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素蕾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们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颖、内容广泛、教学活动多样,能对他们的成长起明显促进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他们。
关键词:新媒体 思政 教学实践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暂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不同与传统媒体的,是为新媒体。 新媒体的各方定义,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二、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
新媒体正在上演“人心拉锯战”。受西方错误思潮控制的一些网络新媒体,正在同我们进行一场人心争夺战,其重点对象是知识界和年轻人。采用的主要手段有:公开地反对马克思主义、直接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诋毁和污蔑;对各种政治事件、新闻事件进行倾向性报道,将资本主义的政治意识巧妙地包装在看似中性的新闻、娱乐等节目和报道中;推广资本主义文化产品,借机隐秘地、间接地、潜移默化地传播资本主义的政治理想、价值观念、社会信仰等;散布“民族独立”、“民族压迫”、“藏疆圣战”等言论,恶意攻击抹黑中国的民族制度,挑拨民族关系;炮制种种“秘闻”、“野史”、“内幕”,提供“翻墙”软件和技术,鼓励人们探究所谓被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遮蔽的真相……种种手法,不一而足。这些手段具有极强的迷惑性,不断剥离和解构着我国民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神圣感和崇高感,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极大的影响。面对这样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党反政府的观点,我们应当进行针锋相对的批驳,旗帜鲜明地亮出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但是,仅仅跟在观点后面进行批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主動出击,积极争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利用新媒体说好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就越发显得迫不急待和重要了。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职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及分析
现在的高职在校学生大多都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成长的“90后”,与本科生相比,整体素质相对较差,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最近,笔者以惠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生道德素质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道德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本文试结合调查结果,分析“90后”高职生道德行为失范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实践与探究新媒体时代下高职思政课的新谋略。
(一)道德观念模糊,社会公德失范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道德建设逐步加强的时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90后”高职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道德观念模糊,社会公德失范现象严重。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排队加塞、破坏公物、上课接打手机、不文明的恋爱行为等现象,在高职院校常见。
(二)缺乏理想信念,学习行为失范
高中三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大部份高职生都不了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不能按照社会需求塑造自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强。短短几年的高职生活,除了无聊,便是无奈,待到就业时,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法律意识淡薄,诚信道德失范
缺乏诚信是“90后”高职生存在的普遍现象,其作业和论文抄袭剽窃、评奖作假、考试作弊、求职简历“注水”、拖欠学费、还贷失信等现象屡禁不止。
(四)强调自我价值,情感道德失范
当前,许多“90后”高职生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把自己凌驾于他人和集体之上,重功利,讲实惠。具体表现为一些高职生对集体漠不关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难于与他人和谐相处,缺乏团队精神等。同时,面对学习、就业和同学间相互竞争的压力,许多高职生的情绪消极多变,常常表现为缺乏同情心和正义感,世故、冷漠、嫉妒。
四、新媒体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究
针对新媒体的特点、国内外意识形态的严峻局势以及高职生众多失德现象,笔者尝试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一)创建微信公众号,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超过八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我们教研室于2016年7月在微信平台创建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思政大讲堂公众号,大讲堂主要针对大一和大二的在校大学生,结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课程,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定时发送关于国家时势政策、政策法规、热点新闻、道德模范、法律故事等等,通过这个平台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二)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精品课程
根据2015年1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43.8%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53.1%的网民认为自身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这些数据充分显示出新媒体对网民的重要性。网络这一新兴舆论阵地则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较量的主战场,各种思潮在其中交流、交融、交锋。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本职工作。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斗争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敢于亮剑、勇于发声。
2016年3月,我们教研室思政教师针对《思修》与《毛论》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平台设立了课程介绍、课程标准、课程课件、微课讲解、时势政策、政策法规、热点新闻、道德模范、法律故事、案例分析、名师荟萃、交流天地等项目。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课程,也可以互相交流和向教师提问。而我们思政教师不仅要建立好思政网络平台,更应该应积极行动起来,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对此起彼伏的网络热点进行实时分析,引导大众及学生理性发言,引导大众及学生辩证分析网络舆论,从而更深刻理解课程。 现在,沪上高校的思政课除了引入丰富师资,还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中纳入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在“大国方略”课程负责人忻平教授看来,话语权决定了主动权,失语就意味着失效。当代的思政课必须是反映时代与理论的课程,也必须回应大学生的期待,更要帮助大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思政精品课程建设应该由“思政课程”开始转向“课程思政”模式,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通过思政,明了自己的责任。
(三)手机为载体,思政时时新
手机是现化人必备,而智能手机则是一台微型电脑,它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具备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系统平台上,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从而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得到無限的扩充。据调查报告显示高职生配备智能手机率为100%。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我们大胆引入“手机课堂”理念,使用“蓝墨云班课”手机软件开展实验教学,即把所有教学资料上传到该软件中,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课前自学与自测;教师既可通过软件自带的互动和反馈功能组织学生线上讨论,也可进行线上集体答疑和个性化辅导;到了课堂上,如何共同突破最难问题,则取代以往的逐章节讲解,成为授课的最主要、也是最后任务。该方式其实类似于前述的网络学习平台,但胜在彻底摆脱了电脑这一硬件束缚,使所有携带智能手机的学生不管在哪,都能随时学习。而老师的教学工作也大大提前,往往备课与讲课同步——即一边根据准备好的内容和学生自学后的即时反馈,线上讲解常见的一般问题;又一边筛查和总结学生反映的最难问题,为此查找资料(针对教师未预知的难点)或扩充资料(针对教师已预知的难点),制定详细的线下(课堂)讲解方案。通过手机教学,我们欣喜地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开始明显提升。
(四)《今日说法》入课堂,CCTV话思政
《今日说法》是1999年1月2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全新的法制栏目,采取以案说法、大众参与、专家评说的节目样式。栏目宗旨: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我们选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里的案件视频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与探究新媒体教学法的手段,引导学生去领悟法律在人的生活、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我们选择了《爱情的囚徒》、《带刺的玫瑰》、《一个女孩的死亡日记》、《桦南孕妇猎艳杀人案》、《带刀的大学生》、《一个女孩的反转人生》等案例,利用自习课时间让班长负责组织全班观看。而在课堂中,我们则针对所看视频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上台分享自己的看法与感悟,最后形成图文并茂的作业上交。
在师生角色和教学地位的翻转下,让教师多点机会聆听学生们的想法、意见、感悟,能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学生们聪慧、独立的一面,从而更利于我们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们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颖、内容广泛、教学活动多样,能对他们的成长起明显促进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他们。因此结合时代要求调整教学结构、更新教学方式及充实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便较好地实现了立德树人、以“理”服人、以文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