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变
——新意象瓷绘艺术

2017-07-15 07:49北京吴强
名作欣赏 2017年28期
关键词:吴强窑变肌理

北京 吴强

窑变

——新意象瓷绘艺术

北京 吴强

窑变,是火的艺术,对于瓷绘艺术是天赐良机。

瓷绘艺术更多的是采用窑变产生的不可预知的自然变化肌理,从而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神秘而唯一。窑变即天工,也人巧,因此,艺术的效果常出人意料又在意想之中,这也是窑变最具艺术魅力并耐人寻味之处。

我以新意象思维出发,使绘画创作过程充满玄机。重要的是摆脱了以往的传统思维模式和笔墨定式,使绘画过程更加自由,用激情的笔触与有序的肌理自然交融,使釉色在气韵中涌动,绘画的过程中没有矫揉造作之气,画面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面貌,获得思维上的灵感和灵动而鲜活形象。如果将此法善用,应物随形,取色应时,机巧有序,随势应变,这每一次的创作都是因“窑变”而成为艺术形式上的飞跃,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

创新求变是当今绘画探讨的课题。从顾恺之“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的论述到倪瓒的“逸笔草草聊写胸中之意气”,再从苏轼“胸有成竹”之说到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提升,都表现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的中国绘画的传统品评原则。

绘画之事,不仅动手,更是一个思辨的过程,是意象传递不断深化再由意境不断升华的过程。思辨,如同窑变,创作的过程就是精神炉火的煅烧过程,窑温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和硬度。绘画有画前立意构思,希望观者感受到并尊重原始创意,有的则注意绘画过程中的偶发性,从中随机应变,画意在过程中诞生,瓷绘则更能体现这一过程;再者,就是追求作品完成之后的妙悟,不是用作品直白地表示,而是更强调作品与观者互动的视觉效果,诱发观者的思维让其作品完善,求得画外音、象外象的效果,这种意象的表达是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新意象绘画从精神上的自然开放。

瓷绘艺术是借以自然之形态重塑自然,在这样自然而然的创作中,让不同的灵性在某个临界点上出现境化,心境与物镜最神圣的契合。通过窑变的作品远视整体,去感受意念主导的山脉走势;细观局部,具体可见自由创作的痕迹,一块颜色,一点肌理,随性而自然。那些莫须有的形与色,真正能引导观众产生出属于自己的心灵臆想,进入灵魂遐想的天地,其作品将发人深省、直指人性,那么艺术家与作品以及观众彼此将有所激发互动,其中灵性的脉冲使我们对于生命的真谛有了惊鸿一瞥。

真正吸引人的是作品灵魂的部分,激动人心的是艺术家把握的自然灵性的机缘,给作品注入生命。窑变是瓷画艺术的独特手段,从有意到无意,从有形到无形,经过炉火的高温炼就,人造天成,一次又一次在不断地轮回与转化,每一步从思维到煅烧都是动态的和开放的,无不体现出一种艺术生命自由鲜活的态势。窑变“随由人作,宛若天开”,由此展开的每一次新意象瓷绘艺术创作都会有它独一无二的新面貌。

讲意境、重表达,是中国绘画特征之一。瓷绘艺术借以新意象思维的传递,是将流动的意境定位于画面,使视觉在有形与无形之间游走,记录时间未知的神秘,启动心灵空间的延展。由思维方式的不同到绘画材料的不同,由瓷釉窑变所形成的画面介质的偶发与天然,可以肯定地说瓷绘艺术作品是独一无二的。

作者:

吴强,中国对外友协艺术交流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编辑:

赵际滦 chubanjiluan@sina.com

猜你喜欢
吴强窑变肌理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跋山谷书》
偷西瓜的大学生
肌理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感受肌理
住宅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运用的思考
浅谈建水紫陶工艺之窑变 紫陶“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