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彝族医学迎来发展机遇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我国首套彝族医学教材的编写,将在承载彝族医药精华、传承彝族医药和培养彝医专业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月9日,我国首套彝族医学教材编写工作在云南正式启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安排,云南卫生主管部门组织了来自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系统地整理了我国彝族医药的理论体系。
彝族医学是彝族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我国使用人数多、区域分布广的少数民族医学之一。然而,目前彝族医学面临“名医消逝、名方流失、名药消失、医术丧失”的局面,亟须开展彝族医学抢救性工作,包括医学理论的整理、发掘,诊疗技术的总结、归纳以及传承和创新。“开办彝族医学专业和编写教材,培养彝族医学高层次人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云南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王翠岗表示。
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郑进表示,彝族医药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其理论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不亚于中医药。云南省在彝族医药工作中优势明显,首先,古籍资源储量最多,已收集整理222册;其次,药材品种最多,彝族常用药材3000余种,其中有2000余种分布在云南;再次,成药品种最多,云南彝药已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药批准品种154个。此外,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南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氛围浓厚,专家数量和基础研究成果最多。
凉山采药的彝族人民。
为此,彝族医药专家齐聚云南,计划编写的彝族医学教材包括:人文课程类3本(彝语言与文字基础、彝族医药史、彝族文化概论),基础课程类5本(彝医基础理论、彝医诊断学、彝药学、彝医方剂学和彝医经典选读),临床课程类6本(彝医内科学、彝医妇科学、彝医儿科学、彝医外科学、彝医治疗学和彝医护理学),共计14本。
据了解,接下来,教材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将建立教材中期审查与评估制度等教材质量保障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彝医学教材编写工作。争取在2017年完成《彝医基础理论》《彝医诊断学》两本教材的编写,2018年完成整套教材的编写。
听闻彝族医学教材即将开始编写的消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彝族医生殷朝均十分高兴。
殷朝均告诉记者,相比其他少数民族医学,彝族医学诊疗范围相对广泛,包括内科疾病38症、耳科疾病20症、妇科疾病11症等。然而在发展中,却不得不面对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彝族医药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彝族医药人才十分匮乏;二是不少彝族医生因不符合《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而被合法取缔;三是彝族草药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一直是阻碍彝族草药进入各级市场的“瓶颈”;四是彝族医药在科研方面存在缺少组织、能力不强、基础研究薄弱、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
殷朝均表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彝族医药一方面在发掘整理方面向广度发展,同时也在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向深度开展,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希望我国首套彝族医学教材尽快编撰完成,为云贵川三省的彝族医生提供一套专业化的教学培训丛书,进一步推动彝族医学走出凉山,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