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佳 王亚东
图|王亚东 卢继农 羽佳
“献血。现在献血。经常献血。”—他们一直在这样做
文|羽佳 王亚东
图|王亚东 卢继农 羽佳
01 赵亦沁阿姨接受《至爱》采访
02 赵亦沁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上海,有这样一群固定捐献出热血的爱心人士,他们是无私、勇敢、善良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固定无偿献血者,他们中有些人已经坚持了30多年无偿献血,并成为了宣传和招募无偿献血的爱心志愿者。坚持无偿献血的爱心达人们的话语无一例外都很朴实,云淡风轻地说着献血很简单,只要伸出手臂挽起袖子就可以救人,因为他们怀有纯朴的大爱初心。
记者在静安公园见到了赵亦沁阿姨,这里是她每个周末进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的地方。她是来自上海市静安区的一名普通退休职工。她认为自己做着普通的事,每天过着普通的生活。然而20多年前她第一次卷起袖子献出血液以来,就注定了一个普通人做着不平凡的事。从那天起至今,她没有间断过一次献血。今年她62岁了,累计单采血小板5次,献血量超过10 000毫升。
她是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她还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上海市颁发的“十大感动静安女性”和“上海市世博工作优秀个人”等奖项。她说最令她自豪的不是这些奖项,而是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在对社会公益事业进行奉献时,内心的喜乐平 和。
自2009年,上海市血液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宣传招募总队以来,她积极投身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作为女性志愿者,在招募工作中她的表现尤其突出。无论是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还是节假日,大家都能看到她,她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无偿献血宣传服务的第一线。在静安的企业、社区你也会看到她,静安区献血办公室就邀请过她进社区、进企业,目的是让她用所作所为和切身的献血感受为白领和企业员工分享献血感受,交流心得,为广大潜在的献血志愿者树榜样。
她非常热衷于在青年人和孩子们中播撒爱的种子。在她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有更多的年轻人正加入到无偿献血和宣传招募服务的队伍中来。胡华就是在赵阿姨的感召和鼓励下加入了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那时他还是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如今已人到中年,10多年坚持无偿献血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也让他对事业和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和认知,对此他特别感谢赵阿姨。
“我们年纪大了,未来这个事业需要交到年轻人手中。尤其要让孩子们了解认识无偿献血。”赵阿姨一直心系无偿献血的明天。她走进学校,向市西中学和市西小学的孩子们宣传无偿献血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带着他们参观无偿献血车,孩子们还把参观感受发给了她,她开心地向记者展示,特别叮嘱记者一定要强调到孩子们中宣传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
在跟她的“8090后”小伙伴们讲授志愿者经验中,在与献血者的聊天中,她说过这句话:“我只是一个最普通的人,做了一些最普通的事情。我希望有更多的普通人,来一起做这件普通的事。大家不忘初心,献血救人。”
03 周新华和妹妹
在上海南站,有这样一位无偿献血宣传志愿者,她退休后每天到流动采血点参加志愿服务,风雨无阻。这天记者见到了因骨折还打着绷带的周新华阿姨,她说在这里和宣传志愿者团队的朋友一起做这件有意义的工作,比在家休息更让她开心,所以她出院后第一天就如往常一样来到了上海南站东南出口的无偿献血服务 车。
她不仅是宣传招募的主力军,更是一名参加无偿献血30多年的“献血达人”。第一次献血是在拿到身份证不久,刚满18周岁的周新华跟着坚持献血的妈妈来到血站。工作人员鼓励她和妈妈一起献血。妈妈就问她:“你想献血吗?会害怕吗?”她立刻回答不害怕,于是周新华在妈妈的见证下成功捐献了第一次全血,此后她开始了长期坚持无偿献血的旅程,还把爱心播撒到很多城市。去香港旅游,在街头看到无偿献血车,她立刻改变原来的行程,毫不犹豫地跑上去捐了400毫升全血。
因为怕家人担心和顾虑,周新华最初都是瞒着家人进行无偿献血的。第一次拿着获得的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回到家,老公盯着上面的名字还有点懵,一再确认这是不是假的。不过老公也表示理解:“只要你身体好,我不会反对的,不需要瞒着我。但岁数上去了,还是要量力而 为。”
“妈妈一直献血到50岁,身体也一向健康。她还常说经常献血对身体是好的,献血还可以救别人,也是给自己做身体检查,你们能献就尽量献吧。我现在57岁了,还要坚持献到60岁。”周新华不仅定期捐献全血,她还从2008年年底开始尝试成分献血,并成为了一名固定成分献血者。
外向、热情、亲切,周新华阿姨是一个让人觉得很温暖的人,也正是她周身传递出的感召力影响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中来。周新华不遗余力地做着宣传工作,就连在家里和亲朋的聚会上,她也会时不时介绍无偿献血的种种好处,还先后把自己的妹妹、儿子和女儿都动员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妹妹周新勤在她的鼓励和带领下成为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和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
2016年底,周新华成为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上海南站组队长,她把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作为自己的一份事业,风雨无阻,累计服务时间超过8000小时。周新华说:“真正要扩大无偿献血的影响力,还是需要依靠街头招募等形式。”在徐汇区血液管理办公室的号召下,周新华早在2006年便开始利用空余时间参加招募,因为性格外向,她在招募中表现出了往前冲的劲头,练就了“大嗓门”和“厚脸皮”。在招募点总能听到她的“吆喝声”,看到她穿梭在人群中的身影,感受到她的干劲。周新华自己也说:“做了招募后更开朗了,也很开心。”
她说:“我的招募技巧,就是坚持不放弃。”她更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招募哪些人的成功率更高。一次,看到有个小伙子坐着像是在等人,她像往常一样上前攀谈:“小伙子,你要来献血吗?在这里干什么呢?你是哪里人?在上海打工吗?……我献血的时间和你年龄差不多大了。”原本不打算献血的小伙字,一番攀谈下来了解到周新华的献血故事并看到了周新华的献血证,很受感动,最终成功献血。离开时,周新华帮着他们把携带的物品提到车站,和他们告别时还不忘提醒他们半年后可以继续献爱 心。
在周新华的认知里,献血最重要的是可以救人,而且她自己最清楚献血对身体没有影响。她说:“每次献血后,除了多喝些水,其他饮食都和平时一模一样,平常心看待这件事,而且年近60,我脸上也没啥斑,大家都说我脸色很好,我说这都是坚持献血的原因。”
04 陆海峰在献血
陆海峰,上海闵行区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心公益,17年来坚持捐献全血、血小板达61次,被大家尊称为“献血达人”,先后荣获全国、上海市多项无偿献血奖项。
2014年9月14日,当大家在享受快乐周末的时候,陆海峰从奉贤南桥乘了75分钟的公交车赶到闵行七宝爱心献血屋,再次捐献两袋血小板,希望为急需输血救治的患者送去一份希望。这是他第54次参加无偿献血。
谈及陆海峰参加无偿献血的事,还得追溯到1997年。那时,陆海峰刚踏上工作岗位,从事临床外科工作,时常面对一些急需用血病患和家属的焦急眼神,体会到临床用血的紧张,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份鲜血对一个人的生命甚至一个美满家庭的重要。他决定身体力行,参加献血,去帮助那些需要输血救治的生命。
2008年4月12日,陆海峰在梅陇爱心献血屋捐献全血时,了解到血小板采集过程及知识,得知成分献血可以帮助更多人的时候,陆海峰决定要参加血小板捐献。此后,他成了一名血小板的固定捐献 者。
当被问及家人是否支持时,他说:“一开始的确有些顾虑,在不知道妻子的态度前,怕她担心,我专门选择夜班后的休息日赶去捐献血小板,然后像正常下班一样回家。”慢慢地,陆海峰的妻子知道了这件事,当他把整个捐献血小板的流程及相关知识跟她详细地讲解后,同样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她体会到丈夫的这份爱的力量,不但没有责怪陆海峰,还相当支持他。
如今,陆海峰已累计捐献全血、血小板61次。他也早已把无偿献血看成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成为他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0后”固定献血夫妻杨文生、赵林涛,10余年来分别捐献全血(全血捐献间隔期为6个月)144次、血小板(血小板捐献间隔期为14天)80次,累计达409人份,被大家尊称为“献血达人夫妻”。 无偿献血,早已成为杨文生、赵林涛夫妻俩健康生活的一部分。
杨文生、赵林涛夫妻都是新上海人,1996年到上海安了家。两人都戴着眼镜,很亲切。文质彬彬的杨文生是一名自由工作者。赵林涛则有着联合国妇女署和环球夫人亲善大使组委会委员、俄中友好公益形象大使、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顾问等诸多国际事务的闪亮头衔。
在两人无私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褒奖。两人几乎囊括了区级、市级、国家级相关无偿献血类所有荣誉。还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上海市白玉兰奖,甚至还有国际机构为赵林涛颁发爱心荣誉。
杨文生、赵林涛夫妻俩不但自己坚持定期无偿献血,还用自身魅力去动员更多的朋友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据赵林涛讲,在她的带动下至少有200余名社会各界朋友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中,不少还是私营业主、政府官员等。
杨文生、赵林涛夫妻俩在坚持无偿献血的同时,还参加其他社会公益活动。早在2007年就双双申请加入造血干细胞库,希望有朝一日能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方式挽救生命。他们还时常到献血屋参加志愿服务,为献血者端茶倒水,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无偿献血。“献血,有利于身体血液的新陈代谢,还可以救死扶伤,是一举多得的事。”杨文生、赵林涛夫妻俩始终是这样认为的。
05 2016年11月8日,杨文生、赵林涛夫妻俩在闵行区梅陇爱心献血屋分别捐献了双份血小板
2016年年末,超市女工张君平利用倒班休息天,冒着严寒走进梅陇爱心献血屋,挽起袖子捐献出能挽救患者生命的血小板。这是她第164次无偿献血。10余年来,张君平累计捐献全血、血小板达296人份。
38岁的张君平是位来自浙江台州温岭的“外来妹”,早年和丈夫安家到上海后,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张君平目前是上海联华超市水城店店长助理,并担任“祝您健康”─志愿献血者俱乐部(以下简称“SSBC俱乐部”)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在大伙眼里,她是“最美新上海人”。胆小的她小时候每次感冒打针都会哭得“惊天动地”,10余年来,她却大方地定期一次次无偿捐献全血、血小 板。
张君平参加献血,还得从2003年10月的一天说起,当时在杭州工作的张君平和朋友一起去卖场购物时,看到广场上停靠着一辆献血车。献血到底对身体有无损害?会不会很痛?……瞬间,“献血”这件在张君平脑中出现过千百回,却始终没敢去尝试的事让她顿生好奇。一番思想斗争后,她还是主动地拉着朋友登上献血车一探究竟。“在献血车上,我把自己心中的疑问一股脑地全部说给了采血医生。听完医生讲解后才敢去填写登记表。经过‘漫长’的体检、等待,告知合格后,还是忐忑不安地躺上采血椅子。当看着自己的鲜血缓缓地流进即将挽救到别人生命的血袋时,才终于松了口气。觉得微薄之力就能帮助到他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张君平回忆着 说。
2006年10月的一天,已在上海工作的张君平闲暇之余,通过网络查询到了上海市血液中心地址后前去献血。
06 2011年7月13日 张君平陪丈夫献血
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张君平知道了成分献血血小板的捐献,本来想尝试一下的,可工作人员看了她的静脉后告知不适合捐献血小板。只能选择再次捐献了400毫升全血。半年后,献血间隔期刚满的张君平再一次来到血液中心,要求捐献血小板。采血医生没有打击她的积极性,让她先试一试,同时也告知她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没想到上机后,采集血小板的过程倒挺顺利。从此,张君平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1年,在一次无偿献血志愿者活动中,张君平结识了SSBC俱乐部,随后,被大家推选为SSBC俱乐部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只要有空闲时间,她准会到采血点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工时已达6000余小时,刚刚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
张君平有3套“时间表”。超市的“工作时间表”,做一休一;“志愿者时间表”,在工作的轮休时间到上海市血液中心、闵行区采血点担任志愿者,没有任何报酬;最后一套是“献血时间表”,每14天捐献一次血小板。
张君平不但自己定期撸袖献血,还动员身边的人奉献爱心,她老公林新明就是其中一位。在张君平的感染下,林新明也累计捐献全血、血小板近20次。
早在2009年,张君平就申请加入造血干细胞库,希望有朝一日能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方式挽救他人生命。
07 2014年10月2日张君平在街头宣传无偿献血
08 2017年1月19日张君平正在捐献血小板
09 陈晔佳在献血
一位刚满30岁的年轻姑娘,却已经献血10余年!她叫陈晔佳,一位崇尚“快乐献血,幸福公益”的“85后”献血者,10余年间,她累计捐献单采血小板116人份、全血400毫升。2006年至今,陈晔佳先后获得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五星奖、上海市优秀志愿者、2016年度静安区十佳青年志愿者个人等奖励。10余年的誓约,成就的是无偿献血的希望─令人憧憬的最美未来!
2017年2月4日,是陈晔佳的生日,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她来到上海市血液中心捐献血小板2人份。说起10余年前的第一次献血,陈晔佳也承认自己有过害怕与不安。但当献血完成后,心灵上有种难以名状的快乐,用句现在的时髦话来讲就是“小确幸”。同时,这位年轻的女孩在心中默默与那位不知名的患儿立下誓约:我会帮助你,帮助你们,直到我不能献血的那一天。誓约的力量推动着陈晔佳全身心地投入到无偿献血事业中,2013年6月14日,26岁的陈晔佳在第10个世界献血者日之际捐献了人生中第100份血液!这位年轻的姑娘坚守着内心的誓约,并为了无偿献血的未来一直努力着!
在捐献血液的同时,陈晔佳还加入了“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以一位献血者的身份讲述亲身经历的献血感受,分享自己的献血感悟,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让更多生命重放光芒。至今,陈晔佳仍在继续为无偿献血志愿者总队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陈晔佳与无偿献血的“缘”一结就是10余年,也将会创造下一个10余年。无偿献血犹如一颗埋藏在心底的爱心种子经过热血的灌溉所开出最美的花朵,是陈晔佳生命中最美的遇见。以陈晔佳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献血者接过了老一代献血者的生命接力棒,“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献血公益理念传承了下来,并会在不久的未来,闪耀出更耀眼的光 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