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2017-07-18 10:58陈祥平范小敏柯皓天陈仁芳
四川蚕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盘菌子囊果桑

刘 玲 陈祥平 范小敏 柯皓天 吕 银 陈仁芳

(1.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2.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实用技术

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刘 玲1陈祥平1范小敏2柯皓天1吕 银2陈仁芳2

(1.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中心,四川 成都 610031;2.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31)

本文以成都市新都区锦门丝绸公园里的新栽果桑感染的桑椹菌核病为例,重点介绍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侵染途径,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果桑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桑椹菌核病 侵染途径 防治措施

桑椹,属浆果类型的果实,营养丰富,被卫生部列为 “既是食品也是保健品”的水果,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衰老等功效[1]。近十年来,四川省部分市、县(区)加大了果桑产业的发展力度,主要栽种无核大10和红果2号等果桑品种,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有地方暴发桑椹菌核病,对果桑产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今年,成都市新都区锦门丝绸公园里的果桑感染发生桑椹菌核病的情况特别严重,因此,弄清楚桑椹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1 桑椹菌核病及其侵染途径

1.1 桑椹菌核病

桑椹菌核病分为肥大性、小粒性和缩小型3种[2],其中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的发病率最高,锦门丝绸公园里的果桑感染的就是肥大性菌核病,见图1。该病的病原菌为桑实杯盘菌,又称桑椹菌核杯盘菌、白井杯盘菌,学名为Ciboriashiraiana(P.Hennings)Whetzel。该病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蜡钉菌目(Helotiales) 核盘菌科(Sclerotinia) 杯盘菌属(Ciboria)[3]。

桑椹成熟时,没感病的桑椹颜色呈紫红色,感病的桑椹就变成白色或灰白色,并且果实肿大。

1.2 侵染途径

桑椹菌核病主要是通过空气气流传播子囊孢子进行扩散感染,果桑开花期间,若雨水多,湿度大,土壤湿润,该病极易发生。在每年3月上旬-4月,四川地区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越冬的菌核抽生子囊盘。随着子囊盘的生长,子囊盘内会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子囊孢子从子囊盘内以云雾状形式向外喷射[4]。此时正值桑花开放,子囊孢子落在桑花的柱头上。发病的桑椹外表先呈灰白色,果实肿大,内生分生孢子,7~10 d后,分生孢子成熟,再次飘散感染桑椹,在整个桑椹生长期进行多次重复感染,并且侵染多发生在花期,症状出现在桑椹成熟期。发病桑椹最后形成一个坚硬的菌核,掉落在地面上,如不及时清理,这些菌核就会成为下一年的传染源。

图1 锦门丝绸公园里感染菌核病的桑椹

2 防治措施

2.1 农技防治

2.1.1 及时摘除和清理病果、病枝。发病严重的果桑园,要及时摘除树上的病果、清理掉在地上的病果,清除病枝,并将病果和病枝在远离果桑园的地方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病原进一步扩散。

2.1.2 深耕果桑园。将菌核深埋地下,降低子囊盘的萌发率。果期结束后要对果桑园进行全面翻土深耕,减少初次侵入来源。

2.1.3 覆盖地膜。覆盖地膜为首选防治措施[5]。在2月下旬-3月上旬(四川)子囊盘出土前,用农用塑料地膜大面积覆盖桑园地表,避免其侵染。

2.1.4 合理施肥。采果后,及时施加有机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和花芽分化;同时在果桑园内撒施石灰,用量为1500kg/hm2,并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3]。

2.2 化学防治

有研究报道,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嘧霉胺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腐霉利的效果达70%以上。每年选用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中的一种,与腐霉利等其他类型的杀菌剂交替使用[6]。用药浓度为:70%甲基硫菌灵800~1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腐霉利1000~1200倍液喷雾。根据每年气候条件及果桑发育进度确定用药时间,一般在桑树初花期(雌花柱头有约10%变白时)进行第1次药液喷洒,以后间隔5~7 d施一次药,一般连续施药2~3次就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7]。在桑椹成熟前15~20d停止用药,以保证桑椹的食用安全。

喷洒农药时,药液要形成细而均匀的雾点,不要漏喷。桑树的花序、桑叶、桑枝必须充分湿润。药剂浓度必须按照标准配制,不可随意改变浓度。喷药期间如遇到阴雨天,要等雨停枝干时喷药。此外,对桑树的树干、枝条,桑园的地面及周围的道路、沟渠等也要喷洒农药,达到全方位防治的效果。

2.3 栽植抗性强的果桑品种

无核在锦门丝绸公园果桑园中,感病最严重的是大10和红果2号,而与发病果桑园相邻的台湾长果桑没有感病,并且生长良好,说明其对桑椹菌核病的抗性较强。另外,据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保存的打洛1号、紫城2号、滇缅1号、滇缅3-1、滇缅3-2、长青皮、琼46等抗病性也较强[8]。建议锦门丝绸公园今后可将易感病的果桑改种台湾长果桑,也可引进以上几种抗性强的果桑品种。

3 近几年桑椹菌核病研究防治进展

林健等[9]的防治试验表明,戊唑醇悬浮剂(430g/L)4000倍液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达94.8%;杜贤明等[10]研究表明,春季使用70%甲基托布津和50%腐霉利交替或按比例(2:1、1:1、1:2、1:3)混合使用能有效防治桑椹菌核病,且不易产生抗性,同时对无核大10的果、叶也没有药害;吴国富等[11]用20%爱可SC 2000倍液与70%甲基托布津WP 1000倍液组合交替使用,喷药3次或4次,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8.5%以上,冬季在桑园喷洒2次29%石硫合剂AS 300倍液,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比覆盖地膜低1.85%。

为了达到好的防治效果,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等条件选择不同的杀菌剂交替使用,而不是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防治。

[1]肖更生, 徐玉娟, 刘学铭,等. 桑椹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加工利用[J]. 中药材, 2001, 24(1):70-72.

[2]黄君霆, 朱万民, 夏建国, 等. 中国蚕丝大全[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854-855.

[3]蒯元璋, 吴福安. 桑椹菌核病病原及病害防治技术综述[J]. 蚕业科学, 2012, 38(6):1099-1104.

[4]吕蕊花, 丁珠玉, 王茜龄,等. 红外高温热敏对桑椹菌核病菌子囊孢子的杀灭试验[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5(6):10-14.

[5]张正国, 陈祥平, 范小敏,等.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J]. 蚕桑通报, 2015, 46(1):18-20.

[6]郑章云, 杨义, 张明海,等. 不同杀菌剂对桑葚菌核病防治试验[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 30(4):653-656.

[7]卢艳春, 韦持章, 周婧,等. 广西西南地区果桑菌核病感病情况及综合防控措施[J]. 中国热带农业, 2012(5):54-55.

[8]刘利, 潘一乐. 果桑资源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1, 2(2):61-65.

[9]林健, 朱潇婷. 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初探[J]. 中国蚕业, 2015, 36(4):35-37.

[10]杜贤明, 邓真华, 叶武光,等. 不同药剂及其组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试验[J]. 蚕桑茶叶通讯, 2015(4):1-3.

[11]吴国富, 钟志成, 蔡丹桂. 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治与不同药剂组合防治效果试验[J]. 中国蚕业, 2016, 37(1):20-22.

刘玲(1989-),女,硕士研究生,从事桑树分子标记工作。

猜你喜欢
盘菌子囊果桑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生长的抑制作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破壁方式对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羊肚菌与盘菌相关性初探*
冠突散囊菌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微观尺度下的最美“绿光”小孢绿杯盘菌
粗糙脉孢菌7种子囊型归类教学探究
核盘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