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守凤
混龄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环境设置策略
文苏守凤
在很多幼儿园里,幼儿通常是和同龄孩子在一个班内共同生活、接受教育的。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幼儿,家庭中无其他兄弟姊妹,虽然去年国家全面放开了二胎政策,但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独生子女依然会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异龄小伙伴交往的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从2014年开始,我们幼儿园便进行了混龄教育的尝试。我们以环境作为切入点,着重对户外游戏环境的设置进行了研究。因为是初次接触混龄,在环境设置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曲折,也承载着很多得与失。本文主要在我园的实践反思与总结基础上,寻找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实行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必须对场地实行全面改造。在因地制宜的整体特色规划下,首先是要扩大容量,最好是能有全园性的活动场地,如果不能增加面积,那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进行扩容,包括过道、角落、墙边以及衔接性区域等。其次要调整不适宜的设置,进行统一策划,认真发掘各原有场地的优势,将新的设计理念与原有的场地应用结合起来,巧妙设定区域。第三,如果场地有限,又想开展多种游戏,设计开放性场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将固定的场地基本化、灵活化,满足不同的幼儿的游戏要求。
我园在2014年设置户外游戏场地时,根据经验规划了自认比较合理的整体性户外公共游戏使用场地。但投入使用后发现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根据经验”,感性的经验没有建立在理性的学习与清晰的了解基础上,没有对三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和游戏特点分别细化明晰,结果导致有的区域设置得难以让三个年龄的幼儿同时参与游戏。后来我们重新设计场地时吸取了此前的教训:首先将两块最大的场地——南北操场充分运用起来,所有的大型建构材料都分层次安置在了最大的南操场上,规划为大型建构区;北操场设计为户外运动区,较大的运动器材如竹梯、油桶等都放置在这里,小型多样化运动器材兼顾大中小三类幼儿的需求。原有的勇敢者隧道因为占地面积太大放不下,于是调整到了大小恰好的小花园,由此形成混龄运动二区。除此之外,小花园还设有沙水区,沙水区的沙和水都取自自然,加上阳光、空气、草地、树荫,俨然成为了孩子们自由接触、探索自然的天然资源宝地。为了让沙和水充分融合,发挥作用,我们将起初各自独立的沙区、水区进行整合,增添水管、PVC管道、打井设施和各种各样的工具,让各年龄段的幼儿都能用沙水玩出不同水平的游戏。
研究表明,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在户外混龄游戏区投放丰富、适宜而有层次的游戏材料,是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核心。我园在初期的材料投放上,就因疏忽未能突出“混龄”的特点,犯了两个比较严重的错误:一是准备时间较为仓促,园里将场地划分区域后,便分区交由各班教师筹划材料的投放,教师完全按照自己想象的区域按同一个年龄层次进行设置,于是在开展混龄活动时,大龄幼儿面对一堆自己早就玩腻了的材料感到索然无味,而小龄幼儿要么不懂怎么玩,要么勉强跟着大龄幼儿,玩得也并不起兴,导致乘兴出来,扫兴呆坐;二是教师们在选择材料时多是自己包办的,没有来源于幼儿,虽然开学使用后,发现幼儿不感兴趣而对于材料陌生等问题及时进行了弥补,并且也在跟幼儿沟通后更换了一部分材料,但是一方面前期耽误了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在幼儿进行游戏时,剩下的不能更换的材料总有不协调、不切入的感觉。
因此,投放材料时一定要做好三件事:首先要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有多年的从教经验,对幼儿有所了解,科班出身的他们也曾专业学过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但因制约的条件比较多,实践投放材料时,难免会百密一疏。因此在投放材料前,必须做好理论准备,摘录、整理、琢磨和熟记每个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并能与实践相结合。其次是“混龄”特色必须放在首位,因为传统的户外自主游戏我们开展得比较多,材料投放得也比较多,丰富的经验让我们出现错误的几率较少,而“混龄”的新元素该如何凸显,则是需要有机结合,稍不注意就会转向传统的思维,忽视“混龄”的需要。第三,材料是幼儿的游戏材料,所以材料必须经过与幼儿商量后投放,他们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这些正是最能推动他们多方面发展的有效元素。因此,大部分材料选择都应该让幼儿参与其中。
如果说场地和材料都是自主游戏中的物理性非人工硬环境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自“课程游戏化”理念提出以来,传统的户外游戏通过教改逐渐实现了自主化。我园是一所以混龄教育为特色的园所,在实行了一年多的混龄教育的同时,也对户外混龄自主游戏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侧重从场地规划、材料投放和活动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失”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策略。
幼儿;混龄;户外游戏;环境设置的话,活动形式就是一种非物理的人工软环境,它具体表现为活动的开展方式。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不仅受户外、混龄和自主三点限制,还受场地与材料的约束,在这样一个多条件控制的状态下,加之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在进行活动时,常规的做法是,根据游戏的复杂程度、危险程度以及幼儿对游戏感觉的难易程度等分配教师,她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幼儿的安全、幼儿间的协调和正确引导等工作,不允许过多介入其中,以免造成干扰。
[1]刘清华.幼儿混龄区域游戏开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以大连市A幼儿园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王秀秀.混龄自发性游戏中幼儿的同伴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陆意玲,崔艳.幼儿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系统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4]白淑新.户外混龄游戏促进幼儿自主学习[J].背景教育(普教版),2016,(07).
(江苏省淮安市新星幼儿园)
“自主”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自己做主,不受他人支配。那么教师是否一点都不应干预幼儿的自主游戏?游戏是教育的一个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学龄前幼儿离开教师的引导,他们到底能够学到什么,学到多少?出现了问题是不是也该放手让他们自己摸索解决?教师应该参与多少才算适度?这些是我至今感觉颇有难度的问题。
其实,今天的研究,可以视为社会发展后,改革弊端所想到的回归自然的启蒙教育之法。既如此,就该针对弊端,朝向幼儿发展的目标,正视目前所面临的局限,且行且思考。在一年多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开展中,我开阔了眼界,在传统的户外游戏上,加上一个“自主”,附上一个“混龄”,就能让幼儿增加这么多的收获,也让我的思维得到了革新,从注入的“混龄”理念中,生发出了太多的思索,太多的行动。但“混龄”绝不是最后,社会是永远变化的,因之存在的教育也会一直变化。可以说,“自主”和“混龄”对传统户外游戏的改造只是改革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水流愈急,浪花愈多,我们生活的年代并不缺少改革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