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认知复杂性和知识基础的调节作用
邢蕊,周建林,王国红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本文以2009~2015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的221家技术型创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展开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揭示在不同认知条件下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各维度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差异。研究发现:(1)创业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与创业绩效正相关,但是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而教育专业异质性与职能背景异质性均与创业绩效负相关,但只有职能背景异质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2)创业团队的认知复杂性和知识基础均有助于改善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3)对于中国创业板中的技术型创业企业而言,社会认同理论对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和绩效关系的解释力度要强于信息决策理论。
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认知复杂性;知识基础;创业绩效
移动互联网时代,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流转,以创造性资源整合为特点的创业活动,其形式已经由过去的个体创业向团队创业转变。创业伙伴应如何选择?创业团队内部是一致性及团队默契更重要,还是异质性及成员互补更重要?这些问题是创业伊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印记理论指出,创业团队的组成和初始决策对企业发展有着长期而重要的影响[1]。
高阶理论认为,高管团队异质性影响团队成员的社会动力,进而决定企业绩效,不少研究也验证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绩效的促进作用[2]。创业团队是企业的第一批高管团队[3],关于高管团队的研究结论也应适用于创业团队。然而,现有关于创业团队异质性与绩效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部分学者认为团队异质性是激发团队创新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绩效提升,支持了信息决策理论的观点[4]。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团队异质性所产生的认知冲突会降低决策效率和应变能力,进而阻碍绩效提升,这间接支持了社会认同理论的观点[5]。那么,究竟何种理论对创业团队异质性与绩效关系的解释力更强?造成现有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内在原因又有哪些?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相比于高管团队,对于创业团队的研究还较少,缺乏从特定视角下对创业群体的针对性分析;另一方面,对于创业团队异质性自身的复杂性考虑不够,包括对创业团队异质性影响创业绩效的边界条件关注不够[3],以及对于创业团队异质性的维度划分研究不够细致[6],难以清晰回答“究竟何种情况创业团队异质性能够促进或阻碍创业绩效”等问题。以上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管团队研究结论对创业团队的解释力度。
为此,本文选择创业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创业群体——技术型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知识是这类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这一显著特征,在知识视角下探究创业团队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及其边界条件。旨在从两个方面推进现有理论发展:一是拓展研究对象,聚焦一类特殊创业群体——创业板上市公司,原因在于它们既有创业企业特征,又具备初创企业通常所没有的完整可靠的数据材料和稳定的绩效水平,这些都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二是突破以往异质性研究的结构化视角,深入于结构之下的知识内容,在认知复杂性[7]和知识基础[8]这两个认知因素条件下探索创业团队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
2.1 研究框架
认知视角下的创业研究表明,异质性是团队认知结构的重要特征维度,反映的是团队成员在认知层面的区别程度[9]。本文将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定义为:组成创业团队的各成员个体在知识结构、种类、内容和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特征差异度,反映的是团队成员在知识要素层面的区别程度,亦或是知识要素在创业团队知识体系中空间分布状态的不均匀性。
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多样化的知识既能够让团队拥有更宽广的知识范围和视野,也可能由于意见过于分散而降低决策效率。信息决策理论强调多样化的信息将产生多元化的观点和视角,进而有助于管理问题的解决;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对自己进行分类,并产生对自我群体的认同以及对群体外成员的偏见,这将增加团队冲突的可能性,进而阻碍企业发展。上述两个理论推出的矛盾性观点反映出团队知识异质性对绩效影响过程的复杂性特征,有必要从知识异质性的来源层面切入,在多个维度下展开细致研究。
高阶理论认为通过观察人口特征变量可以客观地研究高管团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与知识异质性来源密切相关的人口特征变量,即教育水平、教育专业和职能背景来考察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探索不同特征维度对创业绩效的作用差异,并通过引入认知复杂性和知识基础两个调节变量,考察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对创业绩效影响作用的边界条件,提出本文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
2.2 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与创业绩效
创业团队成员的不同经历赋予了其不同的知识储备,造成团队成员对信息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差异[10],这种差异进一步作用于创业企业对于机会的认知、开发和创业决策行为,并最终导致创业绩效水平的不同[4]。现实中,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主要源于成员之间在教育水平、教育专业和职能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创业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反映出团队成员在学历背景上的差异化。一般而言,这种差异越大意味着团队的信息来源越广泛、思维方式越多元,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和挑战[11]。有研究表明,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会给潜在投资者提供一个未来良好业绩的信号,因为这种异质性会给企业带来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社会资本和更开放的心智模式,促进有效决策和创新行为[12]。同时,环境不确定性将会强化这种正向关系[13],而创业企业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往往都很高。因此,创业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有助于创业绩效的提升。
创业团队成员教育专业异质性有助于增强团队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力,进而识别并开发创业机会[14]。同时,教育专业的异质性意味着创业团队拥有多样化的专业知识体系,形成多样化的认知模式,促进创造性和创新性想法的产生[15],这些都会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具有不同职能背景的成员由于多年的工作习惯和处事方式不同,可能在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冲突和距离感将会给团队沟通带来障碍,对团队默契和认同感的形成以及决策效率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成立时间较短、团队尚处于磨合期的创业企业而言,这种负面影响效应可能会被放大,因而抵消掉多样化工作经验对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因此,创业团队在职能背景上的异质性对创业绩效更多地体现为阻碍而非促进作用。
此外,考虑到创业板上市公司创业团队成员平均参加工作(创业)时间超过10年,相关知识及认知特点更多地是在职业生涯中积累形成,受教育水平和专业的影响较小。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a创业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与创业绩效正相关。
假设1b创业团队教育专业异质性与创业绩效正相关。
假设1c创业团队职能背景异质性与创业绩效负相关。
假设1d在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的三个维度中,职能背景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最强。
2.3 创业团队认知复杂性与创业绩效
创业团队认知复杂性反映团队成员在创业机会识别和开发过程中,对相关知识、信息和现象的系统化理解力和发散的创造力[7],包括认知深度和认知广度两个维度,依据这两类能力的形成特点,分别从团队成员的受教育水平和创业相关知识领域的掌握情况考察创业团队认知复杂性。
一方面,高(中)等院校的专业化教育和培训,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精深的系统化思维能力,有助于个体对特定信息和现象的深入分析,决定了个体的“认知深度”。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各种能力,包括想象力、创造力、适应力和知识吸收能力[16],因此创业团队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意味着团队整体在信息处理、沟通协作和复杂事物辨别方面的能力就越强,产生沟通障碍和团队冲突的可能性越小,这些都有利于团队知识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不少研究也表明,高管团队的平均教育水平与公司绩效和成长能力显著正相关[17],那些拥有高水平教育背景的高管团队通常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为公司取得良好绩效提供有利保障[18]。
另一方面,团队成员所掌握的创业相关知识领域越宽泛,越有利于团队成员对信息和现象的创新性解释,决定了个体的“认知广度”,这有助于创业企业识别潜在商机和创造新的机会。在知识来源上,除了在高(中)等院校的专业化教育中学到的知识之外,团队成员的很多知识是在工作中的“干中学”积累而得。有研究表明,经验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解决问题的方式[19]。对于创业者,他们识别的往往是与其先前知识密切联系的机会,那些有经验的创业者也正是因为掌握了多个领域的创业知识而更容易发现机会[20]。此外,团队成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经历也有利于团队协作能力和矛盾处理能力的提升,从而缓解由知识异质性所产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创业团队认知深度能够强化教育水平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2b创业团队认知深度能够强化教育专业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2c创业团队认知深度能够弱化职能背景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负相关关系。
假设2d创业团队认知广度能够强化教育水平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2e创业团队认知广度能够强化教育专业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2f创业团队认知广度能够弱化职能背景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负相关关系。
2.4 创业团队知识基础与创业绩效
知识基础观认为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企业已有知识决定了其对信息的价值认知和应用能力[21]。创业团队知识基础是指创业团队成员在受教育阶段和全部工作经历中所积累的知识总和,它构成了创业企业决策和行动的必要客观因素,是创造性决策的智慧源泉[22]。相比于个体创业者而言,创业团队的优势之一就是利用成员多样化的知识来减小认知偏差、提高决策效率[23]。
依据创业者的类型划分方式,即学术型(技术型)和商务型(管理型)[24],本文从创业成员所拥有的技术类知识和管理类知识两个方面考察创业团队知识基础,聚焦于两类知识的比例分布和水平状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一般而言,创业团队成员的技术类知识越丰富,越有可能了解到该领域的技术前沿,对新技术的价值判断更准确,进而有利于发挥知识多样性对于洞察行业技术趋势与市场需求变化的优势,准确识别技术驱动型创业机会,并在机会开发过程给出专业化的观点,提高创业机会向创业绩效的转化效率。同理,管理类知识能够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团队沟通、加快市场进入等方面优化创业企业成长过程,进而促进团队知识异质性对绩效的促进作用,并改善由于团队知识异质性所带来的认知冲突对创业绩效的负面作用。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a创业团队技术类知识能够强化教育水平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3b创业团队技术类知识能够强化教育专业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3c创业团队技术类知识能够弱化职能背景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负相关关系。
假设3d创业团队管理类知识能够强化教育水平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3e创业团队管理类知识能够强化教育专业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3f创业团队管理类知识能够弱化职能背景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负相关关系。
3.1 数据选取
以2013年12月31日前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样本筛选标准为:(1)从事的主营业务为高新技术领域;(2)在研究期间未经历过重要高管人员的变更;(3)创业团队成员个人信息完备;(4)具有3年及以上的完整财务报表数据。数据来源为国泰安数据库、锐思数据库及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其他公开资料,数据观察时间为2009年至2015年,最终样本公司为221家,有效数据共有405份。
3.2 变量定义和测量
创业团队成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和董事等直接参与公司重大问题决策并能分享企业经济性收益的高层管理人员。参照Basu等的研究[25],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化处理,采用Herfindal-Hirschma系数计算团队在受教育水平、教育专业和职能背景三个维度上的异质性。
创业团队认知复杂性包括认知深度与认知广度两个维度,前者采用成员个体学历水平的平均数进行测度,后者参照Sullivan和Marvel的研究[21],采用团队成员所拥有的知识领域占创业相关11个知识领域的比例进行测度。为保证与认知复杂性的区别测度,从知识类型角度考察团队的知识基础[26],采用团队中具有技术/管理专业及相应职能背景的成员比例进行测度。
创业绩效,参照徐超和池仁勇的研究[27],采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和净利润/营业总收入四个指标进行测度。参考Goll等的研究[28],选取公司规模、创业团队规模、女性创业成员比例、政府背景创业成员比例和行业协会任职成员比例作为控制变量。
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样本中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样本公司创业团队规模的均值为6人,平均年龄为46岁;在三类特殊的创业团队成员中,女性成员比例均值为23%,政府背景成员比例为7%,行业协会创业成员比例为10%。从相关关系结果来看,反映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的多数变量与创业绩效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初步说明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可能影响创业绩效。
4.2 回归分析与解释
为消除样本原始数据的影响,首先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0-1标准化处理。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假设检验,共设置26个模型,分析结果如表1~3所示。结果显示各模型中VIF均值远小于10,故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上述26个模型的Durbin-Watson检验值均在2左右,说明残差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模型具备较好解释能力。
模型2检验了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其中教育水平异质性与教育专业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职能背景异质性与创业绩效在1%水平上负相关,故假设1c和1d成立,假设1a和1b不成立。模型3和模型4检验了认知深度对教育水平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调节影响,由R2变化和回归系数可知,假设2a不成立,同理可得假设3a(模型7与8)不成立。从模型6到模型5,R2得到显著提升,且教育水平异质性与认知广度的交互项对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故假设2d成立,同理可得假设3d(模型9与10)成立。
模型11和模型12检验了认知深度对教育专业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调节影响。由R2变化和回归系数可知,假设2b不成立。同理可得假设3b(模型15和16)和3e(模型17和18)不成立。由于模型14较模型13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教育专业异质性与认知广度的交互项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故假设2e成立。
表1 认知复杂性与知识基础对教育水平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调节影响
注:+p<0.1,*p<0.05,**p<0.01,***p<0.001。下同。
表2 认知复杂性与知识基础对教育专业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调节影响
从模型19到模型20,R2未发生明显变化,且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故假设2c不成立。从模型21到模型22,R2得到显著提高,且交互项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认知广度能够弱化职能背景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负向影响,故假设2f成立。同理可得假设3c(模型23和24)和3f(模型25和26)成立。
表3 认知复杂性与知识基础对职能背景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调节影响
本文探讨了创业团队知识异质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得到主要结论及启示如下:
(1)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的三个维度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团队知识异质性对创业绩效双刃剑作用的重要原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创业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与创业绩效正相关,但是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教育专业异质性与职能背景异质性均与创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但只有职能背景异质性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总体而言“默契感”比“多样化”对于创业团队取得高水平绩效更为重要,即创业团队应注重加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进创业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团队默契的形成,发挥知识异质性在激发创新思维和改善认知偏差等方面的正向影响作用。
(2)创业团队认知复杂性和知识基础是影响团队知识异质性与创业绩效关系的重要因素。其中,认知广度能够显著改善三个维度的知识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作用关系,技术类知识和管理类知识均有助于改善职能背景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负相关关系;相比于技术类知识,管理类知识在促进教育水平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积极影响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可以通过丰富创业团队成员所拥有的知识领域(创业领域、管理类、技术类)来促进团队知识异质性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
(3)对于中国创业板中的技术型创业企业而言,社会认同理论对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和绩效关系的解释力度要强于信息决策理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创业板中企业上市时间最长的不过6年,团队成员之间在认知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尚未得到充分磨合,使得异质性所产生的冲突对创业绩效的负向效应往往强于多样性带来的互补和协同效应。因此,创业初期在确保具备关键知识和资源的前提下,创业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应保持一定的同质性,尽量选择那些有着良好沟通与合作基础的人员组建创业团队,这样将更有利于改善创业绩效。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知识视角下展开创业团队知识异质性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创业企业的不足,细化了“创业团队异质性-创业绩效”关系研究主题,也验证了社会认同理论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型创业企业)的适用性以及信息决策理论的有限性,这一观点与一般创业现实相符,即创业团队成员在个体统计特征方面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而非异质性[29]。然而,受研究模型需要和客观数据条件限制,本文在实证研究中删掉了大量数据不完备的样本企业,使得实证研究的数据样本量略显单薄。针对这一问题,未来将尝试多种渠道及跟踪调查等方式获取缺失数据,以进一步验证和修正现有研究模型。
[1] Beckman C, Burton M D, O’Reilly C. Early teams: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demography on VC financing and going public[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7, 22(2): 147-173.
[2] Smith W K, Tushman M L. Managing strategic contradictions: a top management model for managing innovation stream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5, 16(5): 522-536.
[3] Eesley C, Hsu D, Roberts E. The contingent effects of top management teams on venture performance: a ligning founding team composition with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commercialization environ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35(12): 1798-1817.
[4] Amason A C, Shrader R C, Tompson G H. Newness and novelty: relating top management team composition to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6, 21(1): 125-148.
[5] O’Reilly C, Snyder R, Boothe J. Effects of executive team demography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J].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Redesign, 1993, 6(3): 147-175.
[6] 牛芳,张玉利,杨俊.创业团队异质性与新企业绩效:领导者乐观心理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2011,23(11):110-119.
[7] Malmström M, Johansson J, Wincent J. Cognitive constructions of low-profit and high-profit business models: a repertory grid study of serial entrepreneur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5, 39(5): 1083-1109.
[8] Lin B W, Wu C H. How does knowledge depth moderate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knowledge sourcing strategies[J]. Technovation, 2010, 30(11-12): 582-589.
[9] Horwitz S K, Horwitz I B. The effects of team diversity on team outcomes: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eam demograph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 33(6): 987-1015.
[10] 田莉,薛红志.创业团队先前经验、承诺与新技术企业初期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及其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4):1-9.
[11] Calori R, Johnson G, Sarin P. CEO’s cognitive maps and the scope of the organiz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15(6): 437- 457.
[12] Zimmerman M. The influenc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heterogeneity on the capital raised through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8, 32(3): 93-104.
[13] Carpenter M A, Geletkanycz M A, Sanders W G. Upper echelons research revisited: antecedents, elem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op management team composi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4, 30(6): 749-778.
[14] Beckman C. The influence of founding team prior company affiliations on firm behavior[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49(4): 741-758.
[15] Hambrick D, Cho T, Chen M. The influenc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heterogeneity on firms’ competitive move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6, 41(4): 659- 684.
[16] Lee D Y, Tsang E W K. 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personality, background and network activities on venture growth[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1, 38(4): 583- 602.
[17] 孙海法,姚振华,严茂胜.高管团队人口统计特征对纺织和信息技术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6,9(6):61- 67.
[18] Andrew S, Wade D. TMG social capital, strategic choice and firm performance[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24(1): 16-27.
[19] Gimeno J, Folta T, Cooper A, et al..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Entrepreneurial human capital and the persistence of underperforming firm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4): 750-783.
[20] Shane S. 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0, 11(4): 448- 469.
[21] Sullivan D, Marvel M. How entrepreneurs’ knowledge and network ties relate to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in new SME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1, 49(2): 185-206.
[22] 张茉楠,李汉铃.基于认知资源观的企业家创造性决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8):113-120.
[23] 杨卫忠,葛玉辉.TMT认知异质性、自反性对决策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预测,2012,31(2):23-30.
[24] Link A, Ruhm C. Public knowledge, private knowledge: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of entrepreneur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1, 36(1): 1-14.
[25] Basu S, Sahaym A, Howard M, et al.. Parent inheritance, founder expertise, and venture strategy: determinants of new venture knowledge impact[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5, 30(2): 322-337.
[26] 范建红,陈怀超.外部网络结构和内部知识基础组合模式对董事会创造性决策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12):100-109.
[27] 徐超,池仁勇.企业家社会资本、个人特质与创业企业绩效——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4,28(4):57- 61.
[28] Goll I, Johnson N B, Rasheed A A. Top management team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business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US airline industry: the role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J]. Management Decision, 2008, 46(2): 201-222.
[29] Ruef M, Aldrich H, Carter N. The structure of founding teams: homophily, strong ties, and isolation among U.S. entrepreneur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3, 68(2): 195-222.
TheImpactofKnowledgeHeterogeneityofEntrepreneurialTeamtoEntrepreneurialPerformance:TheModeratingEffectofCognitiveComplexityandKnowledgeBase
XING Rui, Zhou Jian-lin, WANG Guo-hong
(FacultyofManagementandEconomics,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4,China)
Based on 221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in China’s GEM listing corporat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9 to 20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heterogeneity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influence of each dimension of knowledge heterogeneity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cognitiv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dimension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knowledge heterogeneity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are different. Concretely, the heterogeneity of education level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but the relationship is not significant; the heterogeneity of education specialty and functional background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but only the influence of functional background heterogeneity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is significant; (2)both of the cognitive complexity and knowledge base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can improve the influence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knowledge heterogeneity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3)for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in China’s GEM listing corporation,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social identity theor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heterogeneity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is stronger than information decision theory.
entrepreneurial team; knowledge heterogeneity; cognitive complexity; knowledge base;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2016- 01-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02022,71473027);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4M5602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UT16RC(4)39)
C936
:A
:1003-5192(2017)01- 0001- 07doi:10.11847/fj.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