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慧 吴瑾 杜振中 周子琳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23)
合作教学对女生瑜伽动作绩效及羞怯感影响的实验研究①
湛慧 吴瑾 杜振中 周子琳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23)
对112名选修形体瑜伽课程的高校女生进行合作体育教学的实验,以探讨合作教学对女生动作绩效及羞怯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合作教学对女生瑜伽动作绩效的提升以及羞怯感的降低,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2)采用相同专业合作的班级在动作绩效提升上,优于采用不同专业合作的班级;(3)采用相同专业合作的班级与不同专业合作的,在羞怯感的降低上无显著差异。
合作教学 动作绩效 羞怯感 瑜伽
合作教学起源于20世纪中期美国突破种族隔离的社会大背景,后在七、八十年代正式获得了专门的称谓,并发展为一种教学方法。尽管在称谓上各国对合作教学的命名有所区别,如:美国称之为合作学习,前苏联称之为合作的教育学,而我国则称之为合作教学论、合作教育等[1]。但合作教学的理念和操作实践在各国间均有着较为相似的认识。这一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势便是在摒弃以往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绩效思维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心理素质、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国内已有的大量研究均证实了合作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所体现出的优势。但是从研究范式和研究设计上看,仍有一些细节性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首先,大多数研究为理论性研究,其重点在于将源生于教育学中合作教学的观点、方法以及理论“移植”到体育教学情境中,以探讨合作教学在体育教学情境中的“本土化”问题;而依托于这些理论的实证研究却较为少见。其次,在部分实证研究中,研究结果即实验因变量的探讨仍为样本的运动绩效或动作绩效,相关的心理变量探讨较少;这一点有违了合作教学理念的初衷。最后,在研究设计上部分实证研究仅采用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简单组间对比;对于不同方式合作间的差异探讨较少。
有鉴于此,文章将通过教学实验的手段,将不同合作方式对学生动作绩效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以期为合作教学在体育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抛砖引玉。
表1 动作绩效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
1.1 研究对象
选取南京邮电大学选修形体瑜伽课程的3个大一女生班级,并随机分配为合作教学1班、合作教学2班和对照班。
1.2 研究程序
对合作教学1班与合作教学2班采用合作教学方法,对对照班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实验周期6周。此次合作教学方法的模式采用了学生—学生间的合作,合作1班采用同院系/专业合作的方式;合作2班采用不同院系/专业合作的方式。教学实验程序为:(1)教师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2)对整班进行瑜伽成套动作的授课;(3)
表2 羞怯感前后测的配对样本t检验
表3 不同教学模式对动作绩效后测影响的方差分析
注:***表示P<0.001,表中1=合作教学(同专业);2=合作教学(不同专业);3=对照组。由各小组根据人数自行商议将成套动作分解为若干环节,并指定每人承担若干环节的重点学习和示范;(4)每人依据分配的环节进行组内示范,其他同学跟做并相互纠错;(5)单一动作或环节练习完后,整组进行成套动作的完整练习;(6)教师对个人进行评分并进行心理测验。
表4 不同教学模式对羞怯感后测影响的方差分析
1.3 研究工具
1.3.1 动作绩效的评价
采用瑜伽成套动作组合,进行百分制评价。
1.3.2 心理因素的测量
心理因素选取了女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的羞怯感,羞怯感高的女生在体育课程学习时,会在态度和动机层面表现出降低;同时,在动作技能学习环节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动作技能的注意力,以及表象清晰度和动作的协调、准确性会出现下降[2]。
此次研究中心理因素的测量选取了Cheek&Buss(1983)编制并修订的中文版《羞怯量表》[3-4]。该量表共13个条目,单维结构,采用5点式评分,从1至5分别为“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说明羞怯感水平越高。此次研究中的a系数前测为0.94,后测为0.93,量表填答的内部一致性良好。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1.0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方差分析、相依样本t检验。
2.1 动作绩效及羞怯感前测的差异分析
女生瑜伽动作绩效及羞怯感前测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前3个班的女生在动作绩效和羞怯感上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3个班级的实验基础具有可比性。
2.2 羞怯感及动作绩效前、后测间的差异分析
表1为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班级动作绩效的组内对比分析。可见无论同专业或不同专业的合作教学班级,以及作为对照组的传统教学班级——其在动作绩效的后测结果上均显著高于前测,说明无论是合作教学亦或是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对于女生动作绩效的提升均是显著的(P<0.05)。
表2为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班级羞怯感的组内对比分析。同专业以及不同专业合作教学班级的羞怯感后测水平显著低于前测(P<0.05);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班级的羞怯感水平降低不显著(P>0.05)。3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女生的动作绩效或降低羞怯感水平上是否存有显著差异,将通过接下来的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对比予以验证。
2.3 不同教学模式对动作绩效、羞怯感影响的差异
表3为3种教学模式对女生动作绩效影响差异的方差分析。从结果中看:对于提升女生的动作绩效,两种合作教学模式均显著优于传统模式(P<0.05);而就合作教学模式间来看,“同专业班”要显著优于“不同专业班”(P<0.05)。
表4为3种教学模式对女生羞怯感影响差异的方差分析。从结果中看:对于降低女生的羞怯感,两种合作教学模式均显著优于传统模式(P<0.05);但两种模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1 合作教学模式对女生瑜伽动作绩效的影响
从此次教学实验的结果中分析:首先,无论是合作教学模式亦或是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动作绩效的提升均是显著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从理念和实践上相较于合作教学均有差异,但传统体育教学强调对动作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从而形成动力定型——这一点对于动作绩效的提升也是具有价值的。其次,从组间分析的结果来看,两种合作教学模式均优于传统教学,结合此次研究的程序和以往的教学实践,此次的合作教学设计有助于各小组形成并加强对成套动作中各个动作分解的清晰表象和动作衔接。最后,“同专业”的合作组要显著优于“不同专业”的合作组,我们推测是因为“同专业”的合作组学生在体育课程外针对动作的讨论上更为便利和频繁,有着更近的沟通距离,因此实际上是对动作在课外进行了更多的巩固与强化。
3.2 合作教学模式对女生羞怯感的影响
对于羞怯感的影响,特别是降低——两种合作教学模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而传统教学模式则不显著。结合之后组间对比的结果分析,合作教学模式对于羞怯感水平降低的主要机制在于其在对动作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这种交流主要体现在小组对动作学习的讨论、对动作学习的展示以及纠错与自我纠错上。这样一种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由于组内环境的非竞争和互助的特性,也使得学生减少了担心失败、怕做不好的顾虑。而对于羞怯感的降低,“同专业”与“不同专业”合作教学模式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笔者认为是因为此次实验的样本在课堂内已经有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接触,尽管不同专业,但是已经比较熟悉。未来应选择刚开始瑜伽课程学习的样本(不同专业间比较陌生),以进一步支持或拒绝这一假设。
3.3 研究存在的不足
作为一种尝试性质的研究,此次实验中仍有几点不足需要阐明,以为后续研究进行提醒或完善:首先,此次教学实验分组的尝试是将成套动作的环节与各组人数进行匹配,但是由于各院系/专业选修人数的不均等,便会造成个人在分配到具体动作的数量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否造成实验结果的不稳定,是需要进一步予以验证的问题。其次,此次研究的实验周期为6周,这是根据此次成套动作学习所需的基本时间来确定的,但仍然属于经验主义。更长或更短的实验周期会否影响到实验结果,这也是今后应当予以进一步验证的实践问题。最后,此次实验中选择的心理变量仅为羞怯感,未来应考虑将一些常见的其他心理变量纳入实验——如运动自我效能、焦虑等,从而丰富实验的结果。
[1]曲新艺.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引入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5):106-109.
[2]郭艳华.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羞怯心理的分析与对策[J].运动,2012(2):122-123.
[3]Cheek J M.The revised Cheek and Buss shyness scale[D].WellesleyCollege,1983.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6-249.
G807
A
2095-2813(2017)06(c)-0124-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124
湛慧(1985,3—),女,汉,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