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老师带班记⑦
万博,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万老师带领的工作室团队承(协)办过各级班主任能力大赛和市、区级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培训,并开设有市、区级继续教育课程;首创工作室小组自为发展、师带徒成长共同体、雷霆反馈防拖延症等培训模式。
万老师热爱教书,钟情育人,善以特色文化构建卓越班级。她用细腻而巧妙的爱心和智慧,成为一届又一届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被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为“万妈妈”。
如果说常务班会和即兴班会是我的特色班会大花园里的满天星,那么感恩班会就一定是其中的牡丹花。在我用心陪伴一届又一届孩子们度过的高中三年美好年华里,感恩班会为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本期,我将回顾多年来开设的感恩系列班会,从中撷取一二,与同行共享。
提起感恩教育,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倍感头疼,感觉现在的孩子自私自我的多,懂得感恩惜福的少,且普遍认为学校组织的所谓感恩励志活动都是“形式主义”,比如找一些所谓感恩励志大师来做宣讲,弄哭一堆人,无比煽情,热闹过后大家的生活又回复原样。这样的现实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的德育活动一旦流于形式,非但不能引导孩子们懂得和认同感恩的意义且自觉践行之,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萌生逆反心理。因此,在设计德育活动之时,我首先考量的便是:这个活动能触动孩子的内心世界吗?这个活动的可持续作用有多强?这个活动适合所有的孩子吗?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根据高中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和教育学与社会学常识,以及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活动特点,我逐步形成了系列化的感恩班会:高一——“感恩同伴:一路有你,我们结伴而行”,高二——“感恩父母:在体谅与包容中共同成长”,高三——“谢师恩:爱你在心口要开”。这一感恩系列班会立足孩子们在中学阶段的经历与成长需要而设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一——感恩同窗情谊初结时
当前,中小学校普遍都会组织开展感恩父母、师长的德育活动,但感恩同伴的活动设计并不多。其实,孩子们甫一升入高中,老师们对他们而言,还是“陌生人”。此时,让孩子们感恩老师,显得相当生硬——毕竟没有岁月积淀的情感是单薄而脆弱的。尤其是师生情谊,不像同伴那样容易融合,不似亲情那般浓烈。因此,班主任断不可一上高一就组织所谓感恩老师的主题班会。
多年来,哪怕开学第一个月就会迎来教师节,我也只是引导孩子们感恩初中老师——不忘旧情,方得长情啊!而高一下学期,孩子们已经历种种集体活动,自然产生了较为深厚的同窗情谊,在初步适应并共度初升高的新生活后,能否提醒孩子们加强互助,携手前行,实现共同的目标,从而锻造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班级,最考验一个班主任的智慧。
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从军训开始到运动会、艺术节、读书活动等,要仔细搜集孩子们共同成长留下的足迹——照片、班级日记、书信等,并注意引导孩子们在班级共同体中学会互助成长。如此,待到开展感恩同伴班会时,班主任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每逢班会前,我只用轻松地组织安排学生主持制作PPT,设计游戏环节即可。
孩子们的创造力不可小觑,诸如“你是我的眼”——从同学照片中截图眼睛的特写,让同学猜一猜这是谁。游戏非常好玩,但前提就是早在班会之前,班主任已经积累了大量素材且不能提前曝光内容,那样才会有惊喜和默契;“最佳答题帮帮帮”——我所带班级平时设计了“小老师”的生活环节,引导学生互帮互助,这样,同伴感恩班会才会有“最佳搭档”出现;当然还有“同桌默契大比拼”——猜成语,一人看,一人用身体语言比划答案,限时完成数量多者胜;还有礼物互赠环节,如结合读书节拟出指定书目,请学生家长购买后赠与帮助自己孩子最多的同窗,可谓“一举几得”:既联络了同学和家长感情,又表达了感恩情意,还借势建立了班级图书站……一系列活动下来,家长和老师的全力参与,孩子们的积极互动,都让感恩活动温馨真实且具体可感!
高二——感恩父母相互体谅时
学生进入高二年级后,学习紧张且竞争激烈,同时,身处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进入了情感内隐的成长阶段。家长们明显感觉到来自孩子的压力和拒绝,尤其是原本沟通不畅的家庭,此种情况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如何融化坚冰,解开孩子与家长的心结,让他们学会相互理解、体谅和包容,是班主任这一阶段最为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因此,此时设计感恩父母的班会可谓恰逢其时。
对于高二学生而言,此时的感恩父母不同于小学和初中阶段,停留在简单的乌鸟反哺养育之恩的层次,而应多一份青年应有的理性思考与责任担当。因此,在感恩班会中采用角色互换的体验活动,如让学生体验父母职业之艰辛等内容,会更有意义。
多年来,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诸如小品表演(模拟情绪失控对话、良性沟通对话等),黑暗互助游戏(蒙住父母和孩子的眼睛,绑腿前行),背米体验式活动(让孩子体验父母教会孩子走路的艰辛)等,都让感恩班会生动感人。在设计这些环节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素材,常用的视频有“苹果树”“龙应台目送朗读版”“中國梦想秀邓雪凤专辑”“不要用爱我的名义掩盖你的情绪失控(超级演说家)”,音频有“当我老了”“时间去哪儿了”“真的爱你”等。最推荐的文章是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它曾感动了一届又一届孩子,激发了孩子们的感恩之情。相信有了这些素材,你也可以开设极为精彩的感恩班会。只要设计合理,体验到位,都能通过一系列感恩活动设计达到亲子沟通、体谅包容、感恩励志的目标。
在我精心准备和设计的各种感恩活动中,受益的不只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家庭;而且是一群孩子,诸多家庭。记得有一年感恩班会结束后,一个孩子的爸爸握着我的手眼睛红红地说:“感谢万老师的班会,今晚我就要回去看看我老爸啦。您说得对,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一味责怪孩子的时候,少有反思自己……如果我自己不能好好善待我的父母,又怎么指望孩子善待我们呢……”还有一位家长当晚写下长长的信给我,表达参与班会后的感触……我想,这样的感恩班会,才真正走进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灵深处吧。
高三——感恩老师表达“爱意”时
进入高三以后,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引领与陪伴下不断精进学业。孩子们面临高考,也面临着毕业分别,情感浓厚而复杂,此时开展感恩老师的班会将会多么难忘!
犹记当年我们班的孩子在“模仿老师口头禅猜猜猜活动”中,设计的小品“带孩子买糖”的桥段,孩子们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他们最敬佩和喜欢的物理老师小翠的湖南话“怎么肥事?懂了啵(不等回答就自言自语)肯定懂了哈,下一个题目!”当时,全班笑成一团的欢快情景,孩子们几乎在每次聚会都会提起。而“爱你在心口要开”,正是我所大力提倡的感恩班会“秘诀”。
不善表达爱意与冷漠麻木是有区别的。许多孩子被人误会麻木冷漠,其实只是不善表达而已。如果孩子高一时不善表达,到了高三还未发生任何改变,那就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了。我常说:“爱,不是藏在心里憋一辈子,那和不爱没区别;爱,更不是口花花说轻飘飘的话,是要付出行动的。”高一在引导孩子感恩同伴时,我要求他们用心准备带有“爱意”的礼物,不在乎“贵”,只在乎“重”——价值不要贵,但心意必须重!高二感恩父母时亦是如此引导。到了高三,我无须引导,他们已然心存感念,情意深重了。毕业前夕,孩子们赠送老师不贵但“重”的礼物,已成为每一届我所带班级的传统。孩子们精心制作的感恩视频成为我所带班级科任老师们收到的最珍惜的礼物。视频里,孩子们对老师们的学术认可、学养认可、学科传承,那才是最精彩的感恩!
2016年,几个理科大男孩和几个理科女学霸一起制作了壓花作品《羊城八景图》,送给我做毕业礼物。我视之为艺术瑰宝,珍藏在书柜的最上一格。作品所用的花瓣、叶子都是孩子们精心烘干压制的,其中的配图诗句都是他们自己创编的。在制作这份礼物时,因为没有压花机,孩子还央求父母专门去买了微波炉。我事后听闻,不禁感动落泪,我们的陪伴、引导、付出都没有白费,孩子们的礼物,厚重得超过皇冠!而这几个孩子在高一时曾是这个年级最自以为是的一群孩子,岁月流逝间,正是感恩情怀的濡染让他们成长得如此阳光、温暖!
当然,感恩教育如果只局限于感恩同伴、父母和老师,必不是完善的感恩教育。真正的感恩教育还应拓展至更为广泛的领域,如感恩自然、社会、生活等。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学会既感谢同伴相助,也感恩陌生人之援手;既感恩师长的引领扶持,也感恩校工、门卫、清洁阿姨的服务……在满怀感恩的心意中,生活会更美好,孩子们也更能体谅他人,直面挫折,承担责任。感恩教育不一定都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但三次大型的感恩活动,却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经历。
最后温馨提示:每一次班会活动都一定要有反馈和跟踪,如此,我们的德育活动才会有落实,也必定留痕。只要你用心引导学生感恩同伴,感恩父母,感恩身边人和远方人,那么,你曾那样的用心陪伴和引导他们,成为他们生命里的重要他人,他们自然会深深地眷念你、感激你。这,或许就是这么多年来,一届又一届毕业的孩子源源不断地回来探望我,感恩我的秘密所在吧。你若盛开,清香自来,要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师和家长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
不要责怪孩子们不懂感恩,你,教会他们感恩了吗?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