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章显林
深度课改:培养有学有行有个性的现代人
文 | 章显林
为中国基础教育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新课改如今已步入“深水区”,深度课改成为众多学校的目标与追求。深度课改,要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不是某一个领域的单打独斗,而是学校管理、课程、课堂、文化等环节的协同推进;深度课改,要体现平等与个性: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其各得其所;要因校、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总之,深度课改要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深度研究学生实际,依据最近发展区确定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的难度、深度、广度和速度。虽然坐拥百余年丰厚的办学积淀,但当代广益中学教育人并没有高枕而卧、止步不前,而是结合校情,不断突破,走出了一条“深度课改”的典范之路,使百年广益在厚重成熟之外,更平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和谐进取的广益人(前排左五为章显林校长)
重庆市广益中学校位于南山肺叶,这里森林覆盖面积达60%以上,荣膺国家A级旅游景区。塔影、古道、松涛与琅琅读书声,演绎着森林广益的和谐乐章;小桥流水、回廊花架与沧桑古朴的民主走廊、庄严古老的石门、斑驳古旧的铜钟相映生辉,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园林式校园格局。昔日,这里升起了重庆市第一面五星红旗;今天,课改的旗帜在此猎猎飘扬,助力师生益信、益品、益智、益身、益行,乐享当下,铸梦未来!
“巍峨的文峰塔下,初升的太阳穿透松树林,把千万条柔和光线射在生机勃发的广益校园,也温暖着师生的心田。漫山遍野的每一棵花草树木,见证着同学少年相伴读书、运动竞技的美好时光。”1963级校友曾如此描绘那记忆深处的广益。是啊,迄今已有120余年办学历史的广益,是无数学子的“梦里老家”,是他们青春梦想起航的地方。学校已培养出数万优秀学子,其中包括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院士5名。2008年,年仅37岁的我成了广益中学的新一任“领航人”。伫立于校园中,我感受到的,是荣耀,更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我立志,要乘着教育改革的春风,挖掘广益的历史文化,展现广益的传统特色,提升广益的办学质量,重树广益的历史地位,让幸福溢满广益,让广益成为巴渝名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广益“增广学行、益国利民”的办学理念,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美好的教育寄愿。该理念始于百年前广益中学的校名解读,英国基督教公益会在重庆创办“FRIENDS HIGH SCHOOL”,中文校名译为“广益中学”。“广益”二字出自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学行”源自广益私立学校时期,杨芳龄校长尝思“有学无行何以立人,有行无学何以应物”。“行”即德,“学”即智。
学校把“增广学行、益国利民”作为办学理念,意指师生增长学问,完善品行,不断发展,成为有益于国家和有利于人民的人。品行学识并举,行乃立人之根本,立德树人;学是应物之基础,明体达用。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学生知识、道德和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学识和德行等方面的专业发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师生在立身处世、做人做事等方面有利于国家和人民。
秉承“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的百年校训,我们进一步确立了“百年史卷奠基人生,名校文化培育英才”的治校方略,着力承续传统,继往开来,打造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广益校园文化、师生文化、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自2010年重庆高中课改以来,学校就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着力点,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2014年以来,学校在南岸区整体推进课程领导力建设的大背景下,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建设,围绕“培养有学有行有个性的现代人”的教育哲学,整体规划以“学行”为核心的“学行”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四力”(思想力、设计力、执行力和评价力)课程领导力建设,推进学校课程整体改革。以“学行”课程建设为引领,百年广益踏上了新的教育征程,置身于改革浪潮之中的师生,感受着接踵而至的惊喜——原来,中学校园,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高潮不断;原来,中学课堂,也可以这般风生水起,幸福愉悦。
“学行”课程塔,落实总体规划,体现育人精髓 学校对课程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结合学校的文化标志符号——塔,设计了特色鲜明的“学行”课程塔。“学行”课程由“有学”课程和“有行”课程构成,两大类课程纵横分布于课程塔上。
>>“学行”课程塔
“有学”指的是“学识和学力”,包含“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课程,强调高中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依据课程标准中必修内容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和育人目标,进行学科顶层设计和校本化实施。在课程塔上,纵向分三层,第一层是“基础必修”,通过整合,开发实施适合普通高中学生合格水平的共同基础课程;第二层是“拓展选修”,通过共建,开发实施适合普通高中学生达到高考能力水平的差异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素养发展要求;第三层是“特长专修”,通过自选,开发实施适合普通高中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课程,满足学生特长专深发展的要求。
“有行”指的是“品行和素养”,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百年广益的历史底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一训三风”的文化内核,拓展育人渠道。在课程塔上,横向分五块,分别代表“思想品德、艺术修养、身心健康、学业水平、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促进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自我教育过程,最终实现“有行”课程“品行培养”的发展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围绕学校课程塔中轴的“育人目标”,学校确立了“益信课程群、益品课程群、益智课程群、益身课程群、益行课程群”五大类分级培养目标。益信课程群,包括人生规划课程、责任感养成课程、爱国主义课程、公民教育课程等,重在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培植;益品课程群,包括传统文化课程、文明礼仪课程等,重在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育;益智课程群,包括校友专家课程、国际理解课程以及特色外语课程等,重在对学生智慧学识的培养;益身课程群,主要是艺体等选修课程,重在对学生个性特长和身心健康的陪护;益行课程群,包括地域特色课程、职业体验课程等,重在对学生实践运用的培训。在课程塔上,五棱代表五大课程群,是学校“学行”课程的具体课程载体,每个课程群下有二级和三级课程,结构体系完整。
>>名校友墙
>>开放周
课程塔中环绕的箭头象征着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校训是对学生成长的鞭策和警示,同时也是“学行”课程的综合培养效果,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学生通过“体验、感悟、成长”的螺旋式发展过程,在体验中发展,在感悟中收获,在成长中提升,不断认识和调整自己,成为“身心健康、人格高尚、世界眼光、有学有行”的益国利民之人。
特色课程群,点亮五彩校园,放飞青春梦想在广益中学的“学行”课程体系中,一个个特色课程让我们尤为自豪。这些课程,既融合了现代教育理念,又与学校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彰显了广益教育的独特魅力,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正能量”。
●校史课程
在益信、益品课程群建设中,学校立足百年校史,对学生进行“知校、爱校、兴校”教育,开发了校本教材《浩然文峰,百年广益》。同时,积极构建人文校园,合理布局校园文化,使地形地貌与校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匹配,整体布局校园文化墙,所有建筑物都围绕广益和校训进行命名。实施“学、看、感、知”四步教学,了解校史,行走校园,感知校训,成为新生入校必选课程。
●专家课程
学校依托校友会,遴选了11位知名校友专家学者,开设了“文学修养、审美艺术、史学掠影、交通旅游、身心健康、经济发展、百年广益、文明礼仪、国际交流、医学卫生、航天科技”等11个选修模块,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建立健全了组织、管理、实施、评价等的完整课程体系。
●特需课程
学校益身课程群建设除了关注学生基本素养外,还根据学生特长发展需要,依托社会力量,发挥本校优势,与高校合作,开设了礼仪课程和播音、主持、编导选修课;聘请教练,开设足球、篮球、田径特长班;还开设了机器人设计、美术、体育、器乐等多门特长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滑翔伞、定向越野等特色课程。同时,学校在高中一年级实施体育分项走班,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习。
●活动课程
“南岸区抗战文化遗址状况调查”使学生对抗战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针对重庆抗战文化遗址抢救和保护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行远考古社成员对南岸涂山窑遗址进行了田野调查活动,在学校120周年校庆上,考古社成员修复的陶俑得到了师生们的称赞……在广益,类似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学校益行课程群的重点就是学以致用,强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校活动、学生社团、综合实践活动等整合在一起,整体实施学校活动课程。在课程中心统筹下,由综合实践教研组负责,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实施导师制,建立综合实践兼职指导教师库,依托校园、南山地域优势,开展实地探究活动。学校与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武陵山珍中国养生会馆、南山植物园以及文峰新街等签署了建设“综合实践基地”框架协议。多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学校在每周都安排专门时间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学行并举,五益共建。在“学行”课程的洗礼下,学生做真人,志趣高远;求真知,学业精深;尚践行,成才报国。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学校在经典诵读、科技、英语、话剧、综合实践活动、舞蹈、足球等方面屡获全国、市、区奖项,“广益三宝”——英语、足球、艺术,蜚声全国。
先来看一组课堂镜头:
●镜头一:热门剧引爆英语课堂
“Do you know the two famous persens?”“何以琛!赵默笙!”学生中发出一阵尖叫。英语课上,王亚玲老师在讲解非谓语动词在作文中的运用时,巧妙将热门电视剧引入课堂。她用五句话概括了电视剧情,并特地在每句话中设计了非谓语动词。把句中每个单词写在卡片上,将顺序打乱,让同学们将各单词连成一个完整的句子。随后,王老师让同学们以“The sunshine of group”为主题,运用非谓语动词写作文,并进行展示。王老师表示,课堂教学只有与时俱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有效突破难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镜头二:贴近生活实际,数学格外精彩
“同学们,我们要制作三角形彩旗送给到校的客人们,但大家制作的彩旗必须和我手中的一模一样……”初一(2)班的一堂数学课以班长的小视频拉开了帷幕。“如果我们做的彩旗要和班长手中的一模一样,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数学老师秦渝问道。“形状要一模一样”“大小要完全相同”……学生纷纷回答。秦老师借机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通过一系列亲身操作,学生最终寻得了答案。“数学课要生动起来,必须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同学们在体验式的教学中,逐渐领悟数学的原始魅力。”秦渝老师说。
不难看出,广益中学的课堂,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创设的多样化教学情境下,学得快乐而高效。近年来,学校全力推进“以学导学”学导课堂的卓越发展,从学情出发,推行自主,着眼一生,探索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实现每个学生不同层次的提高和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学导学”指的是以学情为起点的引导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导”而非“导学”。自主学习包含了“自学、合学、拓学”三层意思,自主形式有“个体自学、组内互学、师组共学、个体用学”。“以学导学”中的“导”包含了“指导、引导和辅导”,自学导法,合学导思,拓学导用。学校提出了“无学不导、以学定导、有学会导”的学导原则。
《学与导》是“以学导学”模式的运行载体,学案和导案是分开设计的,学案分四大板块并与模式一一对应,导案与学案对应,呈现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三环九步”是“以学导学”模式的操作流程。自学指导环节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包含“自学学案——指导反馈——调整预设”三个步骤,实现会学;合学引导环节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包含“呈现目标——互帮互学——反馈引导”三个步骤,实现学会;拓学辅导环节解决怎么用的问题,包含“分层达标——反馈辅导——挑战应用”三个步骤,实现会用。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实施大教研、大培训、大展示,聘请原中央教科所华国栋研究员作为课堂改革顾问,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组建了由12位高端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指导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连续多年来每年都举行教育教学开放周,通过开放研讨活动,助推学校学导课堂的深入发展和内涵发展。
以体验为本、以思维为核、以能力为重的“以学导学”模式,落实了“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异步发展”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会学习、善思考、敢表达、有见解、会合作、乐探究的方法与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的重心由研究教法转向研究学情、学法和解读课标,课堂成了学生的体验场、探究场、实践场,教师则是引导员、反馈员、矫正员,师生共同享受着生命课堂的精彩与愉悦。市教委、市教科院在学校举办了重庆市卓越课堂“以学导学”模式研讨会。学校先后在重庆市课改推进会、重庆市卓越课堂推进会以及全国高峰论坛上发言,介绍先进经验。省内外以及英国、美国等的教育同仁纷纷到校交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学导课堂进行了深入报道。学校中高考成绩年年创新高。课堂上学生灿烂的笑脸,大考过后频传的捷报,正是对学导课堂教学成果的最好证明。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通过深度课改的扎实推进,广益人将这些理念由口头和纸面切实落实到了行动中,为每一位学子带来了成长的福音。
“登高自卑使你矗立南山之巅,行远自迩使你传承百年。梅兰竹菊是你的风骨,严谨自由是你的内涵……渝州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彩虹之后,依旧迎风招展。这就是你,广益:深浓的历史血脉,厚重的文化积淀……”学校语文教师原创的这首赞美诗,道出了百年广益的荣耀征程与广益人对这方校园的挚爱和眷恋。正是怀着一腔大爱大德,凭借一身大智大勇,当代广益人以深度课改很好地落实了“身心健康,人格高尚,世界眼光,有学有行”的学生培养目标,吹响了百年老校追求更高更强的时代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