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翀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李卫翀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目的 研究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病患80例,依据患者手术适应症及患者个人治疗意愿,即最终手术方式差异性分组研究,其中腹腔镜组40例,开腹组40例,对比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数据方差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在切口疼痛、盆腔粘连、症状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更具优势,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提高恢复质量,清晰的术野减少病灶残留及后期复发风险,疗效得到患者认可。
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临床疗效
子宫肌瘤属于当前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表现,随病情进展至中期之后,可造成机体经期异常,月经淋漓不尽等症状,同时子宫肌瘤亦会对膀胱、直肠形成压迫,造成尿频、排便困难等现象,对患者自身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加重患者精神压力。目前临床中对子宫肌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多为手术入侵性操作处理,但是外科手术所产生的机体组织损伤也会增加患者疼痛感,形成一定的机体负荷[1]。有学者研究指出,子宫肌瘤切除需尽可能对机体生殖系统组织的完整性进行保留,来确保生育功能不受影响,为此手术切除方式的选择显得意义非凡[2]。本文回顾本院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病患资料,分别实施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进行分组研究,探析两组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切除的实际应用价值。
1.1 资料
将本院2012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年龄31~47岁,平均年龄(38.95±2.15)岁;全部患者均已在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符合《妇科学》制定的子宫肌瘤诊断标准,59例单发子宫肌瘤,21例多发子宫肌瘤;肌瘤直径达到3~8 cm均值(5.17±0.53)cm;病灶位置:子宫前壁31例,子宫后壁25例,子宫底部14例;病程3个月~9年,中位病程4.5年;对于部分术后病理结果诊断属恶性肿瘤病变者剔除,无凝血功能障碍者。依据患者手术适应症及患者个人意愿分别实施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给予分组对比研究,其中腹腔镜组40例,开腹组40例,均明确提出保留子宫。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症状等基础资料统计,无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对照研究价值。
1.2 方法
全部子宫肌瘤患者均结合影像学检测技术明确病灶位置、肌瘤个数、直径及分布情况,待月经结束后手术;腹腔镜组:取膀胱截石位,全麻辅助气管插管,常规建立人工气腹,利用腹腔镜视野细致探查肌瘤位置,是否伴有粘连,将垂体后叶素生理盐水注入子宫肌瘤周围宫体,再应用凝切方式及钝性剥离方式对假包膜剥离,对直径较大瘤体做旋切粉碎,分离粘连区域,再电凝止血,可吸收线分层缝合关闭瘤腔。开腹组:患者仰卧位,硬膜外麻醉,依据子宫肌瘤病灶位置特点选择下腹部横向或者纵向切口,将子宫完全暴露之后探查肌瘤病灶做常规切除剥离,完成盆腔清理之后,分层缝合瘤腔。术后将子宫肌瘤组织行病理检测。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指标(手术耗时、肛门排气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观察患者手术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指标对比
腹腔镜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数据方差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耗时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指标对比()
组别n手术耗时(min)肛门排气时间(h)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腹腔镜组4083.59±25.2812.19±3.5147.33±10.257.29±1.08开腹组4078.17±20.3517.67±3.1478.75±9.1610.21±1.17 t 1.05637.359214.455811.5984 P 0.29410.0000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腹腔镜组患者在切口疼痛、盆腔粘连、症状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感染、尿频、性功能障碍等症状略优于开腹组,不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肠梗阻症状。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n(%)]
当前临床中对于子宫肌瘤的致病机制因素尚未明晰,不过其症状危害却得到大量临床病例研究证实,可形成女性病情中后期排尿障碍、尿频,当肌瘤压迫直肠,可造成大便变细,排便困难,另外可造成患者月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症状,增加不孕、流产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国内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3-4]。目前临床中对子宫肌瘤的剔除手术治疗要求中明确指出,手术的施术需结合患者自身年龄、个体化生育要求,今后妊娠分娩方式及生育史等情况做针对性方案制定[5]。本院针对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其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其清晰的术野提高施术者对肌瘤病灶的清除效率与质量,而微创技术的应用也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入侵创伤,促进病患后期恢复时间与效果;通过对比观察也同样证实,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腹腔镜组患者在并发症及肌瘤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开腹手术者,表明腹腔镜下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不过腹腔镜手术方式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也有着严格的适应症指征,尤其在面对肌瘤病灶体积较大,多发性子宫肌瘤,病灶位置较特殊时需重视相关适应症。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更具优势,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提高恢复质量,清晰的术野减少病灶残留及后期复发风险,疗效得到患者认可。
[1] 贺 英,刘晓娟,路继成,等.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老年患者DDI评分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5(10):2627-2629.
[2] 李斯静,李晓菲,张 娟,等.腹腔镜超声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3):2652-2654.
[3] 徐 莉,李 丹,郭凤军,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1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3011-3013.
[4] 董潇楠.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4,(18):53-54.
[5] 王瑞敏,侯 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7):852-853.
本文编辑:王 琦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 cacy of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 and traditional open abdominal f broblastoma to treat uterine f broids
LI Wei-chong
(The f rst people's hospital in datong city,Shanxi Datong 037009,China)
R737.33
B
ISSN.2095-8803.2017.04.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