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自然·展个性:“快乐学习坊”的创建与实施

2017-07-14 21:45周幼红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6期

周幼红

[摘要]小学阶段不是精准的应试期,而是开启学习的浪漫期,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当下性,教师要蹲下身与学生对话,牵着手教育。而小学生快乐学习坊的创建与实施,就是以“儿童中心”为基本立场,用“童领天下”为核心理念,玩(趣味性玩)、做(创造性做)、学(开放性学)、研(探究性研)合一,在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尚自然 展个性 快乐学习坊

一、缘起

(一)破茧之需——创新传统社团活动的模式

活动是校园的生命,剡山小学从2004年开始进行“快乐星期三”活动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年下来,我们发现原有社团活动的开设虽然推动了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特色的创建,但是班级社团并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其特长也得不到后续培养。为特色而特色的社团活动,培养了一部分学生的知识与特长,但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是被架空的,或是被动的。

随着核心素养的定位和省厅拓展性课程的提出,为了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进一步优化传统社团建设活动,我们根据本校实际,搭建了“快乐学习坊”平台。

(二)转念之需——改变师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1.变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传统的社团活动以自然教学班为活动单位,很难顾及每一个同学的兴趣爱好,只能照顾大部分同学需求,导致一些同学对社团活动喜欢度不高,投入积极性不足。调查所知,有52%学生对班级社团活动并不喜欢,校级社团则因依学生个性特长而组建,不喜欢的只有5%。由此可见,只有被人充分尊重、获得充分的自主自由,才能享受充分的快乐,发挥充分的创造力。这也是搭建自主选课平台的原因。

2.变教师之所能为学生之所需

原先的社团活动,教师基本还是立足于“我有什么想给学生的”来形成班级特色,还停留在自己“能不能顺利开展活动”层面,而对“学生是否很期待参加”这个问题不够放在首位。学习坊建设让老师从主角转身为辅助者,成为材料加工者、个性教育者和因材施教者。当学生所需而教师所不能时,学校创造条件,引进各类教师(2015年12月引进乒乓球教练吕明),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传承之需——促成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地

剡山小学的前身是剡山书院,1900年时任剡山书院院长的蔡元培拟订了《学约十条》,提出了“尚自然”“展个性”的主张,蔡老认为新教育应“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

剡山小学建校百年来,传承了蔡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滋养与发展,如今还融入了“快乐”新的含义:这里的学生有时是指学生个体,有时是指学生群体;这里的快乐不仅是口渴就给水的低级快乐需要等个人快乐,更应强调符合社会的共性期望与道德遵从,以及与文化背景拟合。

二、快乐学习坊的创建

(一)创建原则

活动参与:要坚持趣味性、选择性、参与性;

活动质量:要注意基础性、拓展性、创造性;

活动效果:要追求有序性、完善性、推广性。

(二)平台架构

1.活动的平台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素养指向,分成了七个板块(如下表),设年级学习坊和校級学习坊。一般提倡学生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将兴趣持之以恒。如果在一个学期学习后想要调整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选择心仪的学习坊。原则是尊重学生,允许再选择,但要防止随意陛变动。(注:以下只是部分学习坊,全校共有70余个。)

2.展示的平台

学生的成果一般通过学校宣传栏、校园网、校门口的大屏幕、文艺会演等形式进行展示。我们专门开发了七彩社团的校园二级网站,学习坊展示的板块有:社团简介、晒晒作业、优秀学生、教师资源、荣誉墙、社团论坛等栏目。每个学习坊及时上传活动照片或文档到网站,学生可以在网站论坛上交流和点评其他坊员的作品,互学共进。而作为一个网络展台,不仅起到了展示的作用,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而且对其他人是一种好的示范和榜样,起到了辐射效应。

(三)运作模式

1.模块化设计

基于学生的兴趣调查,教师开设相应课程;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志愿,学校结合七彩社团,创建了(赤)阳光生活类、(橙)勤勇诚爱类、(黄)艺术审美类、(绿)生态野趣类、(青)童话梦想类、(蓝)科技探秘类、(紫)人文社会类七个板块的内容。

2.走课式选班

快乐学习坊建立了完善的网上选课系统,坊主列出课程类型、科目名称、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者、上课地点等有关信息,供学生自主选课。不同的学习坊在不同区域。由于强调自主选择,所以有的学生参加了多类不同的课程;有的兴趣比较稳定,其学习质量和水平得到了升阶式的提升。

3.项目化运作

每一个学习坊都是一个项目,一开始为了向学校申报、招生达标从而使项目成立,指导师要制订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实施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问题生成,并进行及时调整;还要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反过来有效地推进项目实施。

4.团队化实施

在组织学习坊活动时,可能会有不同年段、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指导,即教师团队;参与的对象是学习坊坊员团队,同时又根据项目实际可能会分成很多小团队,分工合作,探究性开展活动。

三、快乐学习坊的实施

核心素养要落地,学习方式必须变。课堂转型意味着教学模式的变革。根据内容、性质不同,开展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变化。学生可以按下模块学习的“自主键”,选班走课,参加不同方式的学习。

(一)基于联谊游戏的“玩中学”

童年是需要游戏来充盈的,没有游戏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孩子是喜欢被关注的,应该多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阳光生活类的学习坊主要采用“玩中学”“赛中学”的模式,在做好常规训练的同时,做好竞技。定期开展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赛事,开展象棋邀请赛、挑战赛等,结合体育节等校园传统节日做好展示。

如剡搏纹枰坊,该学习坊的宗旨是:学棋艺、悟棋道、树棋品、促智力。

坊主杨老师独创了三大妙招:其一是“分品招”。为了细分孩子们的围棋水平,杨老师根据选手的棋力,自创了给每一位学员分“品位”的规则,从6品到19品不等;杨老师再把围棋桌进行分品排序,让学员进行“按品排坐”。其二是“哭棋招”。针对孩子失败后哭泣的现象,杨老师除了耐心的安慰孩子外,还和孩子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培养起孩子严密思考,谨慎计算的能力。其三是“雅号招”。在围棋室的墙上,贴着一张大表,上面写着俞诗岚19品“妙智女”,钱丹未18品“太极师”……这是根据选手的特点而取的雅号,更能让孩子明白自身的棋艺特点,学他人之长,避自身之短。

(二)基于实践操作的“做中悟”

教师要学会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创建物品、发明工艺、分享创意点子。对创客课程来说:动手做是最重要的,开放和分享,大胆尝试,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等。科技类学习坊常采用“做中悟”的模式。不断丰富常规活动,同时通过航模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机器人比赛等形式,并且阶段性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不断强化他们的成功体验。

如剡研编程坊。剡研编程坊以学习LOGO、BASIC、PASCAL编程软件为载体,通过航模制作、创意网页、机器人设计等实践操作与竞赛体验,阶段性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不断强化他们的成功体验。“剡研编程坊”不是游戏小组,“有我必参赛,参赛必获奖”。通过一轮轮的学习与甄选,最终留下来的都是信息技术方面的精英,参加每年定期举办的市、省少儿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竞赛,学员们的学习热情都空前高涨。

(三)基于艺术熏陶的“赏中品”

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开展互帮互学的艺术活动,激发具备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的积极性,尤其一些非遗文化,“赏中析、析中悟、悟中品”不失为一种可用的学习方式。校园做好文化的布置,优秀艺术节目窗帘、转角画廊、小作家专栏等;社区内艺术组织、艺术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展演等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艺术教育;家庭让学生参与家居环境的布置,开展亲子活动,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如剡编竹艺坊。骆玲萍老师负责的“剡编竹艺”以竹编文化为支点,以跨学科整合为路径,以全人培养为目标,覆盖学生多元生活的课程建设。设置了技艺、文化、综合、英语、数学等不同板块。目前,已聘请文化馆非遗传承主任张小英老师来校现场察看指导;请原竹编厂总设计师徐华档给学生赏析竹编艺术和演示竹编技法;参观竹编工艺品展览,访问艺术家工作室和民间艺术作坊;组织民间竹编艺术文化寻根活动等。跨“界”赏析学习呈现出了立体式全课程的态势,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提高了学生品味,注重阶段化总结和主题化研究,注重发展性评价,注重与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

(四)基于多声对话的“议中思”

课堂是一个交织着多重声音的世界。多声对话的课堂旨在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提升教学的品质。让学生多用耳聆听外面来风,多用口表达心里的想法,多用心品悟别人的见解,多用脑辨析事情的正误。在快乐学习坊中,精心打造一个多声对话的群言堂,教师则退位成主持人就够了。

如剡风听语坊。张小洁老师带领坊员,坚持每天看新闻,或者通过网络、广播等各种途径了解新闻,师生共同讲述自己知道的新闻故事。通过学习坊活动,坊员能细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或者通过各种媒体观看新闻后,适时写出新闻时评和随笔感受;能就同一事件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或进行辩论或小组“就事论事”开展讨论。学习坊成果以演讲播报和时评作文来展示,每个学期还评出了“最佳播报员”“霹雳记者”等优秀坊员。

(五)基于主题导向的“学中研”

“学中研”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个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主题,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和綜合。生态野趣类的活动比较适合这种模式,即采用“小课题”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实验探究、人物采访、文献查阅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

如剡树寻踪坊。以“团结、合作、创新、实践”为原则,应西芳老师带着学习坊的孩子们探究校园里的每一棵树,看树木抽芽,绽放花的芬芳,捡落叶做贴画,为树木做冬衣等,一起走过了美丽的春夏秋冬。孩子们去观察,去采访,去调查,去制作,在体验与实践中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健全的人格。活动的成果以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综合小报等多种方式,有纸质成果集的呈现,同时制作成PPT进行交流展示。该学习坊有多项成果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较高奖项。

四、快乐学习坊的评价

评价制度的改革决定着学习坊是否能让学生真正得到快乐,也决定着课程实施是否科学可行,对学生有无远瞻性的发展。因此,在课程建设主导思想下,用快乐的方式评价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势在必行。

(一)正向的鼓励性评价——过程与结果并举,以过程评价为主

在活动中,指导师们更注重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体验的评价,去呵护学生可贵的积极性,多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更注重成功体验,让他有成就感后,再反过来自我强化,激发其内驱力。从以前的结果评价为主转向了过程评价为主。

在金瑜老师的“蓝精灵童话”学习坊中,蓝爸爸决定举行一次神秘岛的探索之旅。在蓝爸爸的带领下,蓝精灵们勇闯文明岛、童话岛、智慧岛、体艺岛,终于拿到文明之星、童话之星、智慧之星、艺术之星。在童话岛闯关活动中,孩子们“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展示了自己的朗读能力,又通过边讲童话边表演的形式展示了想象和说话能力,坊主用“活动足迹、活动寄语、活动印象”(星级、评语和照片)记录下了孩子的表现。这些评价学生觉着有趣,教师觉着不累。

(二)自主的选择性评价——个性与共性并举,以个性评价为主

学校在课程主导思想引领下,鼓励坊主采用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使得学习坊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体现快乐,体现个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评价者,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不同的评价模块。

(三)多元的展示性评价——线上和线下并举,以线上评价为主

各个学习坊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应即时性地进行学习成果的发布,可以用实物、录像、图片、小论文等形式。可以先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评价,选出最佳作品;然后参与小组间的展示和评比,组组之间进行PK,需注意的是以提优点、亮点为主,让学生更多地借鉴其他同学。也可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拓宽大家的创作思路,获得共赢。

为了增强评价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我们更多地利用网络进行线上评价。学习坊的作品和活动心得上传到校园网,让更多的人学习、欣赏与借鉴,同时触发讨论和思考。坊内或其他学习坊的学生都可以在线上点评、献花或点赞。优秀的作品还可以登上“荣誉墙”,作为期末评选优秀坊员的考评条件之一。

剡山小学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快乐学习坊”,是从孩子的视域、需求、个性去设计的学习和展示平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打造了学校的特色品牌,我们将继续研究与完善,去真正开创属于剡山人的教育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