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全云
九渡,就是丹河的第九个渡口。
一下车,映入眼眶的就是波光粼粼的丹河水。河水下看得见的鹅卵石在绿色的光影里晃动,似乎水底卧着一只千年的神龟,在不停地孵化大小各异的蛋,跟着水流铺满河底。如果不是旁边哗哗的流水,我都差点忘记了水足流动的清静。幽雅的九渡就卧在群山环绕的怀抱里,常年被四下的青山和绿水滋养呵护,像个灵秀的小女子。
渡口横卧着三五只竹筏,竹筏上两个大嫂蹲在水边在淘洗野菜,她们的举手投足都透着闲逸。水里偶尔有调皮的小鱼倏忽可见,坡上油菜花开正好,一片金黄,远远地就被温软的山风送来一阵又一阵的幽香。
忍不住上了竹筏,或坐、或站、或喜、或嗔,镜头里的画面通透,阳光那么的明媚,一只黄犬也来凑热闹,摇着尾巴颠颠儿地上了竹筏,偎依在主人的身旁。
举目远眺,远处略嫌荒凉的山上洇着一团又一团的艳红,那是漫山的野桃花在恣意绽放。它们才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几场春雨,几缕春风,心里那点小心思就不安分地往外冒,不等,不顾,俏脸一红就自己给自己头儿搭上了大紅的盖头。
岸边柳树叶子纤细如眉,在阳光下更显得鹅黄盈翠。微波里阳光就像水面跳跃的碎金,水底长长的绿色水草逶迤摇曳,随着柔波轻轻曼舞。
轻轻滑动竹篙,河水流光溢绿,岸柳如烟,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啼划破山里的寂静。似乎山里连风都是轻柔的,水也是温柔的。那坡上的树也是悄悄地发出嫩芽芽,仿佛一夜之间的变幻。唉,平日我在山野里常会放开嗓子喊山,而这里却只是在喉咙里轻轻蠕动了两下,又暗暗咽下,怕惊动了九渡的安静。
干脆停下竹篙,闭上眼睛,一任竹筏由着清水在脚下缓缓摇划,耳朵却竖起来,倾听这漫山的春光在倾泻,有那么多不安分的小动静!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清新的浅绿鹅黄,还有大把明媚的阳光和婉转欢快的鸟儿在啼唱!
田野渐渐返绿,山峦在朝阳里层次分明,淡淡的雾岚像笼着一层薄薄的白纱,远处几株红艳艳的山桃花掩映在那片黛青色里。
他们才不舍得荒费一寸土地哩。你瞧这一片片狭长的,不成形的油菜花地,紧挨着山脚的一树树如雪的梨花,还有满树繁花的桃园,还有里面上下穿梭忙碌的蜜蜂、蝴蝶,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河水渐浅渐窄,河滩的石头多了,一块块的石头被河水冲刷得圆润如玉,却也形态各异。它们有的大如石牛,有的小如鹅卵,一年年的风雨浸蚀,在这里也充满灵气!继续蜿蜒前行,一路枯草还未泛绿,但是河滩松软的土里,野菜已经钻出土来,车前草、蒲公英,还有许多的白蒿和叫不出名的小草,它们拥挤着,纷纷争先恐后地生长,伸展着窝屈了一冬的腰身。
河水经过石头的阻拦,大声地抗挣着,溅起白色的浪花,它们哗哗地喊着欢快的号子,一步不停。
水势渐缓,渐深,又恢复了清澈平静,像一块澄澈的美玉。几个游人在碧绿的柔波里轻轻点篙,拨水。静谧的山村小宅里,鸡鸣声、犬吠声,一声声次第渐闻。四月的风软软的,远处灰色的山峦处洇着几团艳艳的野桃花,偶有小车从树枝和灌木丛掩映的盘山路上露个影子,忽然感觉此情此景真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花源。
暖暖的春日下,走得累了,腿乏了,眼睛也似乎被周围这透明的浅绿醺得陶然欲醉。干脆找块石头坐下,惬意地伸开四肢,背对着太阳慵懒地晒太阳。
忽然好像听见了蛙鸣,一声、两声、三五声,继而清亮、热闹起来。没错,是蛙鸣。青蛙在呱呱地叫着,此起彼应。没有什么比这初夏的蛙鸣更愈发地让人惊喜。于是,背对着太阳,眯着眼睛,听着蛙鸣。
“心中如有桃花源,何处不是云水间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九渡”,或是写满诗意的小桥流水人家,或是鳞次栉比的繁华水陆重镇。这并不重要,关键要有“渡”,能渡人,能渡心,能把自己的灵魂渡到一个安静的地方。
这就是九渡,一个能让心静下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