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浪浪 刘永红 刘 欣
释放建筑的教育力量,成就最美的童年
——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园建筑的逻辑思考
文 | 杨浪浪 刘永红 刘 欣
大楼与大师,曾是我们的教育者在思考教育时绕不开的话题。不可否认,在办学条件比较艰苦的岁月里,大楼与大师似乎成了办学者二选一的无奈。好在国家经济的大发展让这一切渐渐成为过往。学校建筑,或者说学校空间,如今已成为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要的热词。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理念现代、环境优美、设计感十足的新型现代学校。因为,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已经意识到学校建筑之于学校教育是有着重要教育力量的元素。重庆市两江新区人民小学就是这众多学校样本中的一例。
两江新区人民小学的建筑由清华大学专业团队设计。砖石与钢结构的组合,构成了学校建筑的肌肉感;超过35%的绿地率又增加了它的柔美度。从天空俯瞰整个学校的建筑群,就像一个奔跑的孩子,英文单词儿童(children)的八个字母命名了每一处建筑,彩虹跑道让运动更愉悦,风雨连廊让自由奔跑不受天气限制,花格窗与彩色玻璃让坚硬与绚烂共生。教室设计拒绝复制和平庸,这里的每一间学科教室都是不一样的设计和装修风格。
这一切创作的灵感,就来源于学校对建筑教育价值的思考。他们拒绝交钥匙工程的所谓便捷。学校建筑的生命一定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最真切的需要。在设计之初,他们就和每一位学科教师反复研讨,探求学生未来在教室里所有教育实践对建筑的梦想和需求,这些需求面向未来的课程生长。经过梳理,变成了学校和建筑设计师深度交流的直接依据。
这所全新的学校并不豪华,而是强调建筑之于教育的力量,重视环境之于文化的价值,真正实现建筑艺术与学校教育、学校文化的高度融合。它典雅大气,质朴精致,充满现代设计感,一经亮相就成为重庆新学校建筑的标杆。
>>北校校园一角
达尔文曾说,进化式进步通常由渐进式的小步骤或突变开始,最后经常是发展为意料之外的策略性重大转变。两江新区人民小学成功的学校建筑也是来源于不断的尝试、渐进式的进步、积累的足够丰富的进化经验。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学校建筑的独特形象有着超乎寻常而又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更要遵循人民小学七十年发展历程中对学校建筑逻辑的理解与传承。
人民小学建校之初,贺龙元帅担任了学校的首任董事长。修建学校成了贺老总案头一项特殊的任务。刚刚解放,百废待新的重庆物质条件非常艰苦。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所小学的修建成了需要反复考量的事情。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人民小学的第一栋学校建筑是风雨操场。这完全有别于任何学校开办之初先修教学楼的惯例。数十根粗壮的树干为柱,茅草作顶,简陋而简单。但对学校的意义却是非凡的,人民小学学生体育运动从那时起就建立了风雨无阻的秩序,“马背上的摇篮”的军旅学校特质,通过体育运动得到了延续,传承学校文化和情感的功用在建筑中得到了体现。不仅如此,风雨操场空间大、造价低、结构简单、可综合利用的特性,为新中国成立后刚刚修建的这所学校留下了一个极具功能性的学校建筑。体育运动、学校活动、师生集会、集中大课……大量的学校教育教学现场所需要的建筑功能,都在这里得到基本的满足。
直到今天,风雨操场仍然留在许多老校友记忆中。因为真正用心建起来的学校建筑是最值得学生记忆的。
20世纪50年代,学校首任校长卓琳主持修建了学生宿舍——五星楼。这栋建筑造型上是典型的苏联式建筑,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建筑材料取材朴实,产品完全手工化、精细化,墙面又带有西班牙建筑手工抹灰的特质,给人斑驳的、手工的、陈旧的感觉,但却非常有视觉感和生态性,反映出人民小学学校建筑对美的追求。
五星楼不仅追求美的外观,同时兼具了学校建筑必须有的坚固。有校友回忆,“文革”期间,由于重庆兵工厂众多,武斗空前激烈,当高射机枪隔江对战时,有许多流弹也击中了五星楼,同学们吓得趴在地上,事后,有好奇的同学去观察被流弹打中的宿舍外墙,发现弹孔很多,却离击穿墙壁还很远,因此,学生们称这栋建筑是“我们的城堡”。2012年学校修缮五星楼,当年施工质量的坚实程度,令施工工程人员大为叹服。
建筑与环境的进化不是推倒重来。重庆市人民小学采用了小步渐进的方式,追求大气与精致的融合。他们将封闭式的花坛改为互动参与式的“丛林乐园”;修建了“映像童年馆”,突出文化中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利用重庆地形的高低落差,建造大跨度、高立面的艺术长廊,拉伸了艺术氛围的纵深;卓琳楼修缮如旧的民国风格还原了历史文化基因。在这些尝试中,建筑本身作为课程资源的力量得以彰显。同时,建筑作为学校的历史见证、实力见证和办学理念见证,也促使学校在规划新校区时让建筑思想与教育思想对话,让新校区的建筑能够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文化,能符合学生年龄的特性,能体现教育是“基于人,发展人,成长人”的事业。
从风雨操场、五星楼到现在的校园,剖析人民小学建筑的变化,他们发现学校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坚固耐用,同时要有对美与文化的追求。人民小学的建筑在不断厘清自身进化的历程基础上,也用建筑的形象与力量构建起他们所理解的学校建筑的逻辑。
>>第一栋学校建筑——风雨操场
>>卓琳像
>>五星楼
2012年,两江新区人民小学开始了建筑蓝图的勾勒,他们按所理解的学校建筑逻辑开始了整体落地的尝试。
还在新校区的筹建阶段,校长杨浪浪就带领大家“废寝忘食”地为纸上都还没有的学校做“精神画像”,进而在建设中将“最美童年在这里发生”的办学理念,将“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学校精神植入校园建筑的内心,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悬挂。
2013年7月,在清华大学参加培训的杨浪浪校长硬生生从教室附近的建筑书店搬回了一米多高的各类建筑书籍、图册。刚回学校就迫不及待地召集领导班子一道分享、阅读、鉴赏、讨论。书上得来终觉浅,于是他们上北京,跑上海,访杭州,下深圳,访问名校,吸取优秀校园建筑的营养,将互联网上各国著名的公共建筑下载下来。读百卷书,阅千栋屋,行万里路之后,教育人开始了与建筑设计师的深度对话,开始了将他们的学校建筑逻辑转化为两江新区人民小学学校设计语言的漫长过程。
他们和设计师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小学,对于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长大后的我们又希望少年时光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设计的学校能否承载最美的童年?
对于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无数荣誉的学校来说,标新立异的设计想法已显得太过肤浅。而项目用地近似一个直角三角形,给设计团队出了不小的难题,而且北侧最高点海拔434米,中部偏南海拔390米,标高差44米,平均南北跨度265米,坡度很陡,设计难度可想而知。同时,社会各界对项目提出了很高的指标要求:要达到 60标准班、20多个专用教室的设计标准,还有办公楼、报告厅、体育馆、停车场等设施;用地上,面积约437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3339平方米,地上部分为31197平方米,容积率达到了0.72;另外道路、景观、绿地、消防各项指标都要求到极致——这是一道难解的题。
>>“奔跑的孩子”设计意向
>>手稿图
>>高地剖面图
几经思考,他们把解题关键落到了“人”上,落到了“有趣”上。清华大学著名的建筑设计专家詹阳先生,以“人”字形布局,既巧妙地与三角形地块契合,又暗合“人民小学”校名。根据学校将“最美童年在这里发生”的办学愿景有机融入建筑的要求,形成了一个“奔跑的孩子”的设计意象,儿童成为建筑设计的核心。
于是,一套结合山地地形,符合山城特色的趣味性山地建筑群体规划设计出笼了。规划设计了六个台地,自南向北分别为406,408,412,416,418和424 。406为入口广场,408~416为教学区,三栋教学楼分别落差四米,每栋建筑北向设下沉庭院,满足采光及景观要求。418为学生餐厅、体育馆,体育馆东侧田径场标高降低416,利用自然高差形成天然看台。424作为高边坡的缓冲区域,设立亲近自然的种植园和农场,支持田园课程的开设。
山地建筑不同的高差造就了可以连接各个标高的连廊,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欲望的空间联系纽带横空出现,电梯、坡道、连廊满足了无障碍的所有要求。
常规的小学,往往在立面设计上做出各种童趣、活泼的图案,考虑到方案已经具备各种活泼的空间,考虑到人民小学的历史厚重感,他们大胆地采用了学院派的风格统领全局——背景以红砖为主色调,搭配灰色砖墙和白色、灰色的涂料,点缀以玻璃幕墙、金属幕墙和彩色玻璃,以承载建筑功能和学校的理念与文化。不仅如此,“建筑从美开始”,健康、阳光、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建筑的支持和体现,融入教育价值的建筑形象变得更加鲜活。
设计伊始,规划按48个班设计,配置报告厅和体育馆,这样65亩地的用地指标是比较合适的。但后来政府要求建设60个班,报告厅的用地立马紧张起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们利用行政楼与北侧综合楼之间8米的高差,向地下要空间,设计出一个800人标准的报告厅。在有限的高度范围内,利用预应力混凝土梁保证了大跨结构的安全性和报告厅内的空间高度,屋顶覆土30厘米,设计为屋顶花园。这样既不破坏“奔跑的孩子”的设计意象的完整,又满足了35%的绿地要求,还为报告厅的节能做出了贡献,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挑战仍未结束。学校认为,报告厅更多的是为专家和教师服务的,希望能够将报告厅改为“剧场”,更多地满足最美童年的“儿童”的需求。于是,他们邀请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专攻建筑物理方向的资深教授提供专业的声学设计,从专业上保证“剧场”内的声场环境;建筑上,双层墙体设计、专业声闸门设计、墙面及天花分段调整角度和饰面材料、观众席座椅材料选择等,从不同的方面为“剧场”保驾护航;设备设施上,量身打造专业的舞台灯光和专业的音响设备,为追求更好的效果还将800人座位改为675人。一次次细节上的雕琢,一次次深刻的碰撞,过程很艰辛,但激发了他们和设计师最强大的动力,他们仍然坚持“重视功用、美与坚固、有意味的细节”这一逻辑信条,最后在一所小学里,一个非常专业的剧场惊艳亮相。
开学以后,“剧场”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建筑支撑了教育理念与课程实施,儿童节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做剧务、舞美的《海洋深处(DEEP DEEP IN THE OCEAN)》成功上演。他们真的在这里实现了享受专业舞台的美妙体验。
他们是幸运的,他们避免了在所谓“交钥匙工程”中被动地接受只满足一般功用的校舍,转而可以带着理想、情怀、专业去同步参与校园建筑的设计与建设。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两江新区人民小学校园建筑的成功不是以事先计划好的特定形式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历经进化之后的高明策略性规划的结果。进化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历程。在两江新区人民小学之后,两江人民小学的建设已经起航,她将是一所不像学校的学校,她会呼吸,她面向未来,她支持学生无限的可能性,她将释放建筑的形象和力量,成就最美的童年。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小学教育集团)
>>校徽
>>剧场
>>校园朝晖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