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例

2017-07-18 11:20:08吕圣秀李春华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放射科重庆400036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手部本例菌种

杨 佳,吕圣秀,李春华(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放射科,重庆 400036)

◁病例报告▷

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例

杨 佳,吕圣秀,李春华(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放射科,重庆 400036)

肺疾病;分枝杆菌感染;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病例 男,60岁。咳嗽5年多,间断咯血1年多;左腕关节肿痛2月,加重伴破溃、发热5天。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在外院诊断为 “肺结核”,予“HR”等抗痨1年,治疗效果不佳,自行停药。1年后在外院,予“Pa、Rft、Pto、Z”抗痨 1 年多,病情无好转。 2014 年 5 月,患者症状再发,伴咯血,到我院住院,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胸部CT显示双肺病灶伴空洞形成,诊断为“肺结核”,予“H、R、E、Am、Lfx”抗痨、止血等治疗,2月后痰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r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改为“Rfb、Amx-clv、Z、罗红霉素”抗 NTM 治疗后患者症状减轻。2015年6月咳嗽、咳痰加重,伴发热盗汗,出现左手腕指关节疼痛、红肿、伴破溃形成,活动受限,左腕正侧位片显示:左手多发骨质破坏,邻近软组织肿胀(图1)。

体格检查: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左侧腕、掌及指间关节肿胀,伴红肿;有触痛,皮温稍高,破溃形成,伴活动受限。辅助检查:痰培养:BD960快速分枝杆菌阳性,结核分枝杆菌菌种初步鉴定(MPB64)阴性。皮肤破溃处分泌物涂片:抗酸杆菌阳性;培养及菌种鉴定:NTM。药敏试验:对Cfz、Clr敏感,对 H、R、E、Sm、Ofx、Lfx、PAS、Am、Pa、Pto、Cm、Mfx 均耐药。 结核抗体:金标法及蛋白芯片法均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阴性。尿酸(终点法):240 umol/L。电解质钾4.4 mmol/L。 血常规:WBC 11.8×109L-1、NEUT 84.6%、HGB 118g/L。血沉 60 mm/h。CRP149 mg/L。血糖 5.8 mmol/L。肝功、肾功正常。

左腕CT平扫及增强显示左尺桡骨远端、诸腕骨、第1~5掌骨基底部及第5掌骨头见多发虫蚀样骨质破坏区,部分边缘增生、硬化。左腕尺侧及第五掌指关节软组织肿胀,部分形成结节,增强后轻度强化。肿胀的软组织内见多发斑点及小结节状钙化密度影(图2)。

临床诊断:播散性NTM病(①NTM肺病;②左腕NTM骨病)。药敏实验后改用A、Lfx、Clr、Rfb cfz抗NTM治疗。治疗2月后患者咳嗽及关节肿痛减轻,肺部见好转(图3),破溃皮肤愈合,腕关节活动无障碍。

讨论 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以外的全部分枝杆菌的总称,目前发现154种和13个亚种,多数是条件致病菌[1],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的土壤及水中,沿海、潮热地带多见,免疫低下人群容易感染,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污染源、手术感染、创伤等途径感染[2]。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均可受侵,肺部最常见,其次为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等,多为单发,少数可累及多个系统。两个及多个不相邻部位出现病灶或从血液、骨髓发现NTM称为播散性NTM病[3]。该病与结核致病过程相似,多数由呼吸道中原发病灶经淋巴及血行播散致全身各个脏器组织,一旦机体抵抗力减低,感染NTM者则易发病。播散性病变的主要菌种有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菌组(MAC)、堪萨斯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等,患者会因感染菌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本例患者初始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为主,肺部CT表现为双肺散在斑片及结节影,病灶内可见支气管扩张及空洞,同时见双肺多发小叶中央型气肿。该病人在痰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未明确之前,被误诊为肺结核,抗痨治疗效果不佳。虽然NTM与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症状及影像特征相似,但在CT表现上也有所区别,NTM多累及双肺多个肺叶,且多合并支气管扩张症、COPD等肺部基础疾病[4];树芽征、胸腔积液、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钙化则较MTB相对少见[5],本例影像表现与此相符。

手部肌肉骨骼系统感染,表现为皮下软组织结节、破溃形成溃疡,骨及关节受累,严重者侵及血管,引起肢体缺血坏死,甚至截肢[6]。通常单纯手部感染NTM是患者接触受污染的水或土壤,通过皮肤的伤害而感染,以海分枝杆菌、MAC、堪萨斯分枝杆菌等多见[7]。本例患者肺部感染NTM经痰菌培养及菌型鉴定而诊断明确;患者为电缆厂退休工人,生活在内地,无海上作业及外伤史等直接接触污染源的易感因素,而是在规律抗结核及抗NTM(药敏试验前)治疗过程中出现手部结节,局部红肿及破溃,破溃处分泌物培养及菌型鉴定为NTM。因此手部感染是由肺部病原菌经血扩散导致的慢性感染所致,而非通过皮肤直接感染。

本例患者腕部CT表现为骨质呈虫蚀样破坏,边缘增生、硬化较明显,软组织肿胀呈结节样改变,伴有散在小结节状钙化。虽然MTB感染可有类似表现,但在早期仍以骨质破坏为主,软组织内结核脓肿形成较多见,与NTM软组织增厚形成结节及较多钙化有所不同。这可能与NTM毒力及致病力较弱及病程迁延有关。早期出现皮下结节样肿大伴活动受限需与腱鞘囊肿、痛风性关节炎相鉴别。腱鞘囊肿CT影像表现多为边缘光滑囊性破坏。痛风性关节炎典型好发部位为第1跖趾关节,高尿酸血症是其典型特征,该病人多次尿酸检查均为正常。患者左手腕各构成骨均受累,病变范围广,可能因为NTM耐药非常普遍,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较长有关,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后者多为双侧发病,常有关节间隙变窄、融合,且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鉴别。

对NTM的治疗以抗结核药为主的联合化疗最常见,多为经验性治疗,由于NTM通常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广泛耐药,病程反复、难治。所以该病人在抗NTM 1年后仍出现手部感染,而在临床改为药敏敏感药物后,手部肿痛好转,伤口愈合。

由于NTM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很多临床医生未对此病引起重视,因此容易误诊,耽误治疗最佳时间,因此正确认识NTM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对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控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病程迁延反复,抗酸杆菌阳性但正规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影像表现以慢性炎性病变为主则高度怀疑NTM感染,最终确诊需细菌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图1 左腕各构成骨、第5掌骨可见虫蚀样骨质破坏(白箭),左手第5掌指关节、左腕软组织结节状增厚,密度增高(黑箭)。 图2 左尺桡骨远端、诸腕骨、第1~5掌骨基底部及第5掌骨头见多发虫蚀样骨质破坏区(白箭),部分边缘增生、硬化。左腕尺侧及第五掌指关节软组织肿胀,部分形成结节,增强后轻度强化。肿胀的软组织内见多发斑点及小结节状钙化密度影(黑箭)。

图3 抗NTM后右肺下叶及左肺上叶病灶明显吸收好转,右肺上叶病灶改变不明显,右肺上叶空洞形成。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8):572-580.

[2]Wu UI,Holland SM.Host susceptibility to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infections[J].Lancet Infect Dis,2015,15(8):968-980.

[3]Lai CC,Lee LN,Ding LW,et al.Emergence of disseminated infections due to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in non-HIV-infected patients,including immunocompetent and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aiwan[J].J Infect,2006,53(2):77-84.

[4]Griffith DE,Aksamit T,Brown-Elliott BA,et al.An Official ATS/IDSA Statement:Diagnosis,Treatment,and Prevention of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Diseases[J].Am J Respir Critl Care Med,2007,175(1):367-416.

[5]姚岚,郝晓晖,唐神结,等.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144例的影像学特点分析[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8):615-616.

[6]王成,陈世玖,陈婉红.手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9-30.

[7]Piersimoni C,Scarparo C.Extrapulmonary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in Immunocompetent Persons[J].Emerg Infect Dis,2009,15(9):1351-1358.

Disseminated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l infection:report of one case

YANG Jia,LV Sheng-xiu,LI Chun-hua
(Chongqing Infectious Disease Medical Center,Chongqing 400036,China)

R563;R814.42

B

1008-1062(2017)02-0148-02

2016-08-26

杨佳(1986-),女,重庆人,医师。 E-mail:397182618@qq.com

杨佳,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放射科,400036。E-mail:397182618@qq.com

猜你喜欢
手部本例菌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04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心电与循环(2021年4期)2021-11-29 02:41:56
《思考心电图之169》答案
心电与循环(2020年3期)2020-06-18 13:43:12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两种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比较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
发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
复明胶囊疑致手部肿痛1例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