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提怒沉喜展眉:你不了解的京剧之美
——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京剧教育特色绽放无穷魅力

2017-07-18 11:16尹丽莉
教育家 2017年22期
关键词:京剧团国粹京剧

文 | 尹丽莉

惊提怒沉喜展眉:你不了解的京剧之美
——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京剧教育特色绽放无穷魅力

文 | 尹丽莉

生旦净末丑,人生五味陈。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已经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因其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被看作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一大剧种,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著名的京剧坤生王佩瑜这样描述京剧的无穷魅力:“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早在2004年,我校便将京剧引入校园。时至今日,我校依然坚持“以京剧教育为载体,拓展教育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引领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方向,在“惊提”“怒沉”“喜展眉”的京剧演绎过程中,带领全体师生体味京剧之美,领略传统文化之魂。

京剧进课堂,撒下戏曲艺术的种子

在满足国家基础教育要求的前提下,我校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明确了京剧艺术教育的定位,确定了“校园梨园合一、学习学艺并举”的宗旨,和三进(一进课堂,二进社团,三进教材)、三结合(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相结合,艺术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学校促进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教育策略。

首先,我校开设了校本课程——京剧,以校本教材为纽带,将京剧知识与美术、语文、音乐类课程有机整合,向学生普及京剧基本常识、专业知识、简单唱段;其次,设置第二课堂,面向部分学生进行专门的表演训练,对第一课堂进行巩固与深化。学校通过讲、画、唱、演、做等方法,让孩子们真正爱上了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

目前,在美术类课程中,教师通过大量的扮相、服装、脸谱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区分京剧行当的人物特点,特别是在京剧脸谱艺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象,鼓励学生创作脸谱,讲述寓意,进而培养其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在语文类课程中,学生通过欣赏京剧唱词,走近栩栩如生的传奇人物,了解传承至今的历史典故,感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忠诚孝义。在音乐类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经典唱段,欣赏名家表演,学习数板、念白,鼓励学生开口演唱,通过片段演绎,强化合作意识,建立表演自信,展现国粹的魅力。

>>美术课画脸谱

>>大哥哥帮我画油彩

>>瞧这精气神

京剧教育重在普及,为了让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纳,我校制定了《京剧校本课程纲要》,并尝试编写了校本教材《京剧》。2008年,由学校科研、德育干部牵头,开始编写教材。当时的教材突出的是趣味性和儿童化,以图片为主。2011年学校正式成立了由教师组成的教材编写组,在专家的指导下,查阅了大量资料,对京剧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提炼,编写出上、中、下三册教材。学校将这套教材作为中、高年级校本课程教学的依据和学生的课外读本,实现了以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引领学生走进国粹艺术世界的目的。其后,《京剧》校本教材获得了海淀区2013年教育科研成果,填补了同类读物的空白,成为京剧教学的一大创举。

创新社团活动,让一招一式尽显风流

手、眼、身、步传神韵,唱、念、做、打皆功夫。有人说,京剧的传承是一种优雅人文气质的传承。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不仅在传承技艺,更是在传承品格。

我校的京剧团成立于2004年,2008年4月被认定为北京市学生“金帆京剧团”,2010、2014年通过市教委再次确认。京剧团聘请北京京剧院专业教师,采取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训练学生唱、念、做、打的全套功夫。目前京剧团分为武生、老生、花脸、丑、猴戏、青衣、武旦、花旦,老旦9组。每周训练四次,每次2小时,有严格的考勤制度。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依托京剧金帆团和校本选修的京剧兴趣活动社团,不断丰富内容,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京剧表演实践活动中来。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学校还进行了大胆创新,自编自创自导了学生喜爱的《铿锵中国娃》《三个和尚》《喜羊羊与灰太狼》《负荆请罪》《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现代儿童京剧,将戏剧的教育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今,京剧团的每个学生都特别喜欢上台表演,表演让他们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了胆量,增强了信心,领会了国粹艺术的深邃;与此同时,每学年一次的学校特色京剧专场演出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做文明观众,在了解京剧知识、欣赏国粹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社团活动让京剧以更加灵动的形式走进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校朝着“培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家乡地域情感、积极道德心理品质、坚实科学与文化素养、良好体育艺术修养、勇于创新探索、富有国际视野和爱国之心的西颐学子”的目标不断迈进。

>>创编剧《喜羊羊和灰太狼》

>> 《孙悟空大闹天宫》荣获全国小梅花金奖

共建小小梨园,使京剧文化无处不在

“读书学艺并举,校园梨园合一”。学校大力开发楼道文化,设计了京剧墙、京剧画廊、京剧小舞台、京剧橱窗等,明艳的色彩、简洁的设计、随处可见的图书,不仅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也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树立起全新的学校形象。无处不在的京剧元素,让人目不暇接,驻足观看。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学校鼓励各班出京剧文化主题墙报,制作京剧文化的版面,将学生置于浓郁的京剧环境里。与此同时,学校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校特色化发展”的校园氛围,布置了京剧展厅,丰富了京剧文化墙,在各楼层开辟京剧知识宣传园地,张贴以京剧题材为内容的学生作品,设立京剧文化节、组织京剧知识讲座及竞赛……不断创新机制,丰富活动,让学生在健康浓郁的京剧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下快乐成长。

除此之外,学校的建筑、景观、功能教室等都呈现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整体布局简约、清净、淡雅,成为教育教学以及激励全体师生的有效载体。从“科学推进、知识普及、兴趣培养、环境熏陶、教育体验、资源整合”等六个方面,形成“以文化内涵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自觉实践。教师深刻理解京剧特色教育的意义,全面育人;学生及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无数个家庭,不断推动学校特色可持续地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凸显特色教育品牌。自2004年至今,我校获得了18枚“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奖、2枚银奖,8人获得全国“十佳小梅花”称号,并获首届“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最佳集体节目奖。

生旦净丑,传国粹薪火;唱念做打,赋京韵童心。“人世间竟有这样美丽的湖山,这一旁保叔塔倒映在波光里面,那一旁好楼台紧傍着三潭……”随着我校京剧特色的继续深入,相信京剧之美必将如春日里灿烂的花朵盛放在每位西颐学子的心田!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猜你喜欢
京剧团国粹京剧
中国国粹——京剧
梨园蓓蕾初绽放,百年灯小薪火传
铭记来时路 赓续永向前
京剧表演开始了
中医
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我的京剧之路
遵义的京剧传播者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