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

2017-07-17 11:17邓学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本目标语言

邓学东

一、慧眼识珠,找准阅读教学之路

1.细致深入地解读文本,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首先,教师要“裸读”文本,与文本准确对话。要细读文本语言,进行品味、感悟和体验。其次,教师要循序渐进,与文本深度对话。要贴近文本,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由浅入深品味解读,发掘文本内涵。再次,教师要多角度审视文本,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必须多维感悟文本内涵,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提取其养分捕捉文本的闪光点、探究点,充分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2.确定教学内容,要紧扣文体特征和文本特点

不同文体有不同特征,因而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如文言文阅读教学要落实文字、文学、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小说阅读教学要关注情节、人物、主题等内容。另外,教师还要关注“这一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的独有特点。文本特性既带有同类文体的共性特征,又有其独特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在依据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发掘每一篇文本的个性特点。

3.确定教学内容,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教师确定教学内容不仅仅要关注“教给学生什么”,还要考虑学生“想学什么”。要关注学生的既有与需要,也要研究学生的可能与期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能力,对教材内容作恰当取舍,使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点亮目标灯塔,指引学海航程

1.通盘考虑,顶层设计

教师应依据课文在课程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承载的学科任务,宏观把握语文课程目标,以课程目标为总纲,紧紧围绕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紧贴学生实际,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2.教学目标要简明而有弹性

一篇课文,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能力也很多,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全部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大胆取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合学生完成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预留生成空间,保持预设的弹性,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空间。

三、灵活地组织“学”,奔向阅读教学大道

1.借“先学”启动课堂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课前自学,或者把课堂教学时间让出一些给学生自学,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些预习题。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学生带着课前预习时对文本的兴趣和困惑等进入课堂,教师组织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切入,启动课堂,就学生的困惑、问题等关注点,进行探讨交流。

2.以“问题”驱动课堂

以“主问题”为抓手。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与疑难,对教学的重难点了如指掌,利用关键的、统领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学习。用问题链串起学生活动。以问题为纽带,将学生解读文本存在的疑点、难点巧妙串联,教师相机对学生导疑、导思、导辨。将学生问题生成为教学资源。教师应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把问题尽可能生成为课堂教学资源。

3.用语言活动推进课堂

重视思路梳理。阅读教学要重视整体阅读,要重视文章思路脉络的梳理。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善于抓住中心句、关键词,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进行概括,读出作者的思路,读出文章的脉络。内容与形式并重。对文本的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要思考作者是怎样写的,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咀嚼重要的语言点。一般来说,文章都有关键的语言点,有生动形象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有富有深刻内涵的段落等。对这些重要的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领会其妙处,学习其方法,积累其语言。

4.不拘一格地“学”

根据文本内容,学情特点,灵活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也可以合作探究,可以对话互动,也可以读读写写:可以问题探究,也可以情境表演等。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将学生的问题回掷给学生探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提炼。总之,不论运用何种方法,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四、“教”而有方,找寻阅读教学捷径

1.优教导学

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教师要善于化繁为简,从小、精、妙处着手,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从语文教学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根据所教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导”,为学生有效的“学”架设桥梁。以问题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在启发和诱导中提炼规律性的东西。

2.智慧调控

学生自主学习,但教师要精心组织。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全程调控,自始至终参与到讨论中去。合作学习需要每个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互动学习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但要把握好探究的度。

3.顺学而导,捕捉生成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始料不及的生成情况。面对这种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对学生的问题做出价值判断,灵活地转变教学预设,通过顺应学情的引导,使精彩生成的价值最大化。另外,教师要善于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成时间,设计弹性教学环节,为不可预约的生成留下空间。

4.适时适宜地运用背景资料及教学资源

当学生对文本理解遇到困惑时引入背景资料,能有效地发挥其助读作用。背景资料的利用应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呈现,适度取舍。只要有助于文本解读的需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助于文本探究的深入,可以随时引入。对背景资料可以是设置悬念引入,也可以是故事引入,方法灵活,不一而足。

5.合理把握时间和留足思维空间

教师对课堂时间要科学安排,合理分配,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导入要快、简、准。教学语言简洁,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要保证学生的阅读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把文本读透。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充分“留白”,智慧等待,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讓他们独立思考,大胆的进行思维碰撞。

猜你喜欢
文本目标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