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教授应用体针浅刺配合灸罐治疗儿童近视的验案举隅

2017-07-20 13:25刘群李桂芳叶小琪刘畅张虹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灸法近视

刘群 李桂芳 叶小琪 刘畅 张虹

摘要:近视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生活学习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古代称“能近怯远”症,在治疗上多采用针灸治疗。张虹教授运用毫针浅刺配合督脉、膀胱经走罐方法及灸神阙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具体方法结合验案予以介绍。

关键词:近视;浅刺;走罐;灸法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3-0004-02

近视是指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因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所以在视网膜上则形成不清楚的像。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为临床常见病。

笔者师从于导师张虹教授,有幸得其指导,吾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精究经典,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临证经验丰富,根据导师治疗儿童近视的经验,笔者以应用体针浅刺配合灸罐治疗儿童近视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1中医对近视的认识

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审视瑶函·内障》称其为“能近怯远症”,到《目经大成》开始称此病为“近视”。本病的发生常与先天禀赋不足和不良用眼习惯有关。本病病位在眼与心、肝、肾关系密切。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后天发育不良,强用目力,劳心伤神,心阳耗损,使心、肝、肾气血亏虚所致。其基本病机是目络瘀阻,目失所养。

眼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极为密切,故对于近视的防治,祖国医学主张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理论,除从局部治疗外,更应考虑调节气血,充盈脏腑精气,并认为肝肾对视力的改善上有重要作用。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来诸多不便,且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针刺治疗近视应定位于提高患者视功能,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延缓近视的发展。

2治疗方法

张虹教授从其多年临床实践出发,根据小儿独特的生理特点并结合患儿的症状、病位及体质,运用少针浅刺结合督脉膀胱经走罐、灸神阙的方法予以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为:针前令患儿俯卧位,沿背部督脉陶道至命门、双侧膀胱经I线大杼穴至肾俞穴走罐。背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涂适量凡士林,再根据患儿体型选择中、小罐口的玻璃罐,用闪火法,拔于背部腧穴。病属虚证者,罐沿膀胱经I线一侧大杼穴向下推至同侧肾俞穴,将罐平行轻推与督脉命门穴处,沿督脉上行推至陶道穴后将罐平行轻推至对侧大杼穴,再沿膀胱经I线向下行至肾俞穴,如此为一数,行九阳数,此顺督脉、膀胱经走罐为“补法”;病属实证者,罐沿膀胱经I线一侧肾俞穴走至同侧大杼穴处后,将罐平行轻推至督脉陶道穴处,再沿督脉向下至命门穴后,将罐平行轻推至对侧肾俞穴,再沿膀胱经I线上行走罐至大杼穴,此为一数,行六阴数,此逆督脉、膀胱经走罐为“泻法”。按补泻法沿经走罐相应次数,以背部皮肤潮红轻微充血为度。根据患儿本身具体辨证,选择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顺经行九阳数,逆经行六阴数),因本病以虚证为主,不宜行泻法。

针刺主穴:神庭、百会、印堂、睛明(双)、四白(双)、风池(双)、太阳(双)、光明(双),配穴:合谷(双)、足三里(双))、太冲(双),局部严格消毒后,用0.5寸(0.30 mm×13 mm)毫针,浅刺入,针尖约刺入皮下2分,睛明针刺进针时应注意固定眼球,轻柔进针,不行提插捻转手法,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风池注意把握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切忌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余穴常规刺,留针30 min。

针毕,取1段2~3 cm长的清艾条点燃后置于灸盒内,放于神阙穴处施灸,灸15~20 min,以皮肤微微发热、发红为度。

3经典案例

王某,男,7岁,于2015年7月20日初诊。主诉:双眼视力下降6+月。6+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于医院验光,双眼视力下降,左眼4.8,右眼4.7,左眼散光250度,右眼散光200度,未经特殊处理,今至张虹教授门诊就诊,患儿面色无华,口唇、爪甲色淡,纳差,眠可,大便稀溏,小便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近视气血不足证。治療以通经活络明目为主。因患者纳差,加用中脘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按上述方案治疗4次后患儿饮食渐好,6次后渐觉双眼视力较前改善,面色、唇甲色泽渐至红润,大便成形;再行治疗10次(隔日1次)后自觉视力恢复可,于医院测得双眼视力5.0,无散光,且患儿全身症状亦得到明显改善。为巩固疗效,再行治疗10次,1周2次,随访3个月,诉视力基本恢复正常。

4体会

张虹教授认为,小儿脏腑、皮肤娇嫩且性格好动,不宜多针、深刺及长留针。体针浅刺取十二刺法中的毛刺、浮刺、扬刺三法之长,可达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之功。百会、神庭、印堂为督脉穴位,可通督调神;睛明、四白、太阳均位于眼周,可疏通局部经络,益气明目;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内与眼络相连,光明为足少阳经络穴,与肝相通,两者相配可疏调眼络,养肝明目,配合足三里、合谷、太冲、中脘共达扶正祛邪。

神阙属任脉,直通内脏,有调上、中、下三焦元气的作用,《素问》:“有督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可见神阙与督脉有着密切的联系,故神阙可起到调理全身气血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由于脐部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相连,故用灸法可透过脐部迅速渗透到全身。

督脉起于胞中,行后背正中,入属于脑,上行颠顶,与足厥阴肝经交会,足少阴肾经由长强穴沿脊上行,而本病发病多与肝肾相关。膀胱经背俞穴沿脊柱两侧分布,五脏六腑均有相应反应点分布其上。故在背部督脉、膀胱经I线走罐,可调节脏腑经气,调督脉,补益肝肾,扶正祛邪。现代研究也证明,背部膀胱经走罐具有明显提高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的功能。以上多种方法结合共奏通经活络明目之功,以治疗近视。

(收稿日期:2016-12-19)

猜你喜欢
灸法近视
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联合针刺、灸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观察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浅析
2014年菏泽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及发展趋势的抽样调查
针灸结合耳穴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观察
益气聪明汤在眼科中的应用
视觉生理性手指操对预防青少年近视及控制发展的作用探讨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灸法治疗进展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普通中小学校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分析
遗传对视力影响的研究
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