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冰箱”:希望人人有食物,处处零浪费

2017-07-18 12:10离咲
至爱 2017年6期
关键词:受助者绿洲素食

文|离咲

“分享冰箱”:希望人人有食物,处处零浪费

文|离咲

2016年10月,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绿洲公益”)在之前的公益项目“绿洲食物银行”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了社区周边酒店、超市、餐馆的余量食物资源,以“分享冰箱”为载体,把将被浪费的安全可食用的食物免费分享给各种生活困难、食物匮乏的群体,为减少食品浪费、改善困难群体饮食开创了一条创新之路,本刊2016年12月刊也有对“绿洲公益”的创始人李冰博士的专访。

“分享冰箱”在西方等发达国家已有较长的历史,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营经验,但在我国却属于新生事物。时隔半年,记者再次来到之前采访过的“普雄社区分享冰箱”“兜约餐厅分享冰箱”点进行回访。

老朋友和新伙伴:“分享冰箱”扎根上海

不同于半年前普雄社区的居民面对记者询问“普雄社区分享冰箱”所在处的茫然,现在他们大都能准确地告诉记者前往的路线。可见这半年,“分享冰箱”的项目做得有声有色,而且“分享食物”的理念也逐步地植根于大家的心中。

记者在“普雄社区分享冰箱”“兜约餐厅分享冰箱”都看到,现场运营比半年前更加井井有条。身着统一制服的志愿者有条不紊地负责受助者的信息登记,食物有效期的管理及分发秩序的维护等工作。当被问及之前发生的“多拿”“乱拿”现象是否还有时,志愿者表示这种现象已经有所改善了。

记者现场询问时还发现,“绿洲公益”有一本《分享冰箱运营手册》,包含了运营人员卫生规范、食品贮入冰箱操作规程、受益人领取登记表、每日工作流程检查清单等21个子模块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能够更加全面地为“分享冰箱”项目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除这两处外,短短半年内,“分享冰箱”在杨浦区鞍山路88号和徐汇区船厂路1788号也已经和即将悄然落户。而且“分享冰箱”还有了一个新伙伴─在良好运行“分享冰箱”的基础上,2017年3月,第6台“分享冰箱”,中国第一台“素食分享冰箱”出现在位于普陀区新会路55号的普陀区长寿路街道社区治理公益促进中心。项目得到了上海市长寿基金会和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第二天,在普陀区新会路55号,记者看到,试运行中的“素食分享冰箱”颇受周边几个居委困难人群的欢迎和好评,前来取食的受助者很多。但是和其他“分享冰箱”由社区志愿者管理不同,为“素食分享冰箱”运营保驾护航的志愿者团队来自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记者向现场志愿者了解到,“素食分享冰箱”每日的素食来自玉佛寺。和其他“分享冰箱”一样,每天分两个时段分发食物:中午12∶00─13∶00,下午17∶00─18∶00。5月17日起,“素食分享冰箱”正式开始运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茹素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以获取肉食为主的全球畜牧业为地球“贡献”了五分之一的温室效应,所以素食可以减少因

02 “绿洲公益”海报

不让爱心泡汤:“分享冰箱”还需加码规章

为畜牧业所带来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并且,在我国,素食环保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护生命、尊重自然的人文传统,并深深植根于当代社会。

所以,“绿洲公益”除了把将被浪费的安全可食用的素食食物免费分享给各种生活困难、食物匮乏的群体外,更借此提倡“健康饮食,素食环保”文化,呼吁大家保护地球环境。

除了“素食分享冰箱”外,“绿洲公益”的创始人李冰博士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下一步公益计划:在得到中央财政3年的初创期支持后,他决定“民生爱的力量─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接力资助绿洲食物银行在全国创新型尝试,进行“中国食物银行网络”的发展,整合构建既符合实际情况又可实现永续发展的操作模式,将项目标准化程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以凝聚社会资源,实现社会价值。此外,他们还将拓展“智能分享冰箱”的发展,人脸识别、身份证识别,“未来还有新的惊喜,敬请期待”。

据悉,在“分享冰箱”项目推进的同时,“绿洲公益”还有其他几个食物援助的子项目,像“最美食物包”项目,就是为社区医疗支出型贫困家庭每月定期捐助食物包。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举办的2017年“一个鸡蛋的暴走”活动中,“绿洲公益”不仅派出了战队参加活动,更是连续两年作为该活动的余量物资回收合作方,在收到该活动余量的物资后立即分发给有需要的人员,可谓“人人有食物,处处零浪费”。

作为一种新兴的公益项目,绿洲生态的“分享冰箱”不仅切实地惠及了他人,也照顾了受助者的体面和尊严,让民间公益以一种更加柔软、更有温度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如何让“分享冰箱”长久维系运转而不是昙花一现?如何让“分享”理念惠及更多的有需要的人?如何让社会上的爱心和善意“保鲜”而不是变质浪费?

1 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在“分享冰箱”的食物中,有一些是超市、商家提供的临期食品、滞销食品。据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相关人员表示,我国与“食物银行”中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另外,上海市政府针对生产经营中变质和过期食品以及连锁超市销售的临期食品如何处置,专门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

但是,记者咨询了相关法律人士后发现,目前还没有直接针对“分享冰箱”有关的相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救灾捐赠管理办法》中第十四条规定:捐赠人捐赠的食品、药品、生物化学制品应当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行政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然而,相关法律之间没有做相应的衔接。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一种特殊产品,有保质期的要求,超过一定期限食用存在安全风险。如果没有相关制度上的保障与监管规定,很容易在发生安全问题后,无法进行责任认定。

而且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捐赠财产物质用于公益事业,企业可享受国家税收方面的优惠。在这种情况下,也要谨防可能会有企业通过捐赠解决积压库存产品,来获得税收减免优惠待遇。能否按食品销售企业的要求来管控食品安全,主要取决于公益方对于食品安全工作的认知程度及实施的条件、决心。

2 进一步提高受助者文明素质

虽然管理“分享冰箱”的志愿者态度都非常亲和,微笑寒暄、礼貌待人,看得出他们在尽力维护受助者的尊严。而大部分受助者对志愿者的寒暄和对签字拿食物的行为也表示理解,甚至也会主动配合志愿者的工作。临走时,很多人也会对志愿者道声真诚的感谢。“分享冰箱”要想物尽其用,离不开人们的规则意识与公共精神。

但是依然有小部分人无法正确理解“分享食物”的关键在于“分享食物给最需要的人”,而是抱着“我要拿最贵的食物”“别人都拿了,我不拿白不拿”“我要帮某某代领”“我拿多一点,否则就没了”的心态去拿食物。

只有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实施操作系统,“分享冰箱”才会少一些“钻空子”的空间。只有趋利避害,“分享冰箱”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为建设低成本社会贡献力量。

还有一些受助者内心敏感,觉得分享他人的食物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情:碰见有熟人看见会放弃拿食物,甚至情绪会触底反弹等等。

记者在某一处“分享冰箱”点看到,一位衣着体面、干净整洁的老年人打开冰箱拿取食物时,听见志愿者一句常规的寒暄“老师傅来啦”后,竟歇斯底里地咆哮:“我哪里不能拿啦?别人能拿,我怎么就不能啦?我哪里不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记者亮明身份后上前采访,请他聊两句“分享冰箱”的好处。这位老年人竟也语气强硬、态度激烈地反问记者:“你说这个东西好在哪里?你们记者都不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还要问我?”说罢,拿着食物扬长而去,留下满脸愕然的志愿者和记者面面相觑。志愿者说这样的受助者有是有,但是不多,“大部分人还是很客气很好的,有时候实在没办法就只能自己调整心态了”。一番话听得记者颇为心疼。

中国第一台“素食分享冰箱”

在一个健康的公益生态中,除了助人者的心态,受助人的心态也很重要。而受助者保持良好心态,这不仅是表达对助人者的谢意,更是表达一种对公序良俗的尊重。公众的慈善热情需要这种感恩意识的滋养。反之,这将是对社会的一种极大伤 害。

中国是人口大国,对食物的节约显得更为迫切。“分享冰箱”的推动实属不易,要建立起广泛的社会信任更是困难重重。据统计,在中国,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在发展中国家,因为饥饿和疾病,几乎每15个儿童中就有一人活不过5岁;每年约有5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和营养不良相关的疾病……看着这些鲜明刺眼的数字,可以说,“分享冰箱”在一定程度上对遏制食物浪费确实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但能不能更好地普及和推广,还需要拭目以待。

希望“分享冰箱”里吃不完的食物会有第二次生命,让这个世界上不再有食不果腹的人群。

猜你喜欢
受助者绿洲素食
“受助者”助人,好样的!
绿洲里的老先生
沙漠绿洲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素食主义
西班牙科学家3D打印“素食牛排”
撒哈拉沙漠要变成绿洲?
家居产品的“素食主义”
素食主义 掀起GO Green饮食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