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抄袭的三大原理和五个规则

2017-07-18 11:12余飞
电视指南 2017年7期
关键词:原理逻辑规则

文 余飞

飞说不可

鉴定抄袭的三大原理和五个规则

文 余飞

要对两个文本的同一性进行宏观判定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其细分成一个一个情节点(有时会包含信息点),然后分析其情节点构成的独特逻辑链是否相同。这个过程需要遵循的是以下三大原理:

1、乱序原理

影视剧涉嫌抄袭小说或小说涉嫌抄袭小说的,不能僵化地按照剧本或小说展开的顺序与原小说展开的顺序进行比对,而应先提取双方内容中包含的情节点和信息点,再看两者有没有相似的点,而不论这些相似点出现在小说或剧本的什么部位。

如果剧本与剧本进行比对,因为可以用倒叙、闪回等方式重构和改编剧本,这种编剧的基本技法会导致相关情节点和信息点顺序发生变化,所以同样适用本原理。

2、逻辑链原理

基于“乱序原理”,有可能将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情节点或信息点挑选出来进行相应组合,达到与另一文本相似的目的,这将导致抄袭嫌疑扩大化,因此必须加以限制,引入“逻辑链”原理:

比对两个文本,不能简单地找到一个或几个情节点的设计雷同或相似(俗称撞梗)就认定为抄袭,必须是一方完整地或近乎完整地借用了另一方设计的、有独创性的逻辑链条才行。

逻辑链包括情节链、信息链、混合链。

情节链:由多个情节点构成,主要是指多个事件或动作相连组成的人物行动轨迹。

信息链:除开情节链之外的其他创作元素。比如“人物和人物关系”的设计:主要人物个性——周边关系——相关人物个性——主要人物前史——相关人物前史等。这些设计就能形成相当于情节链性质的独创性“人物和人物关系”设计。它不包含动作和事件,而是用相关元素组成一个相对独创的逻辑链条,并用该逻辑链条对某种核心创作元素进行描述,本人将这种多个信息点组成的设计称之为“信息链”。

混合链:情节与信息混合形成的逻辑链。这种情况在小说中可能会出现较多,比如说小说中可以用一段文字,一边介绍此人的性格特征、人物关系,一边描述此人正在采取某种行动,这就属于混合逻辑链。如果剧本对这种设计进行抄袭,很可能就是描写剧中人一边进行某种行动,一边用字幕或画外音介绍他的性格特征、人物关系等 。

3、归纳适用原理

本原理是在琼瑶诉于正案时提出的,完整表述为“一种归纳,两种适用”,是基于逻辑链原理的操作方法:为了判定两个文本是否涉嫌抄袭,可以尝试将双方的某一段相关情节链或信息链用同一种表述方式归纳出来,如果能达到“同一种归纳,两种文本都适用”的效果,那就能判定有抄袭嫌疑。

但是,很多时候,两个文本并没有全面、系统的抄袭行为,而是一个文本仅抄袭了另一个文本的一小部分内容或设计,或者一个文本抄袭了多个文本的不同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用以上三大原理判定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种局部抄袭的判定,用以下五个规则进行细部比较,基本上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果。

规则一:立意可用,创意不可用

立意和创意两个元素,是一个作品的灵魂与个性之所在。立意有时候是可以借鉴的,但是创意是不能轻易借鉴的。

我们拿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人生》作例子,它的立意大概可以说是“用一种比较欢乐的手法来表现一种悲惨的现实”。这个我们的创作中比比皆是,很多人都使用过。

但是与立意相匹配的创意,就涉及到具体的方式、方法,就是需要回避的东西了。《美丽人生》的原始创意是一个父亲在纳粹集中营以“骗他的孩子说这是做游戏”的方式,来回避苦难的生活,最后父亲遇害了,但孩子一直保持欢乐的游戏心态直至得到拯救。

这个创意是不能借用的,因为它有非常鲜明的独创性、唯一性。

规则二:目的事件可用,桥段不可用

目的事件是什么?比如说要让一个人死,这是一个目的,同时要匹配一个事件来完成。这个事件就叫目的事件。

拿《英国病人》举例:目的事件是要让女主人公死去。用什么方法来让她死呢?

影片中设计的具体桥段是:她已经身受重伤、没法儿移动的时候被放在一个黑暗的山洞里,静静地等待着她的情人到外面找人救她,结果她的情人被当作间谍抓起来再也回不来了。她只能缓慢、孤寂、恐惧、绝望地死去,而她的情人,只能在监牢中忍受百爪挠心之痛楚。

这个很明显,“让一个女人死”这个目的事件我们都可以用,想弄死一个人这在很多戏里都有,这个事件我们借鉴不可能说是抄袭。但是,《英国病人》里让女主人公死去的具体设计,这个桥段非常震撼人心,而且具有其独创性,世人皆知,你就不能再简单借用了。

规则三:人物与人物关系不可同时用

人物和人物关系的设计,比如说《家有九凤》,这是一家人有九个孩子,你说这个人物关系可以借鉴吗?肯定是可以借鉴的,因为我们有《八兄弟》,《八兄弟》跟《家有九凤》其实是同样的人物关系。

人物的设计也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亮剑》里的李云龙,其实有很多跟风借鉴写这种比较有个性的军旅人物的,你不能说人家抄袭了你的人物设计。

所以,人物和人物关系都是可以借鉴来用的,但是这两个元素不能同时借鉴。

如果你既用了别人设计的这个人物形像,又用了人家的人物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一般来讲是有排他性的,你就会涉嫌抄袭。

比如,你用了《家有九凤》这九个女性人物的特点,同样的性别,同样的人,同样的个性;同时又用了这九个人的关系,也是姐妹关系——两相重叠对应,不判你抄袭都难。

规则四:核心事件和结构不可同时用

核心事件是全剧或者一集里面的主要事件,这个事件会直接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比如《温州一家人》这样的戏,一个卖了家产去城里拾荒的农民,他在城市的奋斗过程——这个核心大事件,可不可以借用?

可以。

但同样的核心事件,你要用什么样的结构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是个敏感问题。

比如《温州一家人》是分两条线讲这个故事的,这是比较独特的,一个国内,一个国外,分两条线同时展开来讲。

这种结构方式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肯定也有别人这样写过。你要借鉴这种结构方法,也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你既用了“父亲逼女儿离家苦读,自己拾荒奋斗”这个核心事件,同时又用了国内、国外两条线完全不相干的结构方法,这就显而易见是抄袭了。

余飞

著名编剧,主要作品为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案六组》(第三、四部)。现任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电影家协会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规则五:细节和台词不可用

细节和台词,这两个元素相同很容易被认定为抄袭。比如“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除非你标明是引用,否则你能直接用吗?肯定不能。

再比如一些生动的细节:电影《美国往事》里,小帕特西买了樱桃蛋糕去佩姬家求欢,但恰遇佩姬在洗澡。帕特西在忍受性欲的时候,还要抗拒蛋糕的诱惑,最终,他由少至多地吃掉了蛋糕,放弃了求欢——这种细节你如果想借用,太容易被人逮住了。

细节、台词,它是组成戏剧最基础的元素,是人物直接说话、动作的最小组成部分,这种元素的借鉴要非常谨慎,以免涉嫌抄袭。

因为抄袭比对的复杂性,以上原理和规则并非百分之百精确的公式。误差是绝对存在的,所有判定过程和结果只是给当事双方、公众和法院一个参考。

猜你喜欢
原理逻辑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让规则不规则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