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端学
(西昌市蚕种场,四川 西昌 615000)
夯实基础、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蚕种生产能力
杨端学
(西昌市蚕种场,四川西昌615000)
西昌市蚕种场位于西昌市境内,距市区27km。这里日照充足,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大,是一处难得的蚕种生产宝地。种场建于1975年,1981年正式投产,占地40hm2(600亩),其中自有投产桑园30hm2(450亩)。拥有农业部统一设计的标准化蚕房4幢共4800m2,普通蚕房3幢1200m2,以及配套的镜检、催青、共育、浸酸、浴种、保种等设施、设备。原蚕基地村4个,对口专业培训的原蚕养殖户640余户,基地桑园130多hm2(2000多亩)。年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45万张左右。为了更好的发挥我场的品牌优势和地理优势,进一步巩固生产基础,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提高蚕种质量,近两年来我场主要做了以下基础建设及创新工作:
以前,我场原蚕共育是分散到原蚕基地的共育户进行共育,这种模式不利于防控蚕病,也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贯彻落实。为此,我场高度重视原蚕标准化、工厂化体系的创新建设,投资60多万元,在场内建成了800m2的原蚕集中共育室及附属室,配备了切桑机12台,专用塑料蚕箔2500个,消毒机5台,以及一批升降温系统和补湿、匀风设备。该共育室建成后使用了两年,效果很好。它的优点在于能更好地防控蚕病,能将标准化共育技术贯彻落实,提高原蚕质量,更有利于通过分批滚动共育来提高蚕室、蚕具特别是劳动力的利用率。有效解决我场季节性临工紧缺的矛盾。
加强蚕种生产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是提高蚕种质量和蚕种生产经济效益,促进我场发展的重要举措。每年在春季生产前,我场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请相关技术干部进行专题技术讲座,主要围绕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优质高产蚕种生产的全程管理技术要点等内容进行新技术培训。请先进生产职工上台现身说教,进行先进经验交流。选派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后回场交流、分享,从而提高全场职工技术水平。
3.1安装空调系统,为蚕种生产保驾护航
我场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非常适宜养蚕制种,可是近年由于全球气温变暖,大型工厂迁入,汽车的不断增多导致碳排放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端天气也时有发生。2014年有几天气温达到40℃以上,创凉山气象站建站70多年来的新高。由于我场蚕室和制种用房都没有安装空调系统,导致我场该年蚕种生产遭受巨大损失。痛定思痛,我场投资30多万元对20间产卵室进行双温工程空调机的配置安装以及电路的改造。为我场的蚕种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3.2改用塑钢蚕架、塑料蚕杆,配备塑料蚕箔
传统的蚕架、蚕杆大都是用木材和竹竿来做的,不仅容易损坏还不宜清洗消毒。为此我们专门到省外学习考察,借鉴省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场的实际情况,2014年试探性的改造了部分蚕室的蚕架、蚕杆并配备塑料蚕箔,改造后的蚕架、蚕杆不仅便于清洗消毒还美观大方。目前我场正在对剩下未改造部分进行全面改造。
3.3进一步抓好原蚕基地桑园建设
近年来,每年我场组织购买桑苗20余万株提供给原蚕基地村,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种植,进一步巩固原蚕区桑园基础。同时加强桑园管理及桑园防微工作,为原蚕饲育提供安全、优质的桑叶。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造、建设,我场蚕种生产硬件方面得到了有效改善,为蚕种生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使我场蚕种质量保持了较高水平。今后我场将不断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进一步提升蚕种生产水平,使我场成为具有全国蚕种供应和调节作用的现代化大型普种场,为全省蚕业提供更多优质的蚕种。
杨端学(1977-),男,农艺师,从事蚕桑生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