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阅读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但是学生课外阅读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缺乏针对性的组织与指导,甚至有的学生课外阅读被大量的快餐文化取代,学生出现了阅读危机。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只拘泥于课堂有限的语文知识的传授,对与课外阅读的指导无从入手,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都疏于研究探讨。
所以我们在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全体学生,开发出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较强的课外阅读的校本课程,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与各位同仁交流与共享。
一、立足国学,瞄准经典,养心育魂——国学经典课外阅读读本
课外阅读读本首先要面向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中华民族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精神的起源,因此沉淀了几千年的国学经典是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宝库。国学经典既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扎实的文言功底,引领学生领略传统经典的魅力。因此课题组首先定位于开发系列性的国学读本。那些国学经典内容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哪种形式的选编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组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究。不同年级国学经典读本内容选择和阅读形式如下:
初一年级学生由于尚无文言功底,在实验班,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诵读《蒙学十篇》,精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神童诗》《小儿语》《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等精典句段开展每日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篇目精选出来,开展了蒙学诵读展示。课题组成员将学生喜读乐读的篇目进行汇总,形成《蒙学精编》。
初二年級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选读“四书”“五经”,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篇目精选出来,课题组成员进行汇总形成《四书精选》《五经精选》的编选工作。
初三年级全体课题组教师推荐学生通读或精度《菜根谭》《古文观止》《道德经》《孙子兵法》《曾国藩家书》《史记》《资治通鉴》中自己感兴趣的一本,并结合百家讲坛等名家的讲座加深理解,重在读有所得,能简单地进行批注,形成读书笔记。将国学经典的课外阅读由诵读到精读再到深读,探究出适合学生阅读心理的课外阅读内容。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探究哪些经典名句适合初中学生易诵读,探讨怎样的课外阅读方式既能学生培养良好扎实的文言功底,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这就要求课题组教师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将经典与趣味融合在一起使得经典阅读丰富多彩。
二、面向生活,关注报刊,慧眼观天下——报刊精选课外阅读读本
走进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抓住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这是极好的课外阅读契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多彩的报刊无疑是最鲜活的课外阅读的课程资源,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因此,我们开展了如下探索。
老师组织学生,学生自主合订《人民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燕赵都市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等报刊,学生坚持每天读报进行新闻综述整理、优秀文章简报整理。教师研究哪些报刊内容适合作为初中校本课程内容,怎样利用该课型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探究学生如何吸收鲜活的、时代感强的报道精髓,探究怎样借助读报课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考力、表达力及创新思维。
通过一学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跟踪报道非常感兴趣,学生争当新闻播报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力。学生的剪报做得异彩纷呈,尤其是对各大报纸的新闻评论非常感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将近三年的典型评论进行了精选。
三、走进现当代名家名篇——现当代名家散文精选课外读本
中国现当代名家名篇反映的生活和时代背景比较容意理解,初中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更容易完成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从而实现精神上的引领。因此教师分年级开展了现当代经典名篇课外阅读读本开发的研究。
初一年级,课外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刘墉《萤窗小语》、毕淑敏《我很重要》等作品,学生以朗诵的形式展示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实现与名家的心灵对话。
在初二年级,组织学生推荐、自主阅读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余秋雨《文化苦旅》、史铁生《我与地坛》、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龙应台《目送》等当代散文精品,组织学生做好点评,并就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全班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实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发现学生喜欢阅读的作品,实现课外阅读校本资源的开发。
在初三年级,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名人传记,政经文商艺均可作为选择范围,教师不做推荐,重在观察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与名人对话,与伟人握手。课题组教师通过调研,组织学生完成了名人传记推荐篇目。
当然,课外阅读资源无比丰富,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如何开发出具有科学性、时效性、系列性的课外阅读读本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