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平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指导,大部分农村留守幼儿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在与人交往时骄横霸道、随心所欲。同伴比父母之外的监护人更能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要。因此,教师应积极构建和谐交往平台,指导留守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利用“同伴”资源,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帮助留守幼儿养成乐于与人交往、互助、合作和分享的品质,是我们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尝试利用幼儿同伴资源,借助“幼儿同伴”这一特殊群体,培养特殊群体——留守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为留守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良好环境,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培养交往意识
1.创设良好交往的心理环境
培养幼儿交往的前提就是建立民主、平等、支持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理解幼儿,以平等的态度来和幼儿对话、交流,特别是留守幼儿,由于缺乏安全感,存在不敢或者不想交往的现象,教师更应接纳、理解他们的需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接纳同伴并被同伴接纳,增加交往的机会。
其次,帮助幼儿建立平等、友好的同伴关系,民主、和谐的班级人际氛围、班级文化,让留守幼儿体会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不会因为“留守”受到同伴的歧视,并积极地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如采取合适的方法引导全班幼儿交流情感,表达友谊;在集体面前多夸夸留守幼儿的优点,这样有利于留守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
2.创设开放、丰富的物质环境
蒙台梭利提倡,要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发展。我们的分享活动则正是这样的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农村留守幼儿大多是隔代监护,农村的老人存在自私、不善交往的特点。因此,不少孩子也表现为对自己的玩具、物品特别爱惜,不愿与小伙伴分享,甚至在活动中与同伴争抢玩具。在分享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来影响留守幼儿:暗示大胆、自信、交往能力较强的幼儿主动与留守幼儿交换玩具,并鼓励胆怯、害羞的幼儿参加到活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使幼儿对这一活动非常喜爱。另外,我们还组织了“过集体生日”“到好朋友家做客”等活动,让幼儿体会到由分享带来的快乐,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培养初步的交往意识。
二、为留守幼儿构建交往平台,积累交往本领,提升交往技能
当下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与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很少,特别是留守幼儿,其监护人年龄大了,教育观念滞后,会忽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提供机会,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留守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其获得愉快的交往经验。
1.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自愿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与同伴愉快、频繁交往。我园虽然身处农村,但我们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幼兒,尽力增加幼儿间交往的机会。如“三香斋茶干厂、馨蒲超市、馨蒲合作医疗站”等等,在这些游戏活动区中,幼儿充当了各种各样的角色,自觉地、自然地去和熟悉(同伴)而有些陌生(游戏中的角色)的人进行交往。
2.集体教育活动
采用集体教育活动的形式时,要尽量减少老师的干预,创造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加强幼儿间的相互教育,以培养其交往意识,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我们正在推行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就能为那些性格内向的、不善交往合作的留守幼儿提供机会:教师提供给幼儿“有形”或“无形”的活动单,充分利用同伴资源,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合作交往意识。如音乐活动《我们合作来跳舞》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舞谱,让幼儿自由分组、排队形、编动作等等,幼儿利用同伴间的资源,自主合作完成了舞蹈。在一次次的小组合作活动中,幼儿从同伴那里获得了交往经验,增进了交往意识。又如在每周五下午的“幼儿社团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主选择,参与舞蹈、歌唱、绘画、表演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有话可说,交往的机会增多了。
3.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中发生的交往是真实的、自然的。教师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要以培养合作交往为目标,善于观察,及时发现留守幼儿交往的缺陷,运用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合理运用同伴的榜样、示范作用,如让幼儿“强弱搭配”进行组合,一起到其他班上去借东西,为小朋友讲故事,轮流当值日生,在能力强的在榜样的带动下,幼儿的交往是自觉、自愿、愉快的;发挥留守幼儿的特长,让他们分发餐具、课堂用品,午睡前后互相帮助穿脱衣服、系扣子等,获得交往经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家园配合,共同开发幼儿同伴资源,提升幼儿交往技能
1.以亲职教育活动为途径,帮助留守幼儿临时监护人走出认识误区
幼儿园的亲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家长明白交往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作为临时监护人的祖辈,他们觉得带孩子的责任重大,我们通过“家长园地”“留守幼儿监护人座谈会”“班级网站”等亲职教育活动向家长作了有关这方面的宣传。重视和幼儿的沟通,经常提醒、及时指导幼儿与邻里进行恰当的交往。
2.组织丰富多样的家园活动,增加同伴交往机会,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
每年幼儿园通常都会组织一些庆祝活动,但往往是少数能力强的幼儿在唱主角,幼儿的参与性、自主性不是很强,少数留守幼儿的参与率更小,在活动中得到发展的机会更小。我们就试着组织留守家长带着孩子参加游园活动,比如,可以让留守幼儿的爷爷、奶奶来园给孩子们讲端午节的由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然后协商分工合作,一部分家长和幼儿准备裹粽子、插艾叶的乡土材料,一部分家长和幼儿布置节日环境……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靠幼儿自主的体验和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教师应做一个有心人,针对留守幼儿的特殊性,进行悉心指导,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