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课堂上的运用

2017-07-15 05:37陈楠
求知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内容心理健康

陈楠

摘 要:文章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了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心理功能,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

一、学生现状

近年来,青少年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有上升的趋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大力推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学科在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困扰、纠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载体和工具。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实践

1.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的体育兴趣,满足其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利用游戏、竞赛的形式,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赛的游戏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而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改变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

2.采用灵活教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组织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加强互动。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交往形成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两者的和谐默契主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帮助上。这种关心和帮助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料”,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倾听、理解、分享、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与人合作,提高交往能力。

(2)恰当安排游戏,合理组织竞赛。教学中的游戏和比赛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和运动技能的竞争,更是双方心理、智慧、意志等综合素质的较量。通过公平竞争,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耐挫能力。

(3)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为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3.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促進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就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解和相互尊重是师生具备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也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心理基础。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亲切的赞语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实现与学生积极情绪的共鸣的目的,激起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

三、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研究的新课题。高校体育教学应进行全面的改革,摆正“育心”与“育体”的位置,在教育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改变传统的运动竞技教育,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护和信赖学生是最重要的。首先,应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尊重相结合;其次,要建立在掌握学生运动心理活动规律上,正确对待他们的个别心理差异;最后,还要建立在学生的生理变化、生活变化等基础上,教师用爱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调适,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有关的心理知识,了解自身是否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障碍,应如何克服,做到自我诊断、自我治疗,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保健意识,防患于未然。

四、结语

总之,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个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抓好心理教育,变“学生适应教学”为“教学适应学生”,使体育不仅能让学生在体质上有所增强,而且在心理上能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整体身心健康,是当今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沈国兰.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8).

[2]张宝兰,刘 梅.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百家论坛,2009(12).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教学内容心理健康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