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郭静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做全行业最好的工人”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太钢不锈冷轧厂班长牛国栋
□本刊记者 郭静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有一次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机会,就是无上光荣的事情了。能够连续两次当选为党代表,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样的幸运落在了牛国栋身上。
牛国栋是谁?他是太钢基层一线的一名工人。他能以如此平凡的身份连任两次党代表,说明他确有不凡之处。
2012年,牛国栋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时,本刊就曾对他进行过专访。在机声隆隆的车间,记者看着他在设备指挥中心不停地操控按钮,沉着老练、一丝不苟。之后诞生了那篇《飘扬在平凡岗位的鲜艳旗帜》,对牛国栋的事迹进行了全方位报道。五年之后,牛国栋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牛国栋,这个姓“牛”的基层职工,秉承了牛的多种品质,也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牛国栋的确很牛。他顶上的任何一个光坏都是那么耀眼,除了党代表的荣耀,历年来他还屡次被评为山西省特级劳模、山西省优秀党员、省属企业道德模范,是“五四青年特别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是全国青联委员,团中央委员和山西省青联常委。2011年,挂牌成立“牛国栋创新工作室”;2012年,山西省总工会授牌“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2014年,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山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15年,“牛国栋创新工作室”被人力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有一项发明专利,3项个人先进操作法,参与6项创新项目开发,有一项创新项目荣获“山西省五小竞赛一等奖”。
2012年以来,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超越自己,做出了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
采访牛国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的一言半语,常常让你感喟良久。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总是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为之持之不懈地付出努力。
牛国栋曾说:“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个好工人。做全行业最好工人的梦想是我一生的追求。”
他的梦想是那么质朴、那么脚踏实地,他的梦想无异于是一个号召,如果所有的工人都努力去做最好的工人,那工人的面貌将为之一新;如果各行各业、每一个岗位的人都能够努力做本行业最好的那一个,社会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
牛国栋的梦想为他收获了一个丰盈的人生,他更为社会竖起了一个模范的标杆。
“我觉得当一名好工人就是要沉下心来、扎下根来、精益求精。通俗地讲,就是要在操作上有自己的绝活儿。”1999年,牛国栋放弃了做公务员的机会,毅然选择扎根太钢,做了一名基层轧钢工人,圆了他的“太钢梦”。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每一天都走在“做一名好工人”的路上。
刚开始工作时,没有实践经验的牛国栋没有少挨师傅的批评,师傅的批评没有使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不服输的“牛”劲儿,他开始奋发图强。
轧钢专业的书“啃”了一本又一本,师傅们被请教到“不耐烦”,下班后在工作现场一揣摩就是两三个小时……
不到一年,牛国栋就成了班组的技术能手。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有些人做事觉得做了就可以了,有些人做得差不多就觉得可以了。我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干出个一二三四,要做得最好!”回忆起那段艰苦奋斗、艰难赶超的岁月,牛国栋说,为了提高轧钢技术,他长年累月反反复复进行轧钢试验,边试验、边记录、边比较,轧钢技术终于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2006年、2007年,牛国栋连续两年获得了“冷轧钢工技术比武状元”。
他用8年时间,成功解决了钢卷质量控制中的“悠卷”问题,每年可为公司减少损失710万元;他的“轧制过程中提高BA板命中率操作法”解决了BA板表面光洁度和板型控制等问题;他总结的以“一减二抬三调整”为核心内容的“牛国栋操作法”,使废钢切损大大降低,年可创效1000万余元。
多年来,牛国栋攻克了许多“棘手”的难题,并且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提高0.3mm、0.4mm规格一次轧成率”项目,获太钢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创效580万元;“降低#1RAP线连轧机轧辊辊耗”项目,被评为职工创新成果优秀奖,创效180万元;牵头的“#12轧机成功轧制BA板”项目获太钢创新成果一等奖,创效260万元……他曾带队完成了世界规模最大、填补了国内空白的宽幅光亮板生产线的调试工作,创造了单机架轧机调试时间最短、投产最早、产品质量起点最高的纪录……
从参加工作至今,太钢冷轧机已更新了四代。对牛国栋来说,每次新设备的启用都是挑战和超越,使他从一名普通轧机工人蜕变成轧钢一线的高级专家。
“每一条生产线都被我摸得透透的了。很细小的变化我也能感知到它是‘发烧了’还是‘感冒了’。”看着身边的生产线,牛国栋动情地说:“没有太钢就没有我。”他把这种绿叶对根的深情转化成为一种责任。
如今的太钢不锈钢冷轧厂,能生产全球最宽、最薄、最厚、最高等级的不锈钢冷轧板,产品应用于高端领域,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太钢高精尖技术团队中的一块“好钢”,牛国栋说:“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非常自豪。当工人就是要懂技术、有技术,干好工作,这是工人的身份决定的。”
2006年、2007年,牛国栋连续两年获得“冷轧钢工技术比武状元”后,同事们都说他已经达到了一名好工人的标准,但他觉得还很不够,好工人的标准应该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
做全行业最好的工人,是他一生追求的梦想。
2003年,牛国栋成为一名轧机班长。
他说:“一个好班长、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只是要求自己先进,还要带领大家一起进步。我有责任带领全班的弟兄们都成为合格轧钢工。”
他从分析班组现状入手,了解每个成员的想法,讨论、明确了班组目标、班组价值观,和大家一起提出了“把班组打造成‘三力’型红色班组”的共同愿景。“三力”指活力、战斗力、竞争力,“红色”是说他们班组成员全部都是党员。
这个愿景把大家凝聚到了一起,引领班组成员克服困难、共同成长。
接着,他又着手创建“苦读知书味、创造乐无穷”的“学习型班组”,全面提高了班组成员操作技能。班组成员在他的带领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挑战高指标,敢啃硬骨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他不仅总结出各种学习方法,而且针对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操作、设备问题,开展一月一课题、一月一攻关、一月一总结的活动,并针对性地编写了本班组的“质量工作指导方法”,制订了控制方法。
牛国栋每天早上7时上班到现场,晚上9时才离开单位。组员想不到的他得想到,组员做不到的他得做到。他用“摸石头过河”的工作思路和轧制方法,对特种钢和高附加值钢的轧制工艺进行创新,全面优化工艺。
一贯的精益求精,使他形成了不管换到哪个工种岗位,都想着如何提高效率、提高质量。
牛国栋说,实际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效率,只有生产效率高,企业的效益才好。所以,必须培养一支全神贯注、精益求精、掌握高技能的轧钢工队伍,仅有一两个操作能手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推广“头尾0公差操作”技术时,一开始大家都反对,因为换了一种新的操作方式,而新的操作是需要磨合的,在磨合的过程中,生产效率就会下降,引起了相关部门的不满意。但是牛国栋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于是,顶着压力、咬着牙,他硬是把这个操作方法的推广坚持下来。
坚持的结果是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10%~15%。
连续几年,他们班组综合指标完成最好,平均年收入全作业区最高,获得了“全国学习型班组标兵”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1年6月,“牛国栋创新工作室”成立,他成为一个团队的带头人。
工作室成为他实现“为太钢发展培养更多懂技术、操作精的技术工人”梦想的平台。
工作室拥有成员16人,成立了顾问组、第一创新小组和第二创新小组。工作室成员依据本岗位情况,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从质量、成本、生产周期等入手,提出研究课题,力争为太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们每月组织1-2次集中活动,包括项目分析、操作技能培训、质量控制交流、现场观摩、安全消防管理等。成员每月撰写工作总结,包括问题汇总、解决方案、实施效果、进度等。
他将“提高轧制光亮板命中率”作为优先项目,召开恳谈会,针对性分析每台轧机的设备状况、工艺、操作规程,以及工人的操作习惯和影响质量的因素,优化工艺流程,固化操作规程。在摸索规律的过程中,大家一起对各种数据信息反复思考、验证,集思广益,最终掌握了提高轧制光亮板命中率的方法。
2011年到2016年,工作室开展创新项目攻关41项,完成40项,1项进步,共创新创效8586.9万元,其中2项成果获得太原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优秀奖;工作室成员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25项,其中6项荣获太钢“金点子杯”合理化建议一等奖、3项获二等奖、3项获三等奖,其中1项获得太原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三等奖;工作室成员总结操作法17项,荣获公司先进操作法5项,其中1项获得山西省五小竞赛一等奖和太原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工作室成员申报15项专利,专利授权12项。
工作室成员李竹被评为太钢劳模,王月省总结的“单机架轧机控制成材率九步法”被评为太钢职工先进操作法。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太原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李竹说:“牛师傅让我们相信,普通工人也能在‘中国智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牛国栋说:“工作室成绩的取得,让我更加意识到只有发动尽可能多的职工参与进来,推广技术、提高技能,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产生更大的效益。”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轧钢工人,到后来成为轧钢技师,再后来又成为轧钢高级技师、技术大拿,现在又成长为一名劳模、党代表,牛国栋的成长过程中应该说学习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以来,牛国栋又在积极学习和领会“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
牛国栋说,“工匠精神”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这个时代背景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深化改革的时期,一个比较复杂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经济遇到了难题,处于发展瓶颈期。我们现在的制造业尤其是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粗放式的管理和生产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琢磨琢磨,我们去哪里?如何去那里?就这样,“工匠精神”出现在了我们的脑里、嘴里、眼里、心里。
“工匠精神”体现在是否有敬业精神,即尊重自己的工作,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产品,尊重自己以及和自己从事同样工作的人,尊重设备;还体现在是否能静下心来去琢磨,是否有创新精神。对于一名工匠来说,应该做到“不合格品不出手”,差一点也不行。这是基于一种责任,一种“良心”。就是说要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企业的损失就是自己的损失。说到底,主人翁精神就是“工匠精神”的“神”。
牛国栋谦虚地说,他还不能称之为“工匠”。因为在流水线作业,他只是一名产业工人。但他会把“工匠精神”体现在工作中,努力去做全行业最好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