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校体育共筑健康中国

2017-07-14 18:09刘理丹
神州·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健康中国青少年

刘理丹

摘要:没有国民的健康就没有中国的未来。健康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未来复兴的基石,是祖国长治久安的关键之处。而处于学校体育教育下的青少年,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更是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学校体育在健康和教育之间架起的桥梁是“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关键抓手,也是推进终身体育和健康中国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学校体育;健康中国;青少年

1 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培养在校学生的体育态度与情感、运动兴趣与爱好、运动知识与技能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性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身体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顽强勇敢的个人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得以养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战略立足于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它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可视为全民健身计划后,又一个切实提高全民卫生与健康的水平国家文件。

进入21世纪,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形象和综合国力也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国人的健康却因食品卫生安全、健身意识缺乏、人均健身场地不足的原因,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特别是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体质的下降更是触目惊心,为此国家体制健康达标测试这一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举措应运而生。该项测试在肺活量、速度、耐力、柔韧以及协调性等方面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进行干预,通过连年的强制实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出现了回暖的情况,但与日韩以及欧美等国家的青少年体质相较而言仍是差距甚远。学校体育在健康和教育之间起到的桥梁纽带作用,学校体育是“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关键抓手,也是推进终身体育和健康中国的根本所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所提及到的各种健康指标,需要学校体育的大力配合的同时,也考验着学校体育的应对策略和实践方法。

2 国内外健康教育的比较

我国的健康中国战略出台较晚,它是建立在全民健身计划以及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从人的婴儿、少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这一生命周期来看,身体一直处于“未完成”状态,每个生命阶段都体现出不同的生命样态与机能水平,呈现为一条生命曲线。学校体育就是基于身体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教会学生主动在生理生化水平上改善调节身体的同化与异化,进而优化身体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

英国在2000年通过教育和技能部所管辖的健康部就已经出台了类似于健康英国的纲要。该项目中涉及学校体育的体能达标、心理健康、饮食健康以及健康教育等四大方面。英国政府希望通过“健康学校”这一举措,到2000年底本国的学校教育培养出的青少年身心水平能够达到国际健康标准。

美国在上世纪中期就已经制定了国家层面的国民健康教育标准。通过查阅文献得知,美国大多数州郡从幼儿园到小学直到l2年级都设有学校健康教育的课程, 这套健康教育课程具备完整的教学计划、授课计划以及与之配套的校方服务和管理体系。创造性地在中小学开设学校卫生教育课程,确保一定的学时,对青少年的卫生和身体健康施加影响,从而达到整个国民健康目标的达成。虽然美国各州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的课时数安排差异较大,但总体来讲,各个州郡每年的学时不少于25个,甚至最高的可以达到81个学时。

3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的作用

3.1学校体育与健康素养

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九部委发布《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达20%,以“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策略推动构建大健康格局。2016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15%左右,健康素养水平非常低,意味着每100个人中不到20个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和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健康素养教育刻不容缓。学校体育一头连接健康手段,一头连接健康知识,既自成体系,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必须切实加强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素养的养成。

3.2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要进一步丰富“健康第一”的内涵,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提升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技能。要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学校体育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在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充分发展自身的耐力,柔韧、力量等基本身体素质。构建相关学科教学和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與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3.3学校体育与运动技能教育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当医疗手段对提高国民健康的贡献日趋微弱之时,非医疗手段的作用与价值便获得时代青睐。在学校中开展体育教育活动,传授体育的运动知识与技能,最本质上就是要扼守住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上游关口,注重预防。我们过去在讨论学校体育时,往往只重视它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忽视了运动手段与技能方法的传授。因此,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也要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根据自身需要掌握操作身体的技能。可以说,运动技能的传授,是连接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纽带,是培养终身体育的手段。即使学生离开学校也可以通过自身掌握的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中陶冶身心,收获健康。

参考文献:

[1]朱林等.论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M].体育科学研究,2012,6(3):43-44.

[2]李丽桦.近年来国外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概述[M].上海教育科研,2007,4

[3]李亮.论全民健身计划与学校体育改革[M].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

[4]王望红等.国外健康教育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M].护理学杂志,20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健康中国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