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嫔妃等级头饰色彩研究

2017-07-14 09:47张易纯
艺苑 2017年3期
关键词:社会地位

张易纯

【摘要】 清朝宫廷首饰是封建时期的艺术珍品,既承载着头饰发展的历史文化,又见证了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首饰文化。本文通过对头饰色彩的文化内涵、审美习俗、吉祥意蕴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头饰色彩的历史与规律,明确中国传统“五色观”与清朝嫔妃头饰色彩的相互作用关系,系统建构清朝嫔妃等级头饰的色彩体系,并通过对清朝嫔妃头饰色彩的进一步整理,透视当代头饰工艺的保护漏洞,增强对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的重视。

【关键词】 清朝嫔妃头饰;色彩体系;等级制度;社会地位;中国传统五色观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清朝宫廷首饰是封建统治时期集珠宝首饰工艺大成之作,它们从工艺到造型都是承载前人智慧的结晶。[1]10头饰色彩的文化内涵和吉祥意蕴,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统治阶级对色彩的感悟。清代嫔妃的头饰,在今天也成为了一种首饰文化。作为备受人们关注的传统文化,目前研究清朝嫔妃等级头饰色彩的相关文献资料极少。因此,本文将专注于头饰的等级色彩研究,从材料、工艺、款式等方面更深层次地探究清朝嫔妃的头饰,并从中国传统色彩的角度进行新的思考与挖掘,致力于更好地把握新世纪头饰的发展方向以及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手工工艺。

一、清朝嫔妃头饰的发展及主要特征

(一)外部环境对清朝嫔妃头饰的影响

1.政治对清朝嫔妃头饰的影响

清朝是马背上建立的国家,在入关之前,为了方便骑射,无论男女、无论尊卑,都统一将头发编长辫,于头顶盘一圆髻。清代初期头饰的审美主要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审美与政治并存,提倡节俭。到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康熙、乾隆时期,随着政局的逐步稳定,经济繁荣、生活安定,嫔妃与社会生产已完全脱离,审美也不再受制于政治,奢靡之风日益滋长。

2.经济对清朝嫔妃头饰的影响

清朝随着政局的稳定,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统治阶级也不断地追求更高级、更奢华的生活。康熙年间,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成立了造办处,负责制造皇家御用品;同时,民间也开设制作局,宫内很多制作精美的首饰来自民间,有专人负责采办。

3.文化对清朝嫔妃头饰的影响

清朝是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国家,满汉民族的交融,在发展满族文化的同时,融合汉族文化,文化的相互交叉,造就了清朝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头饰方面有满族特有的扁方、钿子等;也有从汉族发展而来的发簪、步摇等;更有承载着清朝兴衰寓意的东珠,这些具有时代烙印的首饰成就了清朝宫廷首饰的独特性和时代美。[1]7

(二)清朝嫔妃头饰的主要特征

1.清朝嫔妃典型的发型特征

清朝嫔妃的发型,经历了从清朝初期为配合清太祖努尔哈赤提出的冠服制度而产生的软翅头,到形状像如意横卧在头上的小两把头,又称如意头、一字头;再到清朝中期的两把头。清朝中期是清朝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生活有了很大的提升,小两把头的真发承载不了头饰的重量,为了满足嫔妃的爱美心理,发展出了两把头。最后是清朝晚期的大拉翅,这是我们最熟悉的清宫发饰,大拉翅上能够支撑扁方、钗子、头花、流苏等头饰的重量,尽显奢华。

通过总结归纳可以看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满汉文化的融合、统治阶级脱离社会生产等,是影响清朝嫔妃发型变化的主要原因(图1)。

2.清朝嫔妃头饰对吉祥意蕴的追求

清朝头饰大多都是满汉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再加上受当时的历史、民俗、文化、审美等的影响,传统文化与头饰相结合,做到“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題材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几何类、字符类等,寓意大多包含“富、贵、寿、喜、福”这五个含义(图2)。头饰纹样的吉祥寓意一般由纹样、谐音和文字三种方式来表现。比如:石榴,象征多子,寓意多子多孙;蝙蝠,“蝠”和“福”同音,象征好运与幸福,两只蝙蝠相聚表示好运双倍,五只相聚表示长寿、富裕、健康。

二、清朝嫔妃头饰中的色彩

(一)头饰工艺中的色彩

1.花丝镶嵌工艺中的色彩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2008年6月8日,“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通过现有图片、文字等资料,笔者总结出花丝镶嵌工艺中主要运用金色,以及少量使用白色、蓝色、红色为点缀(图3)。金色代表尊贵、皇权,是中央之色,象征着权利和地位;红色、蓝色作为点缀出现在其中,色彩明艳;白色象征着典雅、高贵的气质,烘托嫔妃的身份。

2.点翠工艺中的色彩

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其发展巅峰在清朝乾隆年间。[2]12点翠工艺首先将金银片做成不同形状的托底,然后把翠鸟的羽毛镶嵌在托底上,再用金属裹住接口处。点翠工艺生动自然,颜色鲜艳,永不褪色。点翠首饰发展到清代,运用十分广泛,嫔妃的首饰、团扇、屏风、盆景等都能见到点翠工艺的身影。

点翠工艺由于用到了翠鸟的羽毛,而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所以主要颜色为蓝青色。蓝青色在清朝嫔妃头饰中大量运用,体现了它的重要地位,也证明了点翠工艺头饰备受嫔妃的青睐。同时,点翠工艺中还使用金色、红色、白色、绿色作装饰,制作精美,色泽鲜艳(图4)。

(二)头饰材料中的色彩

1.翡翠饰物中的色彩

翡翠是玉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翡翠在我国原本是鸟名。翡是一种红色羽毛的小鸟,翠是一种绿色羽毛的小鸟。以后两字逐渐合并,专指一种蓝绿色中带有棕色的小鸟。翡翠之所以被移用在美玉上,并且专指一种含硅酸铝钠的硬玉,是因为这种硬玉颜色不匀,有时在浅色的底子上伴有红色和绿色的色块,其色彩犹如美丽的翡翠鸟。[3]10清朝晚期,由于慈禧的个人喜爱,碧绿的翡翠在宫内盛行,并流行于京城的高级阶层。

翡翠饰物中的主要颜色是白色、绿色、红色(图5)。白色象征着高贵、典雅、冰清玉洁;绿色是草木之色,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发展,清朝嫔妃历来以子嗣为中心,所以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碧绿翡翠备受关注也不足为奇了。我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翡翠饰物是比较高级的头饰,受到了各嫔妃的喜爱。同时,不同等级的嫔妃佩戴的翡翠头饰在颜色、工艺、纹样等方面又各不相同。

2.金银饰物中的色彩

穿珠点翠是清代金银首饰的重要特色之一。金银饰物除却累丝工艺便是点翠工艺。

通过资料以及现有图片来看,金银饰物主要为金色,蓝色、红色、绿色为辅(图6)。金色代表尊贵、皇权,是中央之色,象征着权利和地位;红色是热闹、喜庆的颜色,给人愉悦感,多作为装饰颜色;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多出现在金银饰物中作为小的点缀。金银饰物是头饰中最常见的一种饰物,嫔妃们通过佩戴不同的色彩、工艺、款式的饰品来体现自己的尊卑地位。

2.珍珠饰物中的色彩

在清朝,珠宝是主角,金银为陪衬。比如显示等级地位的东珠,只有皇帝、皇后、太后能佩戴。末代皇后婉容对珍珠头饰情怀深厚,现存她曾经佩戴过的珍珠头饰很多,且在重要场合经常佩戴珍珠头饰,足以见她对珍珠饰物的喜爱以及珍珠饰物当时的尊贵。珍珠饰物主要颜色为白色,偶尔加之青蓝色(图7)。根据清朝统治阶级对八旗地位的划分,也可看出满族对黄色和白色的偏爱,白色在清朝是较高级的颜色,佩戴白色的珍珠饰物可以显现出嫔妃们的等级地位。

(三)头饰款式中的色彩

1.钿子中蕴含的色彩

钿子是清朝特有的首饰,平日满族女子都梳旗头,节日庆典穿礼服,与礼服相搭配的便是钿子。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妇人著礼衣袍褂等,头上所带者曰钿子。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支以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凤钿之饰九块,满钿七块,半钿五块,皆用正面一块,钿尾一大块,此所同者。所分者,则正面之上,长圆饰或三或五或七也。凤钿除新妇宜用,别的皆用满钿,孀妇及年长妇人则用半钿。”钿子以黑绒和缎条为底,再配以金玉、鲜花等头饰,显得庄重、富贵、奢华。

笔者根据资料图片总结出,钿子中主要有黑色、金色、蓝色、红色等颜色(图8),这些颜色在嫔妃们出席庆典时使她们显得庄重、富贵,并显现出她们的地位。

2.簪子中蕴含的色彩

清朝嫔妃佩戴的簪子分为实用簪和装饰簪两种。实用簪作为固定发型使用,质地多为金、银、铜等,主要是金色、银色,色彩较单调;装饰簪造型考究,工艺精美,质地多为金、玉石、珍珠等,主要颜色为金色、绿色、红色、蓝色(图9),色彩丰富,美观大方,嫔妃大多佩戴大量的装饰簪在头式上,以此来显现她们的身份地位。

3.头花中蕴含的色彩

清代满族妇女素来有戴头花的习俗,在入关之前,她们仍保留这个习惯。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鲜花受季节的约束不能长时间地保存,于是珠花和绒花、草花逐渐将其取代。珠花头饰中主要颜色是金色、绿色、红色,绒花、草花中主要是红色(图10)。

(四)头饰季节性中的色彩

清朝嫔妃佩戴头饰还有季节性的变化,规定冬春两季戴金簪,到立夏换戴玉簪,到立冬又换上食簪。清晚期在慈禧身边当过女翻译的裕德龄女士回忆:1903年农历4月24日是立夏,“这一天每个人都得换下金簪戴玉簪”。所以,冬春两季嫔妃头饰主要颜色是艳丽、尊贵的金色,夏季主要颜色是温润低调、沁人心脾的白色和绿色。

三、清朝嫔妃头饰色彩等级范畴论

(一)從中国传统“五色观”分析清朝嫔妃头饰色彩所体现出的等级与社会地位

1.在中国传统“五色观”中构建清朝嫔妃头饰色彩体系

古人十分重视色彩的鲜明纯正,讲究色彩的类型。中国传统的色彩观也称“五色观”,即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古人对五色有不同的意义和定位:青为首,首是先导;赤为荣,荣是华彩;黄为主,主是主管;白为本,本是根基;黑为终,终是归宿。[4]1可以看出,五色观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至今我们称颜色众多仍为“五彩缤纷”“五色斑斓”等。五色观在封建统治时期,也影响了民间和皇室的基本色彩观念,是其身份地位的象征。

最开始,五色是不分等级尊卑的,由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把色彩分为正色和间色,作为区别等级高低的因素,从而使颜色逐步具有尊卑高下的文化特征。舜承土德,尚黄色;夏承木德,尚青色;秦承水德,尚黑色;东汉为了抬高中央集权,突出了“五行”“五色”中黄色的地位,处于居中、居首的位置。之后各朝纷纷效仿,将黄色的地位不断提高。从宋朝开始,正黄色被皇室专用,禁止他人滥用。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影响,五色等级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

到了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其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是上三旗,由皇帝所亲统,所以在清朝,黄色和白色是中央之色。相应的黄色和白色的头饰也被嫔妃所喜爱和尊崇,如体现地位的、典雅的白色东珠,精致细腻的细金工艺金钗等,这些都是嫔妃所喜爱的头饰。

红色是中国的代表色,中国人十分喜欢红色,从朱门红墙,到灯笼春联;从胭脂水粉,到服饰头饰……处处都体现着华夏民族对红色的喜爱。红色是喜庆、热闹的颜色,所以在清朝嫔妃头饰中红色多用于婚礼、节日庆典中,用来烘托气氛。青色是一种复杂的颜色,它既包含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绿色,又有象征忧郁、神秘的蓝色。在中国古代,青色是比较卑贱的颜色,主要用于贱民、妓院等。在头饰色彩中,青色主要运用在点翠工艺的首饰中,点翠工艺生动自然、颜色鲜艳、永不褪色。点翠工艺在清朝乾隆时期达到巅峰状态,宫内到处都可见点翠饰物,深受嫔妃喜爱。黑色在传统色彩意识里既象征着死亡,又是高级的颜色。在夏、秦、初汉,人们把黑色看为正色之一,有了很高的地位,后来黑色与平民和丧事联系在一起,如我们现在用的“黔首”一词,就是由古代庶民戴黑色的帽子而来的。黑色在嫔妃的头饰中主要起头饰的铺垫、衬托作用,如钿子头、清朝晚期的“大拉翅”,都是用黑色的缎面作为支撑和底托作用,来衬托其他头饰的色彩。

清朝嫔妃头饰色彩体系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治、经济、文化、对吉祥意蕴的追求等因素,而中国传统“五色观”对清朝嫔妃头饰色彩体系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所以,笔者通过对中国传统“五色观”与清朝嫔妃头饰色彩的结合与分析,从中国传统“五色观”中系统地构建清朝嫔妃等级头饰色彩体系,并系统、详细地分析其中包含的等级与地位。

2.清朝嫔妃头饰色彩体系中的等级与地位

通过系统地构建清朝嫔妃等级头饰色彩体系,笔者分析总结出青色、黄色、白色在清朝嫔妃头饰色彩体系中是高级的颜色(图12)。青色主要为翡翠、玉石、点翠工艺饰物,黄色主要为细金工艺头饰,白色主要包含珍珠、玉石、银器等。它们在头饰中运用广泛,是尊贵、皇权的体现,且深受嫔妃们的喜爱,通过佩戴这些颜色的头饰来彰显她们的等级与地位。红色是较高级的颜色,主要用于婚礼、节日庆典时,平时多用于装饰、衬托其它首饰,用来烘托气氛。黑色是较普通的颜色,主要起支撑和衬托作用,多用于支撑头饰的重量。

(二)清朝嫔妃头饰色彩体系中蕴含的制度与礼仪

1.头饰色彩中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清朝重视满族传统服饰文化,从清太宗皇太极开始一直到清高宗乾隆帝,都制定了严格的冠服礼仪制度。后宫嫔妃的服饰头饰都必须严格按照各自的品位和阶级,不得逾礼越制。清朝嫔妃冠帽分为夏朝冠、冬朝冠、吉服冠等,其中冬朝冠用海龙、薰貂、紫貂皮,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衔大珍珠一颗;夏朝冠用织玉草或藤竹丝制,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帏,顶如冬吉服冠。嫔妃冠帽以冠顶上的东珠、金翟和层数等来区别其等级。妃嫔的冠式相似,都用薰貂制作,顶上缀有朱纬、金凤加以东珠,不过嫔以下贵人等都无朝冠。清朝对后宫嫔妃的头饰器物用色也有严格规定,如:牡丹花色的器物只得皇后使用,海棠花色的器物只得从五品以上妃子使用,其余花色的器物任一品阶都可使用。

清朝冠服制度是系统的、全面的,对后宫嫔妃的等级地位有明确区分,也显示出了清朝时期各项制度的完善,表明中央统治阶级的专制达到顶峰。

2.不同节日庆典佩戴的头饰色彩

嫔妃在不同节日佩戴不同的头饰,如婚礼时佩戴红蓝色镶嵌的双喜钿子;出席祭祀时佩戴不同季节的夏朝冠、冬朝冠等;参加节日庆典时佩戴红色、黑色、金色相间的吉服冠等等,这些都是不同节日庆典中的头饰色彩。通过不同節日庆典佩戴的头饰,我们也可以总结出,红色、蓝色搭配为喜庆、热闹、有吉祥意蕴的颜色;红色、黑色搭配为庄重、尊贵的色彩;红色、黑色、金色搭配在一起给人亲近、生动、热闹、尊贵的感觉(图13)。

四、当代中国头饰色彩与传统头饰色彩的互动

(一)传统头饰色彩的传承与保护

清朝头饰集宋、元、明的文化瑰宝于一体,融合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形成了清朝特有的头饰文化。我们应该借鉴、传承清朝头饰的风采,发展传统手工艺技术,并结合现代首饰的技术与材料,形成我国特有的头饰特征,把中国首饰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手工艺的失传在当今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点翠、花丝镶嵌、细金等工艺都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如何保护传统头饰文化也是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鼓励发展传统手工工艺,重视传统工艺的申遗,如花丝镶嵌工艺在2008年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对现有的首饰要进行修护和复原;加强保护管理力度,建立相应的保护政策及国家文化保护基金会,比如日本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就十分重视,在京都穿和服出门的女性购物可享受九折优惠、可以免费进入任何公园等,这都是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同时,我们还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开设传统手工艺等课程,大力推广传统文化……

(二)当代中国头饰色彩的未来发展思考

我国目前对传统头饰色彩的重视也不够,传统的五色观在现代头饰中没有很好地体现,且五色社会等级象征意义逐步消失,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不够重视。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地文化日趋同化。要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系和现代头饰色彩相结合;把传统的手工艺与当代的技术相结合;把本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借鉴、研究五色文化,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色彩与当代民族色彩融入到头饰中,大胆创新,并赋予它们新的含义,成为特有的中国头饰色彩。为头饰文化注入新的文化与精神内涵,为世界融入新的中国民族文化,可以使中国头饰与国际品牌接轨。

参考文献:

[1]赵紫薇.清朝满族宫廷首饰纹样的审美意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吕明星.点翠工艺在现代首饰中的继承和发展[D].中国地质大学,2010.

[3]陈瑾.传统玉文化及其对现代翡翠首饰设计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2007.

[4]李群.谈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J].艺术教育,2012(3).

猜你喜欢
社会地位
浅析简·爱和于连人生变化轨迹
从隋代元氏家族人物参政与任职情况看其社会地位
从《无性别的神》看藏区女性的社会地位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爱情
浅析《千只鹤》中女性人物的敬语使用
农民工社会地位变迁影响因素及成因解析
5—7岁儿童绘画中社会地位的“大/小”隐喻表征
唐代胡商的社会地位考察
从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解读当代女性社会地位
从爱情故事的处理看唐、元儒生女子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