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农村金融的发展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之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切,农村金融发展被提上政府工作日程,同时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许多学者通过分析二者的关系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来缩减城乡收入差距和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成熟的农村金融体系;转变旧的思想观念,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为农村金融发展保驾护航等。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发展;影响机制;城乡收入差距
中图分类号:F832.35;F124.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9.035
1 农村金融发展概述及现状
农村金融发展,就是农村金融领域内相关金融对象的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农村金融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个是农村金融量的发展,这是从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的增减来分析农村金融量的发展,第二个是农村金融质的变化,可以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和设施的健全,为农民提供高水准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的金融工具的增减来表示[1]。
目前情况下,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一般以农信社和邮储最为常见,有极少农村地区会有一些城商行。农村信用社占据了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半壁江山,农村商业银行也占据了40%的比例,二者基本上垄断了我国农村的大部分金融业务,虽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但一共占比不到10%,所以还有很多大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更需要国家的合理引导[2]。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营业网点的数量得到了显著增加,在量上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金融创新不足,使得农村金融发展的质量受到影响,此外,当前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农村信用社向城市的扩张,也想从城市这片肥沃的土地里分得一块良田,农村信用社向城市的扩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在农村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2 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
2.1 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就是居民或者企业要想获得金融服务,就需符合金融机构规定的最低条件,即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才能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因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初始财富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他们获得的金融支持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他们的投资水平、投资收益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穷人越穷、富人愈富的社会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资金力量不足的农户和乡村企业在银行贷款时都必须有抵押物,没有抵押物的一般银行不会给他们放款,但在城市里的那些有固定较高收入水平的人或企业可以不用抵押物贷款,通过信用就可以从银行贷款,获得信贷支持,然后通过信贷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改进生产技术、更新生产设备等获得巨大的利润,而财富初始水平低的农户却无法获得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使得后天财富积累差距扩大,经过这样的恶性循环,门槛效应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2.2 非均衡效应
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金融资源的有限性和金融资源投资回报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一是地区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的东部经济发达,金融资源投资回报率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这就使得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在东部地区的金融机构明显的多于中西部的金融机构,并且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质量在东部地区更为优质;二是城乡因素,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和经济都很可观,且人口聚集,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较低,收益较高,相比之下农村就处于略势,市场的作用就使得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远远地少于城市,金融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幅落后于城市,金融發展必然会影响经济发展,这就使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3]。在金融发展非均衡效应的作用下,使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
2.3 贫困弱化效应
金融发展的贫困弱化效应主要是通过在农村发展微型金融来增加对农村金融的支持来减少农村贫困程度,进而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金融发展的减困效应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一,为乡村低收入人群提供特殊的小额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从而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农户的收入和财富积累,降低贫困水平,进而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其二,通过农村金融发展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优化收入分配结果,相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降低这些地区的贫困水平,从而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3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3.1 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成熟的农村金融体系
由于当前的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着不合理的方面,农村金融风险成为其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这样不利于为农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针对这一方面,不仅应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提高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加强农业贷款的监管,从而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农村金融机构内工作人员大多无忧患意识,甘于现状,不思进取,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服务效率低下,降低了农村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应有的促进作用,所以该建立合适的考核制度和竞争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应通过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来完成,所以加快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成熟的农村金融制度,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奠定基础。
3.2 转变旧的思想观念,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
看到城市化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之后,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便转移到了城市,毋庸置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由于GDP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考核的指标,追求高速增长的GDP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使大量的金融资源被城市占用,而农村金融资源所剩无几,在此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势必扩大,而城政府却忽视了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增加的社会总成本,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况且我国的工业目前相对处于成熟阶段,所以工业现在也应为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农村金融资源及金融服务的有限性已经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4]。所以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转变旧的观念,为农村金融提供更多服务和金融资金支持,政府要利用自身的社会形象为农户提供良好的融资平台,满足农村的资金需求,要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为农村金融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大惠农力度,促进更多惠农金融政策的出台,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3 加大农村金融资源的本地配置力度,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利用率
由于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性和不成熟,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的财富水平较低,信用资质较差,所以他们很少能得到所需的金融服务和金融资源,使农村金融资源供给无法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水平较低,加之农户有较高的储蓄倾向,使得农村金融资源外流现象非常普遍。针对此种现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大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供给主体可以商业银行或者政策性银行,结合现状来看,应加快农村信用制度改革,发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农村网点优势,设立农业信贷基金等;第二,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资源利用和回流机制,從而遏制农村金融资源的外流,由此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在农村地区建立起农村本地资金回流机制,不仅有效遏制农村资金向外流出,同时也为促进农村的建设,对城乡一体化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第三,加强对农村信贷资金用途的监管,提高农村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3.4 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为农村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农村金融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体现在以下几点:农村金融风险意识较弱,广大农民由于知识的缺乏,对金融知识不了解,缺乏相关防范意识;农村金融相关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较为完善的规定;非正规金融存在着一些弊端等[5]。针对这一点,首先,应加强对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视,提高后代人得受教育程度,对成人提供定期金融知识宣传讲解,提高他们对金融的认识;其次,提高教育的财政支出占比,降低人力资本的门槛也有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的作用;再次,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安全的环境。非正规金融一直备受争论,一方面,非正规金融为农村金融资源的提供作出了贡献,缓解了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非正规金融融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且资金流向很难监测,对农村金融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所以综合以上两点,政府应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合理支持引导,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宗义,李鹏.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2):71-78.
[2]陈春生.城乡经济一体化与农村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张立军,湛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6(4):53-60.
[4孙永强,万玉琳.对外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1978~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1(1):28-39.
[5]钱水土,许嘉扬.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16-23.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17-02-26
作者简介:王长春(1993—),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