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金城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
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的新媒体阅读已经形成规模。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社会化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青少年每天在网上进行阅读的时间的增长率远高于其他人群,微阅读成为青少年课外阅读的新方式。[1]但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过程变得非常复杂,青少年对社交媒体信息的评价和甄别能力较弱,因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开展2015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着力保障未成年人的阅读需求,开展强素质、作表率等中小学生阅读活动。[2]本文以微信阅读为例,将杭州、兰州、包头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青少年社会化阅读(阅读动机、阅读频率、阅读时长)对阅读能力的影响,主要目的在于从阅读动机角度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提高青少年社会化阅读能力,为国家更好地优化社会化阅读环境、丰富社会化阅读内容和服务提供经验材料。
阅读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阅读强调多人在阅读过程中的互动和分享。国外研究表明,维基百科、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社会化媒体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理念,甚至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3]青少年社会化阅读主要目的依次是保持和他人接触,获得最新的新闻资讯,获得他人的意见与评论,了解流行趋势与获得相关信息的背景知识。[4]哈佛大学教育学家珍妮·查尔认为,中学生的阅读活动处于多重观点的阶段,阅读能力与阅读素养的培养尤其重要。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能力被认为是对文字的理解能力,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阅读能力不应局限在简单的文字理解,应该扩展为对“媒介”本身的理解能力,具体表现在对网络信息的定位和评价等能力,而甄别、评价信息的能力被看作是网络时代阅读能力的核心。[5]
大量研究表明,阅读频率、阅读时长等行为会受到阅读动机的影响,阅读动机具有多维的层次结构,包括好奇、无聊、情感抒发和社会认同等不同维度。社交动机是青少年开展社会化阅读活动的重要动机因素。[6]阅读动机对阅读行为与阅读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阅读能力对阅读动机也有着显著的影响。[7]贝克尔的一项长期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等阅读动机越高,阅读能力越强,阅读强度对两者的影响关系越具有调节作用。[8]近几年来,学者们开始重视儿童与中学生的数字化阅读,[9]特别是青少年的社会化阅读动机问题,但同类研究局限在社会化阅读频率、强度与阅读动机之间的关系,[10]鲜有考察社会化阅读与阅读能力,特别是与网络信息评估能力关系的研究成果。
由于阅读动机对阅读行为、阅读能力的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在以往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量表,包含信息获取、社会交往、个人发展、他人认同、情感抒发5个维度,共14个题项指标(如表1所示)。由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时难以获得被调查对象的真实阅读理解能力和网络信息评估能力,本文通过自我效能进行间接测量,阅读理解能力由问项指标“您具有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来描述。网络信息评估能力由“您能够辨别不同网络信息内容的质量差异”“您能够判断网络信息是在陈述事实还是表达观点”“您能够判断互联网上的信息和新闻的可靠性”共3个问项指标构成。所有问项指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测量,例如“您具有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问项由“1-非常不正确”“2-比较不正确”“3-一般”“4-比较正确”“5-非常正确”进行测量。
表1 社会化阅读动机量表各指标的因子载荷与信度系数
本文选择了杭州、兰州和包头3个城市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杭州教育方面比较发达,兰州和包头相比杭州则较为落后,这有助于发现地域差异对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可能影响。问卷分别在每个城市的6所中学的学生中进行发放,问卷在兰州和包头针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发放,在杭州向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发放,共发放2400份,收回问卷2123份,其中有效问卷1800份。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为SPSS21.0和AMOS21.0。
1800份有效问卷中,包头585份(高中生192人,初中生393人),兰州717份(高中生405份,初中生312份),杭州498份。高中生样本总计1094份(60.8%),初中生706份(39.2%)。男生样本806份(44.8%),女生样本994份(55.2%),样本在这些变量上的分布比较均匀。
从手机拥有率来看,拥有自己手机的青少年共1565人(86.94%),这为青少年社会化阅读提供了硬件保证。从社会化阅读行为来看,平均每天阅读不到1次的1384人(76.9%),平均每天1次的321人(17.8%),平均每天多次的95人(5.3%)。每次阅读时间在5分钟以下的1191人(66.2%),6~15分钟的391人(21.7%),16~30分钟的132人(7.3%),30分钟以上的86人(4.8%)。总体看来,三城市中学生微信阅读频率不高,阅读时长也较短。从阅读的信息偏好来看,偏好阅读消遣娱乐类信息的共506人,实用信息类302人,资讯新闻类268人,学习参考类289人,其他435人(如图1所示)。
图1 三城市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内容偏好
从三城市中学生社会化阅读动机的不同维度来看,信息获取与社会交往维度动机得分最高,个人发展和他人认同得分接近,情感抒发维度得分最低(如图2所示)。结合阅读偏好可以认为,信息获取是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最重要动机,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而社会交往动机已经跻身第二大动机,这体现出社交媒体对青少年阅读动机的重要影响。杭州青少年的情感抒发动机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的青少年,这与杭州青少年学习压力更大有直接关系。
图2 三城市青少年各维度阅读动机得分
5个维度的阅读动机在学生年级(高中、初中)变量上均具有显著差异。初中生在信息获取(4.07+0.82)、社会交往(3.93+0.99)、个人发展(3.56+0.96)、他人认同(3.47+0.98)4个维度均高于高中生(分别为3.98+0.85,3.69+1.06,3.32+0.99,3.34+0.97,),而在情感抒发维度上高中生(3.08+1.14)的动机高于初中生(2.92+1.18)。5个维度的动机在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信息获取、社会交往、个人发展与他人认同4个维度上高于男生,在情感抒发上略低于男生。每次阅读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青少年阅读动机最强,阅读频率越高,各维度的阅读动机越强。
从阅读理解能力和网络信息评估能力来看,高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网络信息评估能力均高于初中生,初高中生均认为自己的网络信息评估能力要低于阅读理解能力,这与事实是相符的,即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阅读与网络信息评估能力有更高的认识,而网络信息评估能力相比阅读理解能力也更难掌握。三城市中,杭州高中生的网络信息评估能力得分最高(如图3所示)。
图3 三城市青少年网络信息评估能力得分
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阅读动机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量表总的克朗巴哈Alpha系数为0.866,各指标的系数均大于0.7(如表1所示),对其数据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可靠地反映出青少年的社会化阅读动机。同时,阅读动机量表也具有较高的效度,从14个指标中可抽取5个因子,分别代表社会交往、信息获取、个人发展、他人认同与情感抒发5个维度。5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3.814%,各指标在对应维度上的载荷均大于0.5。
青少年社会化阅读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对社会化阅读动机、性别、年级、阅读频率、阅读时长、阅读偏好、阅读理解能力自我效能、网络信息评估能力自我效能、地域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5个维度的社会化阅读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性别与其他所有变量不存在相关关系,阅读偏好与网络信息评估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年级、个人发展动机不存在相关性,阅读理解能力与情感抒发动机、阅读时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地域与信息获取、社会交往、他人认同动机、阅读频率、阅读时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社会化阅读对阅读能力的影响。青少年社会化阅读(阅读动机、阅读频率、阅读时长)对阅读理解能力、网络信息评估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表明:阅读频率、信息获取和社会交往动机对青少年阅读理解能力、网络信息评估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信息获取和社会交往动机越强,阅读理解能力和网络信息评估能力越强。其他3个维度的阅读动机对网络信息评估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均不存在显著影响。阅读理解能力在信息获取和社会交往动机对网络信息评估能力的影响中具有部分调节作用,即青少年以信息获取与社会交往为目的进行阅读时,更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意味着网络信息评估能力也越强(如图4所示)。青少年的阅读频率越高,即接触社交媒体信息越频繁,阅读理解能力和网络信息评估能力也越强。
图4 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对网络信息评估能力的影响路径(**.P<0.001)
本研究发现社会化阅读动机中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动机以及阅读频率对阅读理解能力、网络信息评估能力的正向影响,也发现阅读理解能力在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动机对网络信息评估能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再结合这3个城市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现状,可以归纳出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一些特征,能够为提高青少年阅读理解能力与网络信息评估能力提供一些经验材料,对阅读内容提供机构和教育机构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信息获取仍然是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最重要动因。根据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偏好以及信息获取动机的高水平得分,可以肯定地讲,信息获取仍然是青少年社会化阅读最重要的动因。尽管微信具有更强的社交属性,但青少年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对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教育和引导也要基于这一基本的内在阅读动机。社会交往动机在社会化阅读中的价值已经凸显,通过微信圈子这一社交平台,青少年所传播的信息符合他们年龄段所具有的信息偏好与需求,能够激发同辈的阅读兴趣,不但能够促使他们通过再次传播来进行社交,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青少年通过阅读来获取更多信息的动力。
地域对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的数据表明,经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城市的青少年具有更强的社会化阅读动机。在个人发展、他人认同与情感抒发3个维度上,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北方青少年在个人发展、他人认同维度上高于南方青少年,而在情感抒发维度上,南方青少年则高于北方青少年,这表明南方青少年在更强的学业压力下会更多地借助社交媒体进行情感的抒发。地域在青少年信息获取与社会交往两个重要动机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另外,研究也再次发现初中生比高中生具有更强的阅读动机,但由于年龄更小,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网络信息评估能力低于高中生,这势必会影响他们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有用、高质量的信息。
信息获取与社会交往是影响青少年阅读能力的重要动机。在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的5个维度中,只有信息获取与社会交往动机对阅读理解能力与网络信息评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阅读理解能力具有调节作用,即青少年以信息获取与社会交往为目的进行阅读时,阅读理解能力更强,网络信息评估能力也更强。这表明青少年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信息获取以及社会交往时认为自己具备更高的网络信息评估能力,能够对信息质量、观点事实与信息可靠性进行判断。但是,由于社交媒体信息内容的多样和媒介环境的复杂性,青少年对信息的评估容易停留在主观感知的维度,缺乏对信源、内容质量的深层次理解与评估判断。
社会化阅读频率越高阅读能力越强。当前,我国青少年的人均阅读量、阅读时间在逐年上升,尽管数字化在线阅读、社会化阅读在阅读深度等方面遭到质疑,但微阅读已经成为青少年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网络与新媒体伴随着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本研究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价值,即青少年更频繁地通过社交网络进行阅读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网络信息评估能力。
重视青少年的信息获取动机,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与阅读引导。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信息获取,内容提供机构和教育机构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才能满足青少年的阅读需求。然而,当前我国社会化阅读的内容信息质量有待提升,社交媒体存在大量垃圾信息与虚假信息。因此,全面推进我国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监管,严格净化不适宜青少年阅读的信息内容。另一方面,传统出版机构应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人群,有重点地开发精品内容,重视青少年在社会化阅读的地域差异,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重点培育用户的口碑,通过社交媒体的交互特性,做好新媒体时代的内容把关人。
重视青少年社会化阅读能力培养。当前青少年阅读行为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尚缺乏指导。我国全民阅读活动在强调阅读量的同时应逐步关注全民的阅读能力,一方面要推广和引导青少年阅读优质内容,另外一方面要基于社交媒体碎片化的阅读模式,提高青少年阅读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提高对信息内容质量的评估能力,主要包括辨别不同网络信息内容的质量差异,对信息进行观点与内容的解析,以及判断网络、社交媒体上信息和新闻的可靠性。同时,要充分重视青少年社会化阅读的社会交往动机,青少年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通过分享、转发高质量的信息内容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而有效激发同辈的阅读兴趣,共建良好的社会化阅读环境。
注释:
[1]叶松庆.当代未成年人的微阅读现状与引导对策[J].中国出版,2013(21)
[2]2015年全民阅读敲定11个方面重点工作[J].中国出版,2015(5)
[3]董二林.社会化媒体对国民数字化阅读行为的影响[J].中国出版, 2015(8)
[4]Kim Kyung-Sun, Sin Sei-Ching Joanna, Yoo-Lee EunYoung. Undergraduates’ use of social media as information source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13
[5]程瑞.对国外青少年在线阅读研究的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6(3)
[6]李武.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研究:以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6)
[7]Wigfield Allan, Guthrie John T. Relat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reading to the amount and breadth or their reading.[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7,89(3)
[8]Becker Michael, McElvany Nele, Kortenbruck Mar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reading motivation as predictors of reading literacy: A longitudinal study.[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10,102(4)
[9]陈丹,程小雨.我国儿童数字化阅读接受模式研究[J].中国出版,2013(3)
[10]李武,吴月华,刘宇.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与行为之关系研究——以上海市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