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山皮影戏的发展及现状

2017-07-18 17:24张陈陈
艺术评鉴 2017年11期
关键词:皮影戏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陈陈

摘要:国家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唐山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成功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唐山皮影戏、潮州皮影戏和陕西皮影戏是我国三大皮影戏更是属于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合了民间音乐、当地的地方戏曲、绘画、雕刻和演唱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周贻白先生著名的戏剧史家曾在《中国戏剧史长编》中称唐山皮影“因熟在人口的关系,几乎成为一般影戏的代称”,由此可见唐山皮影戏在中国皮影戏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唐山 皮影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157-03

唐山皮影戏是河北省主要的地方剧种,是唐山人民按自己的语音语调、生活习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改编形成的。剧目主要以表现当地民俗民风、宗教文化为题材。唐山皮影戏也称作乐亭影、滦州影,因皮影由驴皮制成故又称驴皮影。唐山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里影响显著的戏种之一。

一、唐山皮影戏的起源与发展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皮影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皮影戏起源的说法众说纷纭,其中之一的说法是载入在《汉书》中汉武帝与爱妃李夫人的爱情故事,汉武帝因思念病故的李夫人终日不理朝政,神情恍惚,大臣李少翁偶遇孩童拿布娃娃玩耍时影子映于地面上栩栩如生的样子而突发奇想的用棉帛制成李夫人的影象,进行图彩上色并在手脚处绑上木杆,在幕布后表演,武帝大悦,此后便有了皮影戏。唐代,在民间说唱音乐及寺庙所讲的变文的基础上,借鉴剪纸、木偶戏等艺术形式逐渐发展成为皮影戏。唐山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戏种,最早起源于元金时期,但并未找到准确的史料记载。最早记载唐山皮影戏是在明万历年间的抄写影卷《薄命图》中。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进入顶峰时期。当地的名门望族都以请名师刻影人、私养影班为荣。民间的皮影戏班更是比比皆是,戏班之间的技艺切磋使得皮影艺术在相互竞争和相互学习中高潮迭起,促使皮影戏的高速发展。到了清朝中期,白莲教起义,从嘉庆四年到光绪年间曾多次颁布禁演皮影的诏书,唐山皮影戏受到影响。民国期间,唐山皮影戏的发展得益于各国唱片的蜂拥而至。在此期间,众多皮影戏艺人录制影戏唱片。解放后,部分唱片重新录制并发行,部分珍贵的唱片保存在唐山博物馆。建国后,皮影戏在唐山的发展日趋繁荣,剧本编写创新和美术工艺逐渐改革,新剧目层出不穷。随着国内经济与科技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皮影戏在灯光布景上引进现代科技技术,增加了更能烘托气氛推动剧情发展的伴奏乐器,这使得唐山皮影戏的整体水平有了新的突破新的高度发展。1981年唐山皮影剧团走出国门,先后赴法国、摩纳哥等欧洲国家进行演出表演,弘扬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2006年春晚,一群可爱的孩子和老太太,以浓郁的民族特色造型、夸张生动形象的皮影动作演绎舞蹈作品《俏夕阳》,以耳目一新、诙谐轻松的形式深受观众的喜爱。

唐山皮影戏发展至今,无论是在演出效果还是艺术观赏价值方面都有质的飞跃。唐山皮影戏剧团也多次走出国门,化作文化的传播者,弘扬中华民族独有的地域民族文化,使中国民族文化深受国际友人的肯定。唐山皮影戏以实际行动证实了地域文化不仅是民族文化,更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硬道理。

二、唐山皮影艺术形式

皮影戏起先是“以素纸雕镞”为材料制作,后经过一段时间用牛羊皮代替了素纸。皮影戏影人的雕刻对材料的要求十分严格,经过不断试验最终选用透明度高、柔韧性较好、耐用又便于保存的驴皮作为唐山皮影的制作材料,驴皮作为皮影戏的原料也一直沿用至今。影人的制成主要经过八个步骤:一是刮皮浆皮挑选适合的驴皮,裁皮制皮;二是经过雕刻师傅描样、过稿、雕刻、上色、照油最后烫平组装。唐山影人造型优美俊秀,雕镂细致,刀纹疏密有序,色彩鲜明,对比协调。皮影影人制作要求刀工精细,刀法有拉刀、推刀、回转、顿挫、明暗刀等多种刀法。唐山皮影的行当分为生、小、髯、大、净、丑、妖等行当。每个行当都有其鲜明的造型及演唱表演形式。唐山皮影的唱腔主要还是源于当地的歌谣、叫卖调、民歌等地域性乡土韵唱,加有唐山地区的方言语调、京剧还有乐亭大鼓等多种腔调终形成其独特的演唱腔调。

皮影戏的剧本,称为“影卷”,皮影演员按剧本唱念。唐山皮影戏剧目繁多,连台本剧大概就有五百多部。唐山皮影戏的经典作品有:《花木兰》《小西山》《三打白骨精》《沙家浜》《人参姑娘》《刘胡兰》等。唐山皮影戏由锣、鼓、唢呐、笙、阮、扬琴、笛子等民间乐器为伴奏,但四胡为是皮影戏的主奏乐器。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皮影戏又加入了大提琴、小提琴、单簧管等西洋乐器,既为伴奏增添了不同声音色彩,又进一步推动剧情的发展烘托气氛。作为皮影戏“影”的操纵艺术,俗称“拿线的”,唐山皮影戏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其他演员配合操纵演出。操纵影人时主要由三根杆子来支配控制影人进行表演,“主杆”是影人最重要的部分。按在影人脖子上的主杆主要使影人保持平衡更灵活生动形象的表现人物动作。“手杆”是按在影人的双手上,两支手杆由演员右手进行操控。拿、贴、打、拉、唱是唐山皮影戏在演出时主演中主要的分工安排。皮影戏“影”的操纵艺术要求表演者表演时要“杆子看不见,拈时团团转,张开像把扇,合时像把扇”。

三、唐山皮影戏的发展现状及保护

(一)唐山皮影戲的发展现状

唐山皮影戏作为唐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在老一辈唐山市民心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年轻的一代人对皮影艺术也只是片面的了解。以前经济不发达,在电视、电影院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十里八村的村民会赶到一个地点观看皮影戏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但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唐山皮影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出现了市场中被边缘化、观众断代化、市场不景气、商业演出收入不足以支撑皮影艺术生存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皮影戏老一辈艺术家的先后去世,又没有技艺精湛的皮影制作艺术传承人,皮影戏演出形式固定化,演出内容单调缺少创新,演出地点简陋,舞台效果差再加上现在年轻人从事现代职业和新兴音乐文化对皮影戏的冲击,所以很少有人再去剧院欣赏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出现观众断代化,喜爱皮影戏的老年人会到剧院现场观看,但新媒体文化的广泛传播,年轻人受各式新兴音乐文化的吸引,很少在观看皮影戏。各式各样的演唱会、高雅艺术包括歌剧、舞剧、话剧及芭蕾舞剧等艺术种类相继普及,作为民间艺术的皮影戏受到严重的冲击。皮影戏作为民间传统的曲艺文化艺术,想要在艺术文化种类繁多的当代社会得到发展和延续,皮影戏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大胆创新,做出相应的改变。

(二)唐山皮影戏的保护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越来越严重,地域性差异越来越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具有社会和政治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能体现地域性特点,其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言传身教的方法得以延续下去。唐山皮影戏现今逐渐衰落,老艺人去世,年轻人不愿意学手艺面临失传的窘境。皮影戏作为唐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山人民甚至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时代变迁,文化种类千差万别的今天唐山皮影戏想要站住脚并得以发展就必须大胆创新,进行自我改革。演出题材上主要是传统剧、动物寓言剧和现代剧三大类型,虽然老艺人们认为传统剧才是真正意义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但其实传统剧的演出几乎为零,反而动物寓言剧是这三类中上座率最高的并且该剧的演出能吸引大量的青少年儿童。基于这种情况,皮影戏在题材方面应该在传统剧的基础上加入社会新鲜元素、寓言故事、社会热点话题等方面大胆进行创新题材。在唱腔方面,不仅要吸取国粹京剧的唱腔其他地方的剧种唱腔还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入现在音乐元素,形成多元文化的唱腔形式。可以吸取国外音乐节举办场地的多样化,皮影戏不仅可以在剧院演出还可以在露天广场演出,更能接近市民,更能让市民了解皮影艺术文化。演出之余,艺术家可以走进校园,给中小学生讲解皮影艺术的魅力。让学生从制作影人到操纵演出,在真真切切的实践中体会皮影戏。政府应该推动唐山皮影戏的发展,不断宣传唐山皮影戏,多组织文化实践活动。政府还可以录制唐山皮影戏的纪录宣传片,可以定期举办有奖项奖金的皮影戏大赛推动皮影戏的发展。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和金鸡百花奖在唐山举办,唐山这座城市进入市人眼帘。世博会期间有世界各地和国内各地的游客来唐山参观,旅游业也相应得到发展,皮影戏发展可以和旅游演艺相结合。唐山政府可以借助世园会的机遇,推出以皮影为主题的旅游演艺活动,从而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互推动和发展的状态。

四、结语

唐山皮影戲是一门集绘画、雕刻、音乐等多门类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皮影戏逐步走向成熟。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皮影戏从红遍全中国到现在快消失殆尽,让人不禁感到惋惜。我们应该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担子,保护和发展这一正在消失的传统戏剧艺术。应该增加皮影戏的演出场次,改变演出内容题材,可以在剧院、广场及人流量多的商场进行演出,增强市民对该艺术的认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保护。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让皮影戏艺术继续长期的活跃在中国戏剧的舞台上,绽放其本身最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陈胜荣.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视觉的唐山皮影戏传承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9).

[2]刘艳伟.唐山皮影戏的演变及发展[J].艺术研究.2016,(09).

[3]魏立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4]董纾含.浅谈唐山皮影戏艺术及其现状与保护[J].艺苑论坛,2013,(07).

猜你喜欢
皮影戏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趣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王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