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庆,祖小妹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产业与区域经济
基于VAR模型下的文化产业对上海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张永庆,祖小妹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文章根据2002—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V A 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 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上海市对文化的需求、文化具有的国际影响以及人力资本水平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文化消费需求、文化国际影响力冲击对上海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且影响呈动态增长趋势;人力资源水平冲击对文化产业发展有短期影响,但不具有动态持续性。
文化产业;影响因素;V A R模型
上海作为一线城市,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卓越的创新能力跻身于全球前列。上海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其次是第二产业。最近几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整体上处于增长状态,但是增速放缓了,由2003年的增速16.60%减缓到2015年的6.60%。经济增速放缓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上来海急需通过结构调整,发展经济,上海作为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城市,其经济文化环境更适合第三产业的发展。本文就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提升上海经济地位展开研究。
最近几年,国内学者对于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做了一些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王猛、王有鑫(2015)通过计量方法分析了文化产业对中国35个大城市集聚影响的因素,得出产业多样化对东部地区文化产业集聚有正向作用,认为不同地区应该制定不同的文化产业战略[1]。蒋萍、王勇(2011)采用EDA和超效率EDA模型研究了文化产业投入效率,得出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受环境影响最大,且西部地区受影响程度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2]。张洁(2013)通过对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得出文化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影响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是相互影响的[3]。韩顺法(2012)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得出文化产业具有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的特征,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产生综合的联动效应。但具体到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它的扩散效应及经济带动作用经过投入产出实证分析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证明,但其真实的带动能力与理论分析仍存在不小的差距[4]。施卫东、卫晓星(2013)运用PLS模型分析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及效用,得出文化既可以促使经济快速发展,又可以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来间接的作用于经济增长[5]。李增福、刘万琪(2011)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文化产业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尤其对第三产业的发展。重视文化产业中文化制造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6]。滕堂伟、翁玲玲和韦素(2014)琼利用泰尔指数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差异进行了度量,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由于政策导向,经济发展因素导致不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同。指出GDP,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对经济影响显著[7]。
自入市以来,上海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相应的,上海文化产业也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并且增速呈上升趋势。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2015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 632.68亿元,同比增幅为16.62%,占生产总值比重的6.5%。产业构成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工艺美术品生产和文化产品辅助生产等产业经济规模较大,增加值超过百亿。从图1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10—2012年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率显著上升,2012—2013年基本保持不变,之后经过短暂的下降,下降到2014年的5.94%,之后又增加到2015年的6.5%。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占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成上升趋势的。
图1 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的百分比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5年,总体上看上海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发展良好,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以及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增长的最多,增速分别为28%、14.9%、12.7%。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效益随之提高(见图2)。
图2 2015年上海文化产业主要行业增加值
根据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已有的研究文献,我们提炼出四大指标:
1.上海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越好,所以文化产业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并提供相应的经济基础保障。所以本文以上海GDP总值来反映上海经济发展水平。
2.上海文化消费需求。要想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满足文化消费者需求,这样才会促进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上海文化产业基本上处于供需求相平衡状态。所以本文用上海文化总产值来反映文化消费需求。
3.上海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在经济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本。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息息相关。管理者和生产者只有具备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才能将新进的技术和知识转换成文化产业生产力。所以主要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数反映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
4.上海文化国际影响力。第三产业占经济总产值比重越来越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比重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国际影响力越大对经济贡献也就越大,进出口额作为经济增长的一大要素,上海文化进出额的总量直接影响了上海的经济总量,本文以上海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反映上海文化国际影响力。
表1 2000—2014年上海生产总值、文化产业总产出、文化从业人员数、文化进出口总额
(一)模型设定
VAR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常常被应用于经济问题的研究,是统计上一种处理时间序列的方法,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作为系统中所基本模型为:
Yt=A1Yt-1+…+ApYt-p+Bxt+εt
t=1,2,…,T
其中,样本总数为 t,A1,A2,…,Ap 矩阵和 B矩阵是被估计的系数矩阵。Xt是外生变量,Yt是内生变量,p为滞后阶数,εt是k维扰动向量,他们可以同期自相关,但是与滞后项不相关。
(二)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上海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上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用Y表示。同时,用A、B、C分别表示上海文化生产总值、上海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文化及相关产业机构从业人员数。上海总GDP值、上海文化进出口总额、上海文化总产值和上海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数据来源于2000—2014年《上海统计年鉴》。其中2010—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数据由东方文创网获得;由于2012—2014年上海文化进出口额的数据缺失,采用指数平滑法进行补充。为克服数据的异方差性的影响,本文对每个变量求对数,并对数值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表示为 lnY、lnA、lnB、lnC。
(一)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主要是确定变量数据的平稳性,本文运用ADF检验方法对lnY、lnA、lnB、lnC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
表2 各序列数据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从表 2可以看出,lnY、lnA、lnB、lnC时间序列在给定的5%显著水平下的单位根检验中都存在单位根,表明各时间序列是不平稳的,而各变量的对数dlnY、dlnA、dlnB、dlnC在5%显著水平下的单位根检验中不存在单位根,即各变量为二阶差分平稳序列。因此,需要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来检测各变量间是否存在均衡关系。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主要用于判断各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采用基于VAR模型回归系数的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从表3协整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0个协整关系”假设,拒绝“最多1个协整关系”假设,拒绝“最多2个协整关系”假设,而接受“最多有三个协整关系”的假设,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3个协整关系,因此这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主要是用来检验内生变量是否可以作为外生变量对待。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上海文化消费需求、上海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上海文化国际影响力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从格兰杰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置信值为5%的条件下,上海文化消费需求和上海文化国际影响力都是上海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人力资源水平不是上海经济增长Granger原因,对此,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不是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检验一个变量解释另一个变量的滞后值的程度。
随着经济迅速的发展,文化产业机构的人员增长速度没有经济增长的明显,所以因果关系不是很明显,这也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低技能人才的退出市场有关。
(四)VAR模型估计
为确保所选择的模型的准确性,需要选择合适的VAR模型滞后期。在VAR中通常一个方程的被解释变量(及其滞后项)在另一个方程中是解释变量,这就涉及到一个滞后阶数的问题。因为滞后阶数越多,需要估计的参数就越多。本文以经济增长为因变量,以上海文化消费需求,上海人力资本水平,上海文化国际影响力为自变量建立VAR模型,根据AIC和SC准则,操作结果如下:
因此选择VAR模型滞后期为2期,得到相应的VAR估计式结果如下: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用于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lnA、lnB、lnC的一个标准冲击对lnY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纵轴为为因变量lnY,实线表示变量收到冲击后的脉冲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的标准差偏带。
图3 脉冲响应图解
从图3可以看出,当本期给lnA一个新息冲击后,经济增长会产生以正向为主的正负双向波动,在第6期达到最大值,这表明当消费者对文化需求受到外部条件冲击时,经济增长会收到正向的冲击影响,而且这种冲击影响持续较长时间。
从图3可以看出,当本期给生lnB一个新息冲击后,经济增长会产生以正向为主的大幅波动,在第4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逐渐扩大,表明当上海文化国际影响力收到某一冲击给经济增长带来正向的冲击作用。
从图3可以看出,当本期给lnC一个新息冲击后,经济增长会产生以正向为主的明显波动,在第5期达到最大,之后一直处于缓慢上升趋势,这表明人力资源水平上海文化国际影响力受到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正向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六)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根据不同需要把某变量方差分解为不同的部分,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并用F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来进判断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脉冲响应函数能够了解到VAR模型中某个内生变量收到其他变量的冲击所产生的影响。方差分解的结果(见表5)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文化需求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并基本稳定在91.4%左右;其次是上海文化国际影响力,贡献率基本稳定在6.5%左右;第三是上海人力资本水平,贡献率在1.0%左右。这一结果基本符合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经济发展水平的方差分解结果
(一)研究结论
基于VAR模型研究文化产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上海经济发展呈现稳定的并且显著地关系,与预期相吻合。文化产业总产值的增加拉动了上海的生产总值,使得上海第三产业的占比增大,推动了上海经济结构的转型。文化产业的发展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服务业,旅游业等等,为经济带来了正面的效应。
首先,从结论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的需求对经济的影响最大,由于上海的文化供给与需求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对文化产业所产生的服务和产品需求越大,其供给就越大,相应的文化产业总产量就越多,对上海经济总产值贡献率就越大。其次,上海国际文化影响力对上海经济影响也较大,因为上海的进出口长期保持在顺差,上海的文化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不仅进口国外的文化产物,同时也出口自己的文化产物,让更多的外国了解中国的文化,有利于上海对外经济的发展。最后,上海人力资本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最小。由于科学进步改变原来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率,从而减少了对工作人员的需求,但是对于处于高层次高水平的员工的需求弹性变动比较小。近期,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的研究发展中,这就进一步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就业人数。其次,对于从事文化产业的工作人员要求主要注重于质量,而并非数量优势。上海文化从业人数一直属于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到文化产业中来,但是近期几年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开始减少,可能与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有关,机器代替了人工,导致就业人数减少。
(二)政策建议
以上数据表明,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其经济转型的影响十分重大,为此,就文化产业如何更好地助推上海经济转型提出了以下建议。
1.拓宽上海文化辐射力。通过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制造业,餐饮业等等,所以注重上海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他产业的发展,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发挥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联动作用。扩大其带来的辐射范围。
2.多方位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多方位文化产业人才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的根本。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不缺乏大量的金融人才,但是对于文化产业相关人才是缺失匮乏的,缺少合理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所以,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文化理念。
3.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投入有紧密的联系。文化产业是一个投入少,但产出高的产业。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出台更多的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使得文化产业发挥更多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步入正轨,发挥更大的作用。
4.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当今社会文化产业竞争十分激烈,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与文化产业的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上海有着卓越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应该更注重文化创新,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学习国外优秀经验,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
5.打造专属上海的文化产业精品。上海文化产业相关产品很多,但是缺少专属的文化精品,为了扩大上海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以及满足文化消费者的需求,不仅要引进国际文化精品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要研制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精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文化产业影响力和经济收益双赢。
[1]王猛,王有鑫,2015.城市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12-20.
[2]蒋萍,王勇,2011.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2):70-81.
[3]张洁,2013.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J].社会科学(11):36-45.
[4]韩顺法,2012.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7):21-28.
[5]施卫东,卫晓星,2013.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J].管理科学与工程(5):139-148.
[6]李增福,刘万琪,2011.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5):5-13.
[7]滕堂伟,翁玲玲,韦素琼.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J].经济地理,2014,34(7):97-102.
[8]施国芳,陈朝霞,周春儿,等.文化产业对上海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43(1):115-121.
[9]林秀梅,张亚丽,2014.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基于VAR模型[J].税务与经济(2):47-52.
(责任编辑:D 校对:R)
G124;F127.51
A
1004-2768(2017)05-0048-06
2017-02-27
张永庆(1962-),男,理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发展规划与战略;祖小妹(1994-),女,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