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红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 茂名 525000)
不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鼻损伤的影响与护理
李小红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 茂名 525000)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鼻损伤的影响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56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固定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新式的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鼻唇沟、鼻中隔皮肤损伤程度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鼻唇沟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57%较对照组患儿的35.71%显著降低,患儿鼻中隔皮肤损伤发生率为7.14%较对照组患儿的39.29%显著降低,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100.00%较对照组患儿家长的85.71%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采用新式的鼻部固定方法可显著降低患儿鼻唇沟、鼻中隔皮肤损伤程度,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鼻损伤
多项研究显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可靠方法,其主要原理是患儿接受高于大气压的气体,以至于患儿肺的残气量增加,避免呼气时出现肺泡塌陷,以往多采用气管插管气道正压通气,如今发展为无创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但是仍然对患儿的鼻部造成一定的损伤[1],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引起鼻损伤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8月本院妇产科出生的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2]极低出生体重儿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观察组患儿男20例,女8例,胎龄25~40周,平均胎龄(31.02±4.33)周,出生体重0.74~3.56kg,平均出生体重(1.56±0.85)kg,通气时间10~16d,平均通气时间(13.89±1.24)d,入院诊断:早产儿21例,新生儿窒息5例,其他2例;对照组患儿男19例,女9例,胎龄25~40周,平均胎龄(31.34±4.01)周,出生体重0.76~3.48g,平均出生体重(1.41±0.74)kg,通气时间10~16d,平均通气时间(13.54±1.36)d,入院诊断:早产儿20例,新生儿窒息4例,其他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入院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采用U形鼻塞,与一次性呼吸机的回路进行连接,同时给患儿戴上帽子,将呼吸机回路用细线固定于患儿帽子两侧。观察组:患儿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使用Hudson鼻塞与一次性呼吸机的回路进行连接,在患儿的鼻唇沟处贴上水胶体敷料,同时鼻塞上贴上水胶体敷料,将鼻塞放进患儿的鼻孔内,鼻唇沟处的水胶体敷料与鼻塞上的水胶体敷料粘连固定,以免鼻塞移动,确保鼻中隔距离鼻塞外的管道2 mm以上,给患儿带上帽子使用子母贴固定呼吸机管道。
1.3 观察指标 (1)鼻唇沟皮肤损伤评价标准[3]:轻度损伤:患儿鼻唇沟皮肤发红;中度损伤:患儿鼻唇沟皮肤淤紫;重度损伤:患儿鼻唇沟皮肤破溃;(2)鼻中隔皮肤损伤评价标准[4]:轻度损伤:患儿鼻中隔皮肤发红;中度损伤:患儿鼻中隔皮肤淤紫;重度损伤:患儿鼻中隔皮肤破溃;损伤发生率=轻度损伤发生率+中度损伤发生率+重度损伤发生率;(3)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评价:出院前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调查,主要包括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内容等方面,满意度等级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患儿鼻唇沟、鼻中隔皮肤损伤程度及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为多分类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 Whitney-U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鼻唇沟皮肤损伤程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鼻唇沟皮肤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鼻中隔皮肤损伤程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鼻中隔皮肤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鼻唇沟皮肤损伤程度对比分析[n(%)]
表2 两组患儿鼻中隔皮肤损伤程度对比分析[n(%)]
表3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分析[n(%)]
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较气管插管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鼻中隔侵蚀、声门下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是有研究表明,患儿常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极易对鼻唇沟、鼻中隔皮肤造成损伤[5],因此目前对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确保患儿的鼻部不受损伤是工作的重点。
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鼻孔细小,面部狭窄,使得患儿与呼吸机接口难以匹配,过大和过小的设备均会对患儿造成伤害,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鼻孔大小进行测量,要确保鼻塞外的管道距离鼻中隔2 cm以上,同时为了保证足够的通气要采用最大的孔和最低的阻力,整个通气过程伴随着胎儿的生长,要及时调整设备的型号,若发现通气过程中患儿的鼻孔周围发烫,要及时调整管道,或者更换鼻塞[6]。固定呼吸机回路时要选择合适的帽子,不能因为帽子过大或者过小造成鼻塞的脱落,同样伴随着婴儿的成长要及时更换帽子的型号,避免造成患儿头部畸形[4]。水胶体敷料可以保护皮肤受损,提供了一个皮肤屏障。
本研究显示:新式鼻部固定的患儿鼻唇沟、鼻中隔皮肤损伤率仅为3.57%和7.14%,而传统鼻部固定的患儿鼻唇沟、鼻中隔皮肤损伤率高达35.71%和39.29%,提示:采取合适型号的设备、合适帽子和水胶体敷料的新式鼻部固定方法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显著降低患儿鼻唇沟、鼻中隔皮肤损伤程度,同时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熊小云[7]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采用新式的鼻部固定方法可显著降低患儿鼻唇沟、鼻中隔皮肤损伤程度,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1] 黄玉心.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9(13):1039.
[2]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5-398.
[3] 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6-144.
[4] 杨建生,吴本清,贺务实,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315-318.
[5] 高薇薇,陈运彬,张永,等.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2(7):524-525.
[6] 韦定敏,韦睿,唐淑云.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NCPAP引起鼻损伤的预防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1,7(4):147.
[7] 熊小云,陈丽莲,袁瑞琴,等.超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引起鼻损伤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58-59.
李小红(1979—),女,广东茂名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R473.72
B
1004-7115(2017)07-0833-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7.046
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