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语文
蓝筹行情今年大概率已结束
胡语文
过去1年时间里,蓝筹股的涨幅明显跑赢市场其他板块,市场机构将其称之为慢牛行情,但实际上,截至11月23日收盘,A股3439家企业,包括停牌和新上市公司,仅1099家公司今年涨幅大于0,占比32%,剩下占比68%的2340家企业今年股价出现了下跌,显然,这是成份指数的少数派牛市,也是大多数股票的熊市。如果考虑市场停牌股票和新股带来的影响之后,主要以市场上实际可交易股票作为样本的话,则下跌家数占比会更大。这意味着今年对多数股票而言是个熊市。当然,熊市并不意味着指数不会不涨,意味着全球多数指数都属于成份指数,只要成份股上涨,指数就会涨,而其他股票只能是被忽视的对象。
但到了11月底,机构考核期将近结束,这个时候获利筹码兑现利润的需求较强,今年持续大幅上涨的一线蓝筹估值已经回到了估值中枢上轨,进一步上涨带来的胜率和赔率都在下降,这个时候后续资金进一步去追涨的概率并不大,所以,在这个阶段新建仓机构也会考虑在这个价位去接盘是否胜率足够大?
市场机构将这轮蓝筹称之为“结构性牛市”,但对多数参与者而言如果没有转换思路的话,则是个小概率事件,因为他不是2007年和2015年那种几乎所有股票都涨的大牛市或者是系统性机会,这是个结构性的机会。其实2012年创业板上涨,其实也是个结构性的牛市。
结构性机会是否能够变成系统性机会呢?这取决两点,市场整体业绩能否上涨,及利率能否下降?前者即整体业绩上涨的概率仍需要看周期股业绩能否持续,后者仍需要判断国债收益率何时破5%,一旦破5,则意味着指数整体上涨空间不大。尤其是在加息周期。
分析本轮蓝筹股的上涨,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金融板块从年初大银行到保险股,再到年底券商股的补涨,其实逻辑来自于业绩的确定性,业绩越确定的股票最先启动,比如去年工行最先上涨,随后是中国平安,最后到了中信证券,业绩最确定的往往最先启动,业绩最不确定,往往最后启动,属于补涨。所以,11月21日券商股启动护盘时,笔者当时在微博发了如下文字,“券商股今天的表现有点像长坂坡的张飞,叫几个小兵拉着树枝在后面奔跑,虚张声势,掩护大部队撤退。券商业绩未来保持正增长的概率不大,一是散户被赶出了这个机构定价的市场,佣金越来越低,交易量下降之后,代理买卖收入同比增速下滑;二是资管通道业务受限,主动管理的转型仍需时日;三是今年自营做得好的毕竟是少数,对整体业绩下滑的趋势没法改变”。所以,券商属于金融股的最后补涨行情,换言之,看到券商补涨,我们就应该考虑撤退了。
当然,不是说今年蓝筹股涨完,明年就不涨了。从估值角度来看,仍有一部分蓝筹股的估值是偏低的,在明年仍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国债收益率破4%及金融债破5%均凸显了固定收益投资的机会已经来临,尤其历来在年底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增配债券或者现金类产品更有相对优势的时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