不像正常的项目能够准确预测投资期、经营期以及最终产值,必须考虑到公共文化产出的结果模糊性,所以在确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融资模型时,应将其投融资与产出之间建立联动关系,并以此构建相应的因素变化。结合投融资内生理论,构建动态融资模型: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在该模型中是相互影响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公共文化产出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应的模糊性。假设地方政府有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将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营后在第t 时间点上,确定产生现金流为Xt,Xt服从以下几何布朗运动:

dXt=μXtdt+σXtdWt X0=x>0

在上式中,σ>0,μ

四、结语

水平合作模式目前比较适合我国的文化服务市场发展,能够实现社会文化服务供给效应最大化和文化服务产出效应最大化。总之,构建良好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关系,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是未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廖青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的创新模式及其融资优化路径[D].天津大学,2014.

[2]王培培,李文. PPP模式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与重构[J].理论月刊,2016,(8).

[3]廖青虎,陈通,孙钰,陶志梅.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最优投资管理模式选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4]上官健.新常态下PPP投融资模式在海南污泥处理处置建设的运用探析[J].商业会计,2015,(13).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社会资本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5月重要融资事件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4件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