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勇
(通江县柞蚕种场, 四川 巴中 636600)
一化性柞蚕品种杂交试验初报
陈 勇
(通江县柞蚕种场, 四川 巴中 636600)
利用杂交优势是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柞蚕良种繁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展了现行柞蚕品种的母种继代和原种繁育工作。2000年为培育柞蚕一代杂交新品种,选用川08、川柞1号连续与我场保存的现行柞蚕品种进行杂交组合试验,但其效果不太明显,因此,柞蚕一代杂交种一直没有在生产上推广使用。2014年在省蚕业管理总站、省丝绸科学院及市、县农业局的重视与支持下,我场从贵州蚕研所引进了贵101、贵130两个柞蚕品种,通过2015年的春繁,2015年秋和2016年春选用贵101与川08、川柞1号进行了杂交组合试验。在一代杂交种的组合试验过程中,我场始终把品种纯正度、全茧量与生命力性状作为选种的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其它性状,通过两季杂交组合比较试验川柞1号×贵101杂交组合效果良好。2016年秋季将川柞1号×贵101杂交一代种在巴中、达州、广元等农村生产基点进行了试验饲养,效果显著。因此,初步选定“川柞1号×贵101”作为新的一化性柞蚕杂交品种。现将杂交组合试验初报如下:
1.1 杂交亲本纯种比较
为选择杂交亲本,我场2015年秋和2016年春对杂交亲本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成绩见表1、表2。
表1 2015年秋川柞1号、川08、贵101原种对比试验成绩
从表1成绩来看,孵化率川柞1号比川08高1.2个百分点,比贵101高2.2个百分点。收蚁结茧率川柞1号比川08高2.96个百分点,比贵101高6.21个百分点,茧层率贵101比川柞1号高0.71个百分点,比川08高1.35个百分点。虫蛹统一生命率和全茧量差别不大。
2016年春蚕期的气象条件是小蚕期低温,大蚕期高温,从蚕儿的生理角度来讲不利于生长发育,同时随着气温升高加速了柞叶的老硬。因此,我场加大了放养密度,1~4龄移蚕3次,并勤匀蚕,5龄稀放,否则将降低全茧量、茧层率、千粒茧重,影响生产成绩。
表2 2016年春川柞1号、贵101原种生产成绩
1.2 杂交亲本的确定
通过原种的比较试验,我场初步选择了川柞1号、贵101作为一代杂交种的亲本,且本地柞蚕品种与异地柞蚕品种杂交,同质性小,产生的一代杂交优势强。其品种性状如下:
1.2.1 川柞1号。原名通江,2016年3月4日通过省级专家审定,定名为川柞1号,为黄蚕系统,一化性,四眠,卵壳乳白色,椭圆形略扁;蛾体黄色,蚁蚕头壳红褐色,体黑色,5龄蚕体背黄褐色,体则麦杆黄色,气门上线佛手黄色,茧淡黄褐色,中长椭圆形。蛹黄褐色,少数黑褐色,蛹期发育有效积湿238℃,卵期发育有效积温133℃。原种生产成绩:克卵粒数112粒,不受精卵3.42%,实用孵化率94.18%,普通孵化率95.36%,全茧量8.27g,茧层量11.68%,公斤卵产茧367kg。
1.2.2 贵101。贵州省蚕业研究所的柞蚕当家品种,2014年冬季引种,通过异地三季繁育,原种为黄蚕系统,一化性,四眠,卵壳乳白色,椭圆形略扁。蛾体红褐色,蚁蚕头壳红褐色,体黑色,5龄蚕体背黄色,体侧向日葵黄色,气门上线油菜花黄色。全龄经过48d,茧淡黄褐色,中长椭圆形,蛹黄褐色,少数黑褐色。蛹期发育有效积湿217℃,卵期发育有效积温131℃。原种生产成绩:克卵粒数111粒,不受精卵率3.34%,实用孵化率94.12%,普通孵化率95.25%,全茧量7.84g,茧层率11.56%,公斤卵产茧326kg。
1.3 杂交组合比较试验
我场于2015年秋和2016年春开展了杂交组配试验,以川柞1号、贵101分别与川08进行正反交试验。试验成绩见表3、表4。
表3 2015年秋川柞1号、川08、贵101杂交组配试验
由表3可以看出,杂交优势靠前的组合有川柞1号×贵101、川柞1号×川08正反交,最差组合是川08×贵101正反交。贵101在2014年冬季引种,经2015年春制种茧调查全茧量6.92g,茧层率10.72%,千粒茧重6.68kg,单蛾卵量192粒,川柞1号单蛾卵量244粒,川08单蛾卵量239粒。
表4 2016年春川柞1号、川08、贵101杂交组合试验
从表4的试验结果看最优杂交组合为川柞1号×贵101。通过两年两季的杂交组合试验,我场确定川柞1号×贵101正反交为一代杂交种组合,于2016年秋在川东北蚕区进行了一代杂交种生产放养试验。
原种川柞1号、贵101于2016年4月4日-5日收蚁,采用自然温度室内共育,室内平均温度18℃,4月10日2龄起齐上山放养,6月8日采茧,采用一化二放技术于6月19日摆茧感光,7月13日开始发蛾,制川柞1号×贵101正反交一代杂交种,8月4日制种结束,共检种11052蛾,带毒18蛾,带毒率1.6‰,制无毒净种12kg。其中,广元朝天放养1kg,于8月6日收蚁;通江县种场放养4.8kg,于8月15日收蚁;巴州区放养4.5kg、达州宣汉1kg,于8月19日收蚁。达州宣汉、广元朝天因蚂蚁、胡蜂、蝇蛆危害严重造成柞蚕减产,而通江种场和巴州区各项放养技术措施到位,柞蚕产茧成绩良好,达到了在一化性地区使用一代杂交种增产增收的效果。见表5。
表5 川柞1号×贵101一代杂交组合产茧成绩
4.1 试验小结
通过我场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原种亲本比较试验的基础上,杂交组合试验从2015年秋到2016年春共进行了2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川柞1号×贵101为最优杂交组合。2016年秋将川柞1号×贵101一代杂交种在通江、巴州区、达州宣汉、广元朝天区进行生产试验放养,试验结果除宣汉、朝天因蝇蛆、胡蜂、蚂蚁等危害严重减产外,通江县、巴州区农村基点生产试验完全达到了一代杂交种增产增收目的。在进一步试验完善的基础上,可作为一化性柞蚕杂交新品种申请审定,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4.2 讨论与建议
4.2.1 我场的一化性柞蚕杂交组合试验,虽然进行了两季的杂交组合试验和一季的生产试验,但由于受自然和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此文仅是一个初报。
4.2.2 利用一代杂交种的杂交优势,可增强品种的抗性,提高柞蚕的产量和质量,但从2016年宣汉、朝天的生产试验看,还是应加强柞蚕放养的各项技术措施,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建议:一是加强幼虫期的饲育管理。春蚕室内共育可减少龄期经过,保苗效果较好,2龄起齐即可上山,到5龄前移蚕2~3次,适当密饲勤匀蚕,整个龄期严格淘汰病、弱小蚕。秋蚕因高温、叶质等适宜直接收蚁上山。达州、巴中宜在8月10日左右收蚁,广元宜在8月5日收蚁,但这期间易发生干旱,如遇旱情应每日早上用喷雾器补水,以柞叶滴水为度,秋蚕放养密度以稀为主,多匀少移,蚕期只移蚕1~2次。二是加大柞林改造,提高叶质。春季小蚕期以1~2年生柞树为主,大蚕期以中干树型为主,使蚕儿多吃适龄适熟叶,增加健康性状,提高对蚕病的抵抗力。秋柞蚕林通过冬季改造后,来年秋季枝条生长在1.2~1.8m左右,在相应的饲养条件下能丰产,但第2年芽枝长到12~18cm就止芯,叶质老硬,不利于秋蚕的生长,第2年应以中干树型养成,解决秋叶硬化,促进蚕儿良叶饱食。三是加强蝇蛆防治。春季见茧治蛆,秋季5龄起齐后2~3d开始防治,药液浓度250~300倍;第1次喷药防治后,间隔7d再喷药防治,结茧3/4后齐场时再次喷药1次;喷药以叶面滴药液为度,防治前应关注天气预报,食下药叶30h不下雨才能达到防治效果,若喷药后第2d下雨,应选择晴天再次喷药防治。
陈勇(1963-),男,大专,农艺师,从事柞蚕品种继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