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提问对语文课堂的优化探究

2017-07-17 10:12林林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孟浩然预设小说

林林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而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完善。

那么,怎样的提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并有效实现课堂生成呢?我校开展了“313”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以此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抓手。

一、问题预设要紧扣教学目标,层次清晰,具有逻辑性

一切教学任务、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313”中的“1”即一个核心,就是教学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通过“三研究”(研究课标、教材、学情)及“三环节”(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合作互动、课后检测落实)来落实。其中问题的设置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判断课堂提问预设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就是“预设问题与学科教学目标直接相关”。那么,怎样的预设问题才是紧扣教学目标的呢?

下面我以王俊毅老师执教《骑桶者》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王老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多重主题所起的作用。2.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的真实的有机结合。

第一个教学目标是这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王老师是这样设计问题,层层突破的:

层次一:问题1现实世界里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赊煤故事是怎样的?

问题2如果是这样的故事,表达什么主旨?

层次二:问题.小说中加入了“骑着空煤桶”“飞翔”,结果是,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主旨的表现有没有变化?

层次三理解本文虚构之内涵。

1.在这篇小说里,卡夫卡突破生活真实的虚构是什么?——骑桶飞翔

2.聚焦本课重点探究“飞翔”的意义。

对小说深层内涵的解读:沟通的无效造成人的孤独和异化,无法逃避。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呢?从看到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认为这篇小说揭示了一个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从没看到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认为这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一贯的主题认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小說多元主题的问题至此解决。王老师的问题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二、问题设置要紧贴学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能充分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预设时考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主体的问题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达到以上要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问题从学生中来。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是不敢问、不想问、不爱问、不会问,学习状态极其被动。所以,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而我校学案中的重要环节——“疑点反馈”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学案是我校“313”教学模式改革的载体,“疑点反馈”是预习指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自主预习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不仅为教师的课堂问题设置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教师在备课时更有针对性,上课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方式,保证了问题的设置符合学情.更可贵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得学生自发产生了学习目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后怎样整合归类,提炼出核心问题,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呢?

以本人执教人教社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为例:

首先,在预习时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料(作者孟浩然简介、孟浩然的另一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闻一多的《孟浩然》),给学生提供发现探究的资源。

其次,问题导入,激情引趣,并用明确的语言给出预习提示:中国古代诗歌有两座高峰,一座是浪漫主义高峰——诗仙李白,一座是现实主义高峰——诗圣杜甫,这两座让人仰望的高峰,一仙一圣却有一个共同的偶像,这位偶像就是孟浩然。今天咱们就学习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看看他有何过人之处,请同学们结合资料链接阅读这首诗,可从宇词、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写在学案的“疑点反馈”处。

再次,收集分析整理学生的问题,整合出主问题。经过整理,我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类,有针对语言文字的,如“‘鹿门月照开烟树中的‘开是什么意思?”有针对风格技巧的,如“没看出这首诗用了什么特别的艺术手法,觉得挺平淡的,既没有李白的雄奇飘逸,也不如杜甫深沉,它到底好在哪里呢?”也有针对思想情感的,如“孟浩然为什么会觉得寂寥?他不是想要归隐吗?”

这些问题其实就是文本的重点难点,同学们的问题直指要害,非常有价值,这些问题解决了,这首诗就学好了。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高水平思维

语文课堂更是发展学生高水平思维的有利平台。用好这一平台,开放式提问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的重点正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技能.从而为他们培养创新思维与拓宽思维空间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上文中我教《夜归鹿门歌》中导入阶段的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资料链接阅读这首诗,可从字词、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正是问题的开放性才激发了学生探究质疑的兴趣,开拓了思维,才会生发出那些有质量、有深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在现场教学中生成与课堂核心内容相关的问题。

开放性的提问开拓了学生视野,激活了学生思维,改变了“教”“学”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创新和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孟浩然预设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春晓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文学小说
春晓
不在小说中陷落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