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捷萍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8-0127-03
摘要: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改造和提升了会计信息化服务业,高校会计专业如何顺应时代的需要,真正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职业教育的难点。文章从互联网+背景下现代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改革实践的路径,分层突出了“三位一体”专业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和云智慧财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实践,并总结了人才培养改革的预期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 财会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步步推进,企业的各部门协同及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需求,财会类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专业化、信息化的人才需求及国家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政策的贯彻实施等多重压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化不再是一个辅助工具,而是一个已经走向经济发展前台的主导力量。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改造和提升了会计信息化服务业,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财政部明确“以打造高层次信息化会计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别、各层级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并在高端技术技能型会计信息技术人才的数量、质量、规模效益、体制机制创新四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一、现代高职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建设理念滞后。片面地认为现代信息化会计的发展是会计的辅助手段,大部分学校的财会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以传统会计为依据,基于传统会计岗位设置的会计专业置换为会计信息化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体系。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偏离了现代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信息化核心的培养理念。
(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专业实践教学与传统会计信息化岗位的实践内容结合较为紧密,但与现代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内容仍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院校实践化教学都处在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和实操软件辅助学习阶段,信息技术和实践课程的融合缺乏有效的平台。
(三)与国际现代财会类人才的培养差距较大。全球高等学校会计专业前10强基本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业等发达国家,“教学工厂”“综合科技环境”等以产业为推动力,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将现代会计职业能力科学、清晰、具体地呈现出来,并从财会类专业的专业能力、评估标准和资格证书等内容有行业制定、全国范围统一实行的标准体系。而国内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现代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从职业标准到职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现代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一)与国际知名、行业标杆集团建立多元化协同育人培养机制,以及深入教学改革和专业化“创新创业”培养机制
建立一支由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专家与我国职业教育专家“企校结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中既有把握行业先进技术的企业专家,也有深谙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专家。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的专业化指导团队将在今后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就专业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协调、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社会服务建设等重大关键问题予以专业化指导。
(二)依托企业的资源链,深化信息化背景下“分层次嵌入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根据用友集团财务信息化服务的分层次资源体系(中小企业→大中型企业→集团企业)和现代财会类专业相关新岗位、新标准的跟踪调研结果,85%左右的学生就业岗位群集中在中小企业,9%左右的学生就业岗位群在大中型企业,剩余6%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等。因此,在以校企双主体合作、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改革方向,调研、跟踪会计专业相关的新岗位、新标准、新要求,不断融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信息手段,形成面对中小企业财务岗位任务群的专业核心能力和面对大中型企业财务岗位任务群的专业拓展能力的“分层次嵌入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
(三)构建与“分层次嵌入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图(如图2所示),按照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能力课程→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模块的成长路径,分层次植入对应的企业资源库,制定与岗位能力进阶对应的课程体系,构建和完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岗位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
(四)建立企业资源导入型“创新培养”和“创业孵化”机制
依托用友集团及其庞大的企业资源系统,联动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形成包括企业教师、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工作部管理教师的“三方联动”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加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通识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基于“T+职场实战”的“双向导出型”创新创业孵化系统。具体如图3所示。
三、互联网+背景下现代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互联网+背景下专业创新实践
会计专业要紧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十三五”规划带来的新机遇,根据“产业融合、校企合作”高端會计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成熟的以校企双主体合作、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从单项-综合、手工-电算、仿真-全真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信息手段,提升与创新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
1.“三位一体”专业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以校企双主体合作、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不断完善“专业建设+互动教学+终身学习”三位一体的专业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完善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线上网络课程建设和线下信息化教材资源的对接,并同步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详见图4。
2.以单项-综合、手工-电算、仿真-全真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为内涵层,建设三层辐射的云智慧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信息手段为技术突破层,建立跨时间、跨地域的多元立体性实践教学生态系统,实现专业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学习环境;并通过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和“人找人社区”服务技术为核心,与高校共建以互联网模式运营的人才供给的增值服务层。详见图5。
(二)教学条件创新实践
1.构建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会计专业校企双主体合作、创新+创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设计、整体解决,合作共建、资源共享,追求共性、兼顾个性,持续更新、使用者共同参与”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在校师生和校外企业在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以“专业建设+课程学习+终身学习”为主要内容构建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详见下页表1。
(1)完善线上网络资源共享课建设和线下配套教材更新。基于“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的三个模块,分别完善对应的网络共享课程资源,在原有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更新和完善配套教材,实现线上、线下教材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对接。详见图6。
(2)线上网络教学资源与线下教材资源的建设。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求的基础上,专业核心网络资源共享课程需同时完成微课和慕课的建设要求;根据线上网路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求,进行专业核心教材的升级以配合线上教学的实施。
(3)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水平的更新速度。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教学本领,还要具备课程开发、技术支持,甚至是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微课的教学设计和呈现;微课、网络资源共享课及其教学应用模式分析;微课开发与应用;信息化手段的组合与应用。
2.构建“云智慧”综合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以会计专业从单项-综合、手工-电算、仿真-全真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建立跨时间、跨地域、校内外联动的多元智慧型实践教学基地。
(1)现有校内实验室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升级改造。以单项-综合、手工-电算、仿真-全真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校内实训室为基础,依托互联网+的云信息服务能力,结合校内教学企业进行真实项目训练完整过程的成果内涵,与用友集团(畅捷通)合作共建基于云平台的T+教学实训系统,从单项到综合、从手工到电算、从仿真到全真、从校内教学到校外实训进行全面的信息技术升级。
(2)与用友集团(新道教育科技)合作共建“云智慧”综合实训室。以“云智慧实训教室”环境搭建为核心,信息技术为突破口,与高校共建沉浸式的高互动探究学习环境。通过IT技术,将人、资源、环境、技术充分互动,让更多的学生沉浸在虚拟业务情境中。通过IT技术,将行为转化为数据,彻底改变基于经验的教学为数据驱动的教学。
(3)校外实训基地体系建设。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云智慧增值服务层主要以“人找人社区”+“会计家园”+“T+工作圈”服务为核心,以就业为突破口,与高校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以互联网模式运营的人才供给生态圈。紧密与产业融合,在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都融入相应的产业服务,通过院校与产业联合形成的校外实训基地互动群培养人才,共同向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
四、互联网+背景下现代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随着信息化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渗透,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现代财会类专业经过信息化建设后,从专业、学院到关联院校可形成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基于资源共享、系统整合、整体推进的原则,以现代财会类专业的互联网化为核心,辐射带动会计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税务等专业,形成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第二,基于课程体系的互联网化搭建教师团队的无线协同模式,打破既往以專业划线的鸿沟,要求各专业通力合作,共同开发与建设,实现教师队伍资源+互联网的优化配置。
第三,基于互联网+平台共享共建的原则,相关专业之间可以合力提供社会服务,形成教学企业与企业资源的良好互动与对接。
第四,基于现代财会类专业的互联网化的建设,可以搭建与兄弟院校、专业间的信息化互动平台,发挥财会类专业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J
参考文献:
[l]肖丽辉.浅析“互联网+”产业的人才培养[J].网络信息化研究,2015,(10).
[2]陈向东.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李慧清.创业环境约束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基于GEM和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的协同研究[J].高教探索,2015,(11).
[4]周蕊.创新创业教育下会计学专业培养计划优化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5,(11).
[5]应益华.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及职能重构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会计,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