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改推动盐企洗牌云南能投打造盐产业供应链
3月25日,上市公司云南能投发布了2016年年度报告。公告显示,2016年公司销售盐产品104.77万吨,完成年度计划93.45万吨的112.1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55亿元,完成计划16.99亿元的85.64%,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012.68万元,同比增长163.46%。
在2017年实行盐业改革方案后,现有的食盐准运证将取消,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鼓励食盐生产与批发企业产销一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盐生产领域,与现有定点生产企业进行合作。
盐改新政一出,就有行业分析师认为,此次盐改,将对原有的盐业销售体系造成较大冲击,盐业价格放开,食盐定价将市场化,盐类产品呈现细分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趋势。品种盐将是食盐企业能否立足于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关键,同时也是获得利润空间的关键所在。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现有的基础盐品种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或将出现通过品种盐、高端盐来抢占市场的浪潮。
与此同时,盐业公司的食盐销售行政垄断地位将被打破,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综合实力强的盐业公司将凭借产品、渠道及品牌优势参与运输、销售等环节,得以向外省扩张,将自身业务做大做强,并进入食盐市场终端消费领域。而品牌优势不明显,渠道不完善的地方盐业公司将面临整合、淘汰,盐业销售格局面临洗牌,或将迎来新一轮重组兼并浪潮。
云南是全国率先实行食盐产销一体化的地区,云南能投是云南省唯一具有食盐生产、批发许可证的公司,在云南省市场占有率超过 95%。围绕《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的“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盐改方案出台之前,云南能投就积极的探索盐业产业的内省发展和外延开拓,抓住盐改的机会,做强公司盐业业务。
在内部的管理和发展上,云南能投注重管理的绩效考核优化,节能增效。2016年公司发布三季报时,天风证券研报认为:云南能投食盐业务发展经历长期考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食盐产品盈利已成为支撑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带动公司净利润自2013年以来逐年上升。到2016年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3亿元,同比增长136.51%。得益于公司在盐业务上大力度的推行绩效考核制度优化、节能增效等措施,公司利润成长并没有被规模增长束缚,食盐产品毛利率从2013年开始逐年增加,至2016年年中时毛利率水平提升至78.79%,已处于行业较高水平。随食盐市场在盐改政策实施后得到进一步扩张,公司的成长潜力将得到更大的发挥,未来竞争力十分可观。
此外,云南能投抓住盐改政策机会,主动出击,积极应对,2016年12月盐改新政实施前夕,云南能投的省级子公司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与贵盐集团和广西盐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滇、黔、桂盐业经营战略合作协议》,三省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产销协调优势和市场网络优势,共同投资设立公司负责盐业销售网络、拓展盐业渠道和市场,共同迎接盐业体制改革。
西南证券研报指出,贵盐集团是贵州省贯彻落实食盐专营政策的主体,广西盐业是广西省全区盐业行业管理和经营于一体的国有食盐专营企业。而云南能投是云南省唯一获得食盐批发许可的企业,也是全国最早产销一体化的公司。此次云南能投与贵盐集团和广西盐业的战略合作,采用了省级盐业公司之间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跨区域开发盐业市场的改革模式,盐改步伐领先于全国。且此举较早地实现了盐改时代省级盐业公司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在盐行业的生产、技术、市场、渠道方面的优势和资源,共同应对盐业体制改革,拓展国内外盐业市场,最终有望打造出区域内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盐产业供应链集团公司。
公告数据显示,2016年,云南能投完成了重大资产置换,不再持有亏损的氯碱化工业务,在原有盐业务基础上,拓展进入天然气业务,由“盐业板块+氯碱化工板块”向“盐业+天然气”双主业的新格局转换。
行业专家认为,云南能投是目前 A 股市场中唯一同时具有生产能力和完善下游渠道的盐业上市公司,先发优势显著。云南能投不断推动产业链的延伸,以营销导向的发展方向推动自身走向品牌化,并通过产品品牌化、品牌资产化、资产证券化等推动公司成为中国大型的盐产业供应链集团。公司盐业板块的区域布局以云南为起点,逐步走向全国及南亚、东南亚。
由于地域原因,我国盐产量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西南各省盐产量一直较低,云南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产盐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盐改后,允许省级盐企进行跨省经营,云南能投作为国内较早实现盐业产销一体的省级盐业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云南能投未来的战略布局是主动融入到世界范围内,其区域要符合国家战略对海外区域的布局原则,同时符合集团对海外市场的布局原则。在产业协同上,高度重视与香港公司、物流公司等协同,尽量组团开拓业务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盐业和天然气行业的双龙头。
(来源:新华网 201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