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研讨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7-20 14:51冯婉玲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冯婉玲

【摘 要】对小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力取向”的课程,从总体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注重“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核心目标。而问题讨论课是源于学生活动过程中的生成问题,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基于小学综合实践的问题研讨课的实施,分别从问题研讨课的目标定位、根据目标所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和建立多元评价这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问题研讨课;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问题研讨课的目标定位准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研学后教”问题讨论课是以主题活动实施现状为背景,以前期学生已掌握阅读方法及已有初步问题意识为基础,以“研学案”(重点是阅读文本)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以学生学会设计“研学问题”为任务的教学活动。上问题讨论课的意义,对学生来说在于发展“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于对问题研讨课的认识和对学生状况的了解,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计的综合性目标取向,能力目标取向,行为体验性目标取向,笔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确立了本课的教学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根据“四步阅读法”完成阅读任务;理解提出问题的方向和评价问题的标准;学会根据阅读材料设计研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独立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方法—测试练习”的学习活动过程,初步掌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合作探究与交流展示中,进一步发展合作能力,产生并逐步提高“研学”意识及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本课重在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的重难点是学会根据阅读材料设计研学问题,这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二、根据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创新人才的发展

(一)学生研学,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因此在问题讨论课学生研学这环节,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 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各组从“学习任务”中任选一个问题,学生独立运用四步阅读法解答。学生独立完成研学问题分别是:(1)保护蚝壳屋的方法是什么?(2)为什么仁义村那间蚝壳屋没有列入文物保护?(3)怎么样开发利用我校附近的蚝壳屋?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呈现思维过程,有部分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思维过程,最后规范答案完成研学问题。

2. 合作研讨,交流展示

组内讨论运用“四步阅读法”思考的过程,并选一个代表汇报,说明思考和解答过程。学生之间充分互动,责任和成绩共享;知识在交流互动中清晰、增值、内化和升华,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活动交流展示的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引向深入。对学生而言,在活动过程中自己亲历实践,无论结果是成功抑或失败,都是收获了宝贵的生命体验,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希望与他人分享,所以,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既可以让他们充分展示各种才能,又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励学生的创新行为。

(二)准确导学,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

教师的指导是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条件。但注意指导的实效。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教师的指导实际上应该是全程指导,并要求教师应该随着活动进程的推进,调整相应的指导重点和策略。鼓励学生以独特的活动方式深入探索,大胆创新,表达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1. 适时点拨,讲在关键处

“学在教之前,教在关键处”,“后教”就是让学生这个主体在“研学”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收获;“后教”为研学服务。因此,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笔者让学生当好解决问题的主角,由学生在展示中讲清三个研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笔者仅在“筛选信息”这一重点处,提醒要根据问题实际,或在文本中直接选取,或联系上下文筛选,或以简单图表梳理,点到即止。

2. 分层讲透,明确导引

学生能运用“四步阅读法”解决问题不等于能设计问题,怎样从三个研学问题讲透问题的设计呢?这个教学的难点,笔者分三个层次突破。(1)设疑、引向:“从这三个问题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敏锐地发现有三个不同的疑问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问题表达的意思不同。(2)交流、导向:笔者结合学生的回答边交流,边板书,边导向“是什么是发现现象,为什么是寻找原因,怎么样是探讨对策”,这是提问的一般方向。(3)明晰、小结:笔者进一步追问“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选问题时注意什么?”师生研讨,明晰“有价值、可研究——语言简明——层次递进”这是评价问题的标准。这样的三个层次教学,仅用5分钟,以明确的导引、简明的板书、精炼的归纳,讲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建立多元评价,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评价是制约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深化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只有采取正确的评价导向,才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力培养中的有效性。为此,要求建立一个形式多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更好地发展。根据问题讨论课的课型特点,笔者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一)口头评价

综合实践提倡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各组独立进行合作、讨论和探究的基础上,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汇报。小组汇报后,首先由组内成员进行自我评价,而后是组长对本组的活动进行评价,最后是全班同学给这个组提出评价和建议,教师也参与其中。最后,教师给这个组一个综合的等级评价,如优秀、良好、一般等。在口头评价的过程中,开始可以按照自評、组评、班评、师评的顺序进行,一旦学生学会了如何评价,就要灵活运用口头评价的几种方式,不能把评价过程模式化,要根据当时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而有效的应用。

(二)书面评价

测试性评价是根据“小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设计相关阅读材料检测学生能力水平,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水平性评价可以作为对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阶段性水平的定量评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是观察性评价的有效补充。

(三)学生个体能力评价

在总结活动阶段(也可以分别在各活动阶段作相应的评价记录),对本组各成员在活动各阶段的能力与表现作等级评价。由于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能力发展阶段不同,水平有高低,应根据学生参与主题活动前的能力水平,恰当设定相应年级学生的能力发展评价指标。

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评价,主要在于从活动的整体实施情况、学生知识的拓展、各项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进行总体性的评价和反馈,把活动过程与结果、评价与反思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回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考察学生的活动情况,促进学生总结成功与失败,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深化。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相应的问题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就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先要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问题讨论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程培养策略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有目标自主学学会学
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论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实践课的开设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