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AM的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2017-07-17 15:31黄传慧明均仁
现代情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技术接受模型移动用户结构方程模型

黄传慧 明均仁

[摘要]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情报学、经济学、行为学等相关理论作为基础,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引入移动设备可用性、信息服务机构权限、用户学历结构、信息质量、信息服务机构环境等因素,构建移动用户学术采纳模型,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假设。在问卷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信息质量显著影响学术用户使用态度,移动设备可用性和信息服务机构权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术用户的感知易用性,用户学历对用户使用态度影响明显,信息服务机构环境也是影响用户使用态度的重要因素,模型对于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具有较好的解释度。

[关键词]技术接受模型;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6.013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6—0080—06

在移动技术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信息服务机构如何提高移动信息服务水平,必须关注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国内外学者对于采纳问题的研究通常分为组织和个体两个层次,本文学术采纳行为是指移动用户个体对学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行为。如何使潜在用户接受并使用移动服务?哪些关键因素影响移动用户的学术采纳行为?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信息服务机构应采取哪些针对性的措施和服务?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信息服务机构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移动服务过程中的不足,对信息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将在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引入移动设备可用性、信息服务机构权限、用户学历结构、信息质量、信息服务机构环境等因素,构建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对每个因素加以分析,以期找到影响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的关键因素,形成相关研究成果。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有关“移动用户学术采纳”的研究,而从研究内容上分别以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上两个角度对文献进行归纳,考虑到与本文研究内容的相关性,重点梳理和分析题名中包含“移动用户学术采纳”关键字的文献。

国内研究主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移动用户学术采纳在金融、证券等领域的研究。如李志宏等针对用户对移动证券采纳意愿不高这一现实问题,构建了移动证券用户采纳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对用户采纳移动证券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②影响移动用户采纳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如郑称德等从消费者感知价值和自我效能感的角度,以基于价值的采纳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调研问卷方法研究了影响消费者移动购物意图的若干关键因素。③移动服务用户采纳模型和方法研究。例如邓朝华在移动商务应用对象的基础上将移动服务分为基于个人的应用和基于企业的应用,利用结构化方程模型分别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④从顾客感知价值的角度研究移动用户采纳行为。如周涛等从收益与成本2个方面,考察了影响用户感知价值与信任的因素。对收集的有效样本数据采用SEM分析中的LISREL软件进行分析。⑤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如杨艳妮等以技术接受整合模型TAM3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及实践现状,构建移动图书馆APP的用户采纳模型。

2)国外有关“移动用户学术采纳”的研究,研究主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情景的研究。如Dey认为情景是“处于某个场景中的对象进行特征化的任何信息,对象可以是人、地方、相关联的应用程序或用户”。②理论基础和模型构建研究,如Davis等在1989年提出的技术采纳模型被广泛接受,用于各种信息技术的采纳问题研究。③在相关领域应用研究。如Markus Aittola等提出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如Seeholzer和Salem采用焦点小组方式探讨高校学生对移动网站的期望;Paterson和Low通过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分析移动设备对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态度、行为变化的影响。④移动用户采纳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如Kim等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移动支付用户的关键影响因素。

通过对国内外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移动用户学术采纳研究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移动用户服务已广泛应用到商务、旅游、教育等各个领域。而国内在信息服务机构领域移动用户学术采纳研究略显单薄,有待深入、系统的成果不断出现。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已成为移动用户采纳的普遍研究方法。除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外,新的视角影响因素、新方法的研究值得关注。

2本文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对移动用户的学术采纳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比较丰富,涉及到情报学理论、经济学理论、行为学理论等。

2.1情报学理论

本研究涉及到的情报学理论主要是技术接受模型,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被证实是一个能用于用户采纳行为研究的强有力的模型。可利用TAM模型來解释影响信息服务机构移动服务学术采纳的主要因素和路径关系!。鉴于信息服务机构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的特殊性,本研究将相关学科的理论进行综合,引入信息服务机构移动用户学术之采纳行为相关研究变量来构建理论模型,对信息服务机构移动用户的采纳行为和意愿加以解释,同时给出问题解决的办法。

2.2经济学理论

本研究涉及到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网络外部性理沦(Network Externality),Katz和Shapiro于1985年正式提出网络外部性理论,认为用户从产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效用并不一定完全取决于产品或服务本身,有时会随着使用这种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因其他用户也使用该产品或服务而产生效用的特性,叫做刚络外部性,信息服务机构移动用户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

2.3行为学理论

本文研究涉及到的行为学理论主要是期望理论和动机理论,期望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信息服务机构用户对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励因素的研究,通过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用户通过对外界的刺激,促使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动机理论常常被用来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比较流行的动机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利用动机理论可以解释用户到信息服务机构查询文献信息的意图和个性化兴趣偏好。

2.4社会学理论

本文的社会学理论基础包括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本文利用社会网络理论主要用来解释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获取、社会网络关系对知识传递的影响、社会网络推动知识创新等理论分析;利用社会认知理论主要来解释外部环境对信息服务机构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的影响。

3模型构建

3.1本文基于的TAM模型

本文根据对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认为Davis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移动用户学术采纳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证实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汪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用户采纳行为显著正相关,决定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行为意向。外部变量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来影响用户的使用态度。其基本假设为:用户对技术使用的态度越是积极,使用技术行为的意愿就会越强烈,技术的接受度就会越高。如图1所示:

3.2基于TAM的移动用户学术采纳的模型构建

通过对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研究的文献梳理,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本模型,结合图书馆移动学术信息服务的特殊性和服务对象的差异性,加入移动设备的可用性、信息服务机构的使用权限、信息质量、用户的学历结构、信息服务机构环境变量,综合考虑影响信息服务机构移动用户学术采纳的关键因素,以弥补技术接受模型在本研究中的不足,本文基于TAM的图书馆移动用户采纳的模型构建如图2所示:

3.3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假设

下面分别对影响信息服务机构用户学术采纳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研究目的、文献回顾及模型的构建,本文将在用户采纳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其它理论中的关键因素,详细阐述因素内容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路径,提出以下假设:

3.3.1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之间的关系

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TAM的核心变量。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从技术因素来分析用户对新技术的接受意愿,当用户感觉到信息服务机构移动学术信息服务越有用时,实际使用就会越多;当用户感觉到移动学术信息服务非常方便使用时,而且不需要很复杂的技术因素,用户就会越满意;用户感觉信息服务机构服务越有用,就会更多地利用信息服务机构。感知的易用性会影响到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易用性越高,感知的有用性就会越高。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使用态度;

H2: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使用态度;

H3: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3.3.2感知有用性和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

如用户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用户利用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移动服务,随时随地使用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查阅图书馆文献资料,而且获得的信息又非常有价值,就会节约很多时间,高质量地完成论文从而更多地使用信息服务机构。

H4: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行为意向;

3.3.3移动设备可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之间的关系

信息服务机构的是否支持移动设备使用极大地影响用户使用积极性,信息服务机构绝大部分用户都是移动用户,是否支持WiFi、上网的速度、流量的费用、上网的范围都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如果信息服务机构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移动设备使用,则用户满意度越高,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5:移动设备可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H6:移动设备可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

3.3.4信息服务机构使用权限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之间的关系

很多信息服务机构设有使用权限,例如高校图书馆只对本校师生开放,而且免费使用,没有权限的用户感受不到图书馆的价值,有权限使用图书馆的用户才会感受到图书馆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7:信息服务机构使用权限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H8:移动设备可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

3.3.5信息质量与使用态度的关系

用户使用信息服务机构的移动学术信息服务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获取高质量的学术信息资源,用户必须通过信息服务机构获取专业化的学术信息资源,用户如果能在信息服务机构高效率地获取高质量的信息资源,用户就会主动积极地使用信息服务机构,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9:信息质量正向影响使用态度;

3.3.6用户学历与使用态度的关系

信息服务机构不是大众化的商业机构,是为特定人群的特定需要而建立的,例如高校和科研机构图书馆,用户一般都是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大都具有高学历。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0:用户学历正向影响使用态度;

3.3.7信息服务机构环境与使用态度的关系

用户使用信息服务机构是脑力劳动,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心理学表明,人是能够受到周圍环境暗示的,优雅舒适的环境可以让用户心情愉悦,集中精力高效率地进行脑力劳动,用户更愿意使用舒适度高、环境好的信息服务机构。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1:信息服务机构环境正向影响使用态度;

3.3.8使用态度与行为意向的关系

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用户的使用态度高度影响用户的行为意向,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2:使用态度正向影响行为意向。

4数据采集

4.1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文主要研究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涉及到10个变量,其中,核心变量包括感知有用、感知易用、信息质量、使用态度,调节变量包括用户学历、信息服务机构环境。本研究主要采用Davis所设计的问项来设计问卷,并针对移动用户的特性进行修改,其中,感知有用、感知易用、信息质量、使用态度均有5个问项、除调节变量外,所有的核心变量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被测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在1~5之间进行选择,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

4.2预调研工作

为了验证理论模型中涉及的变量因素是不是真实存在,在问卷设计发放之前,通过对被访问的用户进行了面对面的预调研工作,保证问卷内容设计合理,各个变量因素表达清楚。访谈的用户样本如下,高校教师6人、博士生1人、硕士生3人、本科生5人,共计15人。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引导他们谈谈影响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的因素,开放式的问题设计如下:

1)您知道移动用户学术采纳吗?是否使用过信息服务机构的移动服务?

2)您有信息服务机构的使用权限吗?是否因为权限问题放棄过使用信息服务机构?

3)您觉得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资源有用吗?您觉得信息服务机构的移动信息服务好用吗?

4)您的学历是什么?您周围的普通市民是否使用信息服务机构?

5)您对信息服务机构的舒适度满意吗?信息服务机构环境是否会影响你使用?

6)您心目中理想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您向周围的人推荐过他们使用移动学术服务吗?

问卷发放时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选择了武汉部分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历时1个月,发出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5份,问卷回收率95%,剔除无效问卷后整理和分析,得到有效问卷273份,问卷有效率为91%。

5数据结果分析与模型测试

5.1信度检验

信度又称可靠性,用来衡量问卷的可信程度,主要检验问卷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信度系数是衡量问卷结果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本文采用Cronbach α值来测量问卷的信度,对各个变量进行α信度检验。测验的信度系数达到多高才可以接受呢?理想的情况是信度系数为1,但这是不可能的,一般认为,信度系数在0.9以上,表示信度极佳;信度系数在0.8以上表示信度高;如果在0.7以上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低于0.7,问卷就要重新设计了。表1显示了本文的Cronbaeh α值都在0.7以上,问卷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2效度检验

效度是指问卷的有效性和精确度,主要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在内容效度方面,本文研究模型所设计的变量,是在分析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置的,因此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下面主要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本文采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来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先进行Kaiser-Meyer-Olkin(KMO)测度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Bartlett球形检验),KMO给出抽样充足量的测度,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是否过小,Barden球形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是否是单位阵,如果是单位阵,则表明不适合采用因子模型。一般来说,当KMO的值大于0.5时,则适合做因子分析,小于0.5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KMO的值为0.721,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的近似卡方为684.538,自由度为289,量表总体上有效,变量对应的问项不做调整。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各个变量的问项做因子分析,每个变量的荷载系数都大于0.6,问卷具有效度,适合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确认了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后,本文采用AMOS18.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采用最大似然估计的算法验证理论模型中提出的假设。模拟拟合指标如表3所示。

从检验结果拟合度来看,其中RMSEA、SRMR略高于临界值,但尚可接受,出此之外其它拟合指标均符合要求,可用于研究假设的检验。模型路径检验结果如图3所示。

表4显示了每个假设的具体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假设H1: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使用态度(β=0.158,P<0.001),得到支持;假设H2: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使用态度(β=0.134,P<0.001),得到支持;假设H3: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β=0.148,P<0.01),得到支持;假设H4: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行为意向(β=0.389,P<0.1301),得到支持;假设H5:移动设备可用性正向影响感态知有用性(β=0.071,不显著),不支持;假设H6:移动设备可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β=0.382,P<0.05),得到支持;假设H7:信息服务机构使用权限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G=0.062,不显著),不支持;假设H8:移动设备可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β=0.523,P<0.001),得到支持;假设H9:信息质量正向影响使用态度(β=0.378,P<0.001),得到支持;假设H10:用户学历正向影响使用态度(β=0.118,P<0.05),得到支持;假设H11:信息服务机构环境正向影响使用态度(β=0.242,P<0.01),得到支持;假设H12:使用度正向影响行为意向(β=0.373,P<0.001),得到支持。

6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分析文献,建立了基于TAM的移动用户学术采纳模型,考虑移动设备可用性、信息服务机构权限等外部因素,除核心变量外,分析用户学历、信息服务机构环境等调节变量对用户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提出的假设绝大部分得到了实证支持,说明该模型对于移动用户学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具有较好的解释度。

本研究发现,移动设备可用性和信息服务机构权限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用户的感知易用性,信息服务机构为了提高用户满意度,可以考虑免费WIFI和扩大移动设备使用区域等措施;信息服务机构还要解决用户远程登录问题,例如用户在家里如果能方便登录信息服务机构查询下载资料,用户满意度会大大提高。本研究也发现,除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用户使用态度外,信息质量显著影响移动用户使用态度。实际调查中发现,高校里用户学历对信息服务机构使用态度影响明显,但本科生借书比研究生积极,研究生访问数据库比本科生积极。信息服务机构环境也是影响用户使用态度的重要因素。优美舒适的环境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信息服务机构,环境越好,用户使用态度越积极。

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从理论意义上来看,考虑了移动设备可用性、信息服务机构权限等外部因素,分析用户学历、信息服务机构环境等调节变量,比TAM传统模型更贴近实际情形,更为全面和严谨,扩展了现有理论视角;从实践意义上来看,对革新信息服务机构移动业务、移动用户学术采纳举措均有实际参考价值,从而改善用户采纳意图,提高用户满意度。

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在问卷调查过程中,由于高校师生最愿意配合,因此样本的选取主要以高校师生为主,尽管这一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考虑到研究成果的推广性,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扩大样本规模,提高样本的范围和随机性,这也是后续研究改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技术接受模型移动用户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TAM模型下外卖平台销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用户对移动网络服务偏好学习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