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
今年5月27日,市场期盼已久的减持新规正式出台。当天,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沪深交易所同时也分别发布了与此相配套的实施细则。A股市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新的减持规则因此而落地。
从减持新规的内容来看,减持新规在堵住减持漏洞方面确实做到了有的放矢。比如,大股东的“清仓式减持”以及大宗交易中的“过桥减持”问题,是市场非常敏感的问题,在减持新规里,就受到了约束。根据原有的减持规定,重要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是没有约束的,但减持新规规定,大股东减持或者特定股东减持,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并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这可以说是减持新规最大的进步。
又比如,董监高辞职套现的问题,一些上市公司的董监高们为了达到早日套现的目的,为此不惜选择辞职的做法,此举严重威胁到公司高管团队的稳定,危及到公司的稳定发展。所以,董监高辞职套现的问题,也是遭到市场非议的一个问题。在减持新规里,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如减持新规规定,董监高在任期届满前离职的,应当在其就任时确定的任期内和任期届满后6个月内,遵守下列限制性规定:(一)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二)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本公司股份。如此一来,董监高辞职套现的问题也被减持新规予以规范了。
而且减持新规还给了市场一个意外的惊喜。那就是把定向增发股份的减持也纳入到监管中来了,规定减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此举显然有利于减少定向增发股份解禁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从减持新规出台当天至2018年底解禁的定向增发股份市值高达2万亿元左右。而根据减持新规,这就意味着有1万亿元市值的股票要延后套现。这显然是有利于减缓定增股份解禁给市场所带来的冲击的,有利于维护股市的稳定。
正是基于减持新规对市场敏感的诸多问题都予以了规范,所以,减持新规的出台在舆论上受到了极大的好评。虽然减持新规对市场关注的重要股东“变脸减持”问题并没有涉及,而且减持新规还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对违犯规定减持者缺少严厉的处罚措施,但总体来说,减持新规相对还是一部好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对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予以规范。在减持新规出台的背景下,市场过去非常敏感的“清仓式减持”、“过桥减持”、“辞职套现”等问题将会受到抑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将会走向规范。
不过,从减持新规出台后的股票行情走势来看,市场并没有给予减持新规以掌声。今年5月31日,是减持新规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但当天的股票行情仍然低迷。当天上证指数跳空高开后一度冲高,但随后出现回落整理的走势,全天表现为一种整理行情。
面对减持新规的重大利好,为什么股票行情仍然步履沉重呢?究其原因在于,市场对重要股东减持仍然充满了担忧。毕竟减持新规治标不治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限售股的产生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即便重要股东们都合规减持,这同样也是市场难以承受之重。
比如,即便重要股东们都合规减持,但每季度可以减持高达3%的比例,这同样也是市场难以承受的。根据减持新规的规定,重要股东在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合计不得超过3%。虽然根据这一规定,重要股东不能进行“清仓式减持”了,但作为一种合规减持,这一比例仍然过高。这意味着一年可以减持总股本12%的股权。这个减持速度显然也是很快的。而在美国,这个减持比例只是控制在1%,而且还只能是流通在外的股权的1%,并非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
尤其重要的是,由于减持新规对大股东的“清仓式减持”加以了控制,让大股东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减持,如此一来,大股东们很有可能改变减持策略,将短时间的“清仓式减持”修改为常态化的减持。也就是每个月都减持1%。由于上市公司數量众多,需要减持的大股东数量众多,因此,即便每月只是减持1%的股权,这对于市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更加重要的是,目前市场上新股在加速发行。今年以来,每周核发新股的数量不少于10家。虽然从5月26日起,证监会一度放缓了新股发行的速度,但这种做法却遭到了利益集团的严重反对。新股发行有望再度提速。而这种新股加速发行又会将大量的限售股抛向市场。因为根据现行的发行制度,任何一家企业上市都会带来不少于首发流通股规模3倍的限售股,而总股本在4亿股以上的公司上市,带来的限售股规模更是9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如此一来,新股发行成了限售股高速生产的机器,为股市带来巨量的限售股。这也正是减持新规治标不治本之处。
所以,真要缓解重要股东的减持压力,除了要对重要股东的减持加以限制之外,更要从源头上阻止新股上市所带来的限售股压力。这个问题不解决,股市始终都是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提款机,股市所面对的减持压力就始终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缓解。因为即便就是重要股东“合规减持”、“常态化”减持,这份减持压力同样是市场难以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