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强,张职晓,黄雅招
(1.蕉城区蕉城中学, 福建 宁德 352100;2.东侨开发区中学,福建 宁德 352100;3. 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福建 宁德 3521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初中生分层次力量素质课课练策略研究
廖志强1,张职晓2,黄雅招3
(1.蕉城区蕉城中学, 福建 宁德 352100;2.东侨开发区中学,福建 宁德 352100;3. 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福建 宁德 352100)
分层次力量素质课课练策略,指通过学生分层、时间分层、内容分层、目标分层、锻炼评价方法分层、学生成果展示分层等方面来实施的一种授课方式。它的有效实施能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力量素质。
初中生;分层次;力量素质;课课练策略
据国家体质监测25年来的数据分析,初中生大部分体质测试指标持续下降,特别是力量素质指标,下降最快。究其原因,有学生个体差异,他们自身体育能力参差不齐,体质有好有差,且每人接受新事物能力也不一致,有快有慢。另外,就是体育课堂教学问题。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简单单一,教师没有分层教学,因人而异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出现这样的现状: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教师授课时运动负荷一刀切,出现部分学生因强度小“吃不饱”,部分学生又因强度大而出现“吃不了”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尝试采用分层次力量素质课课练模式教学,以针对性提升各个层次学生力量素质,为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提供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有效发展学生力量素质。同时,模式成熟后还可以拓展到其他身体素质练习方面。
分层次力量素质课课练是指在每节体育课的学习提高部分后半部8~10min里,根据学生性别、个体体质、运动能力、技术水平、兴趣爱好、心理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水平,将学生分成A、B、C等3组,根据3组学生的差异,针对力量素质课课练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锻炼、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2.1 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性别、个体体质、运动能力、技术水平、兴趣爱好、心理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水平,按照运动能力高低自行组合或教师综合上述情况进行合理分层分组,形成A、B、C等3组,A组:体质、运动能力差者;B组:体质、运动能力中等者;C组:体质、运动能力强者。体质、运动能力为A组<B组<C组3个组别。各组还要确定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教师先对小组长适当培训,然后让小组长课中课后组织与带领组员进行力量素质练习,有效提高练习的效果。
2.2 时间分层
分层次力量素质课课练教学必须安排合适的练习时间。体育课按常规分为开始热身部分、学习提高部分和整理恢复部分3大部分。课课练时间适合安排在学习提高部分后半部,安排8~10min时间进行力量素质课课练。为了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多练,教师要积极备课,提前写好教学设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精讲多练,高效组织课堂,提高练习密度,确保有8~10min时间生生参与课课练,人人有效课课练。
2.3 内容分层
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课课练教学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分层,便于学生掌握与提高身体素质。例如,实心球教学中,可以利用实心球进行持球蹲起的下肢力量素质练习,每组练习中A组男生可以选择徒手蹲起10~15次或持球蹲起5~8次,女生可以选择徒手蹲起8~12次或持球蹲起4~6次。B组男生可以选择持球蹲起10~15次,女生可以选择持球蹲起8~10次。C组男生可以选择持球蹲起20~25次,女生可以选择持球蹲起15~18次。内容的分层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教师还可以允许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跨组别练习更高层次的内容。
2.4 目标分层
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将最终的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在每节课上实现。比如,男生引体向上设置4次是本学期的大目标,分成4个阶段实现:第1阶段安排1个月时间达到连续俯卧撑25次以上,第2阶段安排1个月时间达到平板支撑达到30s以上,第3阶段安排1个月时间达到反握引体向上6次以上或引体向上1次,第4阶段安排1个月时间达到引体向上4次。每个阶段1个月里面又可以安排小目标,如第1阶段达到连续俯卧撑20次以上,第1周3次课安排5~8次的目标,第2周3次课安排8~12次的目标,第3周3次课安排15~18次的目标,第4周3次课安排20次以上的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目标,教师指导教学目的性就明确了,这样更便于课程目标的实施。
2.5 锻炼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如下:根据A组、B组、C组学生能力的差异,C组学生能力最强,A组最弱,教师可以采用晋级方式,有效刺激学生练习积极性,如A组经过练习可晋升到B组,B组可晋级到C组;同样,能力减弱时,也应该采用降级处理,C组可降到B组,B组可降到A组。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主动练习刻苦练习,自觉达成课堂练习目标。当然,这种评价一定要有目标依据,如男子上肢力量练习俯卧撑项目,A组0~10次,B组11~20次,C组20次以上。女子A组0~2次,B组3~5次,C组5次以上。明确的目标依据和有效的组织,评价方法就有了更完善的保证。
2.6 学生成果展示
锻炼成果展示方法如下:通过一段时间(1个月或1学期)锻炼后,我们可以统计每个小组有多少人晋级,或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查看多少人达A、B、C、D级,对比上次登记情况,得出晋级结果。2人1组对比时可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比,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
2.7 锻炼注意事项
分层次教学注意事项:必须遵循力量训练基本原则。例如,在跳远教学中,学生锻炼了腿部力量,课课练就要安排上肢和腰腹力量练习,进行补充,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男生进行上肢力量练习时A组可选择的练习项目有对墙斜卧撑、静力性支撑,B组可练习俯卧撑、平板支撑,C组可练习卧撑推击掌,脚高头低斜俯卧撑。女生A组可练习对墙斜卧撑、对墙指卧撑,B组可练习静力性俯卧撑、单臂静力性俯卧撑,C组可练习俯卧撑、平板支撑。练习腰腹力量时,男生A组可练习仰卧举腿,B组练习仰卧起坐,C组练习平板支撑。女生A组练习仰卧举腿,B组练习仰卧车轮蹬腿,C组练习仰卧起坐。只有遵循力量训练原则才能保证学生训练有素、训练有效。
[ 1 ] 王霞. 分层次教学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J ].吉林教育,2010(4):85. [ 2 ] 姚霞.体育课堂教学中“课课练”设计的实践思考[ J ].中国学校体育,2011(6):93-94.
G807.2
A
1674-151X(2017)02-11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4.063
投稿日期:2016-12-15
2016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初中生游戏式力量素质课课练模式研究》(项目编号:闽教研[2016]91号MJYKT2016-2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廖志强(1974—),中学高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