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工信部网站发布的“关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初步审核情况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显示,50余款、8978辆新能源汽车因多种原因将取消补贴或削减补贴,涉及资金5.55亿元(占申报额的8.7%)。
《公示》的数据显示,此次企业共申报车辆94072辆,涉及补助资金64.15亿元。其中有8978辆车由于电池或电机的参数与公告目录不一致,以及累计行驶里程未达3万公里等原因,被取消补贴或削减补贴。
对此,沃尔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尚不清楚问题出在何处,公司相关部门已经与工信部进行进一步沟通对接。比亚迪则回复称,在提交相关车辆的材料时存在失误,在申报公文中,说明此情况即可正常受理。除此之外,《汽车观察》也从其他部分车企处收到了类似的回复。
“从这一审核情况可以看出,在经历了骗补与出现了各项安全问题之后,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整个行业的督查力度,包括财政补贴核查与技术条件趋严。”一位车企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事实上,自去年1月骗补事件曝光以来,整个行业的清查工作就已全面展开。从对骗补企业的通报严惩,到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推倒重申第一至第五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到去年底四部委下发《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改变新能源车企财政补贴发放方式,再到今年3月底《关于开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清算工作的通知》下发,新能源汽车补贴一直处于紧锣密鼓的核查过程中。而据去年底下发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及产品技术要求》显示,除对电池能量密度、续航里程、性能水平等均设定了更高的准入门槛与技术条件之外,还规定“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车辆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一系列的工作充分彰显了新能源补贴核查力度和技术难度的提升。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先清算后拨款”的清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小企业带来资金上的压力:“虽然从去年年底陆续有大部分的企业拿到了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但这部分钱都付给了供应商,企业的现金流变得更加困难。” 2016年拿到2015年补贴的时间点比上一年晚了半年多,加上3万公里政策的要求,最终拿到补贴的时间更不确定,“当前不少企业只能‘举债度日。”近日,宇通客车发布的“为满足公司未来经营发展所需资金,将注册发行长期含权中期票据及海外中期票据”的这一公告从侧面应证了这一消息。
“大型车企特别是上市企业能通过不同方式筹集资金,但对小型企业,特别是个别只做电动车的企业来说,风险很大。车卖不出去,补贴拿不到,就会造成資金链风险。”从该人士的阐述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政策因素仍然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