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颖+刘春宇+肖生春
摘 要:我国经济模式日趋市场化、国际化,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剧,在加强职业教育的同时,高校的创业教育对培养高能力、高素质人才的作用日益突出。以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目的的教育改革,成为当今我国社会和高校关注的新的发展方向。文章结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借鉴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之路。
关键词:创业教育;美国大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46-0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经济日趋市场化、国际化,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必然引起社会发生变革。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基地,大学生则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面对国内外的创新创业发展新形势,高等学校必然要接受新挑战,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也肩负着大学生就业、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新的就业形势需求,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选择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不足1%,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20%—30%相去甚远。在创业教育方面,与先驱国家美国相比,我们国家的创业教育起步晚,各环节相对薄弱,仍处在探索过程中。近年来由于国家、社会日益重视,创业教育备受业界人士关注,并在短时间内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将引起教育的变革,教育的改革必定促进经济进一步前行。面对新形势,创业教育无疑是高等教育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益尝试。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1989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使他们具有创新性、独立性,以及一定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1]。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较为完整地阐述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大学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業技能为目的的教育,是以能力而非学历为导向的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2-4]。同时,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以教育部门为基地,培养不同行业的创业者,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重大作用。大学生创业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高等学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到大学生的教育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如今,创业教育被比喻为继掌握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护照”之外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它能够使大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以及心理品质,是引导大学生自我创业的重要方法和途径[5]。美国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先行者,并已经获得了显著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特点
哈佛商学院的迈赖斯·麦斯教授于1947年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被视为美国大学创业教育中的第一门专业课程[6]。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比尔·盖茨、戴尔为代表的创业精英的出现,掀起了美国创业革命的高潮。在此影响下,美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时至今日,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特色,能够较为科学地引导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的长远、明确,政府给予足够的政策倾斜
美国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拘泥于眼前短期的既得利益,而是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同时培养创业者的整体素质,为未来国家各领域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因此,美国的创业教育受到了政府、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为了鼓励创业政府在相关法律和经济政策中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同时,政府在涉及创业教育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上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为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支持保障体系,并且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创业教育的法律和法规。因此,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教育体系之一。
(二)特色鲜明,体系科学、完善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在绝大多数领域的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涵盖了创业知识和技能。在具体的教授体系过程中其具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并且每个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制订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学计划,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在美国,大学普遍开展创业教育,而且在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与创业教育相关的研究中心,能够根据整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规划和教育大纲,这就把大学教育和国家经济长远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三)师资实力雄厚
美国是高等教育水平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科研院所、科学人才、科研水平,也拥有最好的产学结合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确保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下,美国高校鼓励优秀的科研教师积极参与创业实体的运营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水平。此外,美国拥有最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最具实力的企业,这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最良好的教育土壤。教师能够直接面对实体企业运营,就能更为直接地了解企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从而将相关思想、思维应用在教学中,使创业教育更具针对性、实践性和目的性。
(四)具有宽容的创业文化氛围
个性、自由、独立是美国文化的主要特征,这种特质同样渗透到了美国创业环境当中,这种文化背景鼓励创业者去挑战、冒险,通过个人的创新、创意、努力获得成功,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最具代表性。同时,这种文化背景尊重冒险,同样也宽容失败,从而更为有力地激发创业者的创造性和创业精神,进而形成了当下美国崇尚创新、崇尚创业的风尚。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并与之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以单纯的高等学校参与为主体。近年来,国家社会日益重视创业教育,政策引导力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也逐年增加,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出了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扶植发展了一批创业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信心。但是,我国创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创业教育作为主体教育的补充
受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高等学校在关注主体教学科研发展时,只将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整体教育事业的有益补充,很少将其真正纳入到学校的主要工作计划中,因此,在大学发展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未能给予充分的科研、师资、资金、场地等多方面条件的支持,多停留于部分人的兴趣、爱好层面。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受主体工作影响也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是敷衍了事。以科研为例,大学生创业引导计划在各省级科技发展计划中的资金投入比例微乎其微。
(二)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科学
创业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创业教育整个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但是,国内现行的大学创业教育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封闭、脱节、脱离现实,教师掌控整个教学过程,成为课堂的绝对主体,学生则习惯性地成为被动接纳对象。所以,我们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仍停留在课堂的说教上,说教的内容主要取决于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取,而大学课程呈现出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多样性、灵活性,与现实的经济社会、企业发展脱离甚远,不能与时俱进。因此,培养出的对象缺乏创造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三)师资力量薄弱
创业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受教师能力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师多停留于传道授业等理论教学阶段,即使大学课程中有实践课程,该课程也为期甚短且缺乏更新。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创业教育中,并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而且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多为传统教师兼而为之,往往是在自身兴趣的驱动下,依靠自己的主观探索来获取,继而将未经证实的理论、经验教授给学生。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仍以传统理论授课为主,缺乏与现实领域、企业的沟通、对接、实践,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整个创业教学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从而导致教学内容滞后,影响学生对实际情况的正确判断。因此,师资力量的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
四、美国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加以解决。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无疑可以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解决就业压力的同时,推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美国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时结合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完善具有我们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这必将推动创业教育科学快速发展,培养出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
(一)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支持力度
創业教育是一个完备的教育体系,需要各级政府、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达到国家的既定目标,而不是单靠某一所学校、某一个政府急功近利就能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实现的。国家、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统一筹划,根据特定的国情制定相应政策,围绕国家目标引导高等学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业热情。同时,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可以通过科学研究计划资助形式鼓励有前景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并通过各级政府的企业创新孵化器等政府工程来支持毕业生创业。此外,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创业教育方案,构建合理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在提供硬件条件、组织编写教材、培养师资队伍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当学校创业教育达到学以致用,政府能够科学决策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时,整个创业教育体系便基本完善。
(二)转变观念,完善管理体制
作为国家创业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机制直接影响着教育最终结果的成败得失。高校应该通过观念的更新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创业的含义,使其扭转对创业的偏见,使之由被动创业转变为主动积极创业。创业教育与社会上的就业培训不同,大学的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培养创新人才,使大学生具有独立的创造意识和勇于探索精神。因此,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服务体系,这不仅能够保证业务知识水平过硬,而且能全方位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高校只有意识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推动。
(三)因地制宜,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的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的系统过程,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更要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不仅仅拘泥于单一学科,创业的实践过程就是多学科交融的创新过程。我国地大物博,区域差异明显,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结合典型区域的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避免模式化,鼓励多样性、创新性,建立具有特色的科学教学模式,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只有通过实际成效正确地引导学生的热情,才能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增强榜样效应,形成良性循环。
(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在整个创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实践经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储备。从业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认知高度。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拥有优秀的教育。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具有持续性、实践性。相关部门和高校应该协调理论、教学、实践等多方面力量,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增强教师业务水平,拓展教师相关领域的视野,为一线教师提供亲身参与创业或见证创业的机会,使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设立研究培训机构,及时掌握各地区及国际创业教育发展趋势。参加或举办相关学术会议,使教学同行加深了解、促进交流,顺利开展创业教育理论及实践活动相关研究。总之,只有通过实践来了解国内外、各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将知识、经验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才能真真切切地推动我国创业教育顺利向前发展。
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复兴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便肩负这样的使命,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同时,创业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从而有力地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创业教育必将为中国教育改革带来强烈的震动,并将扭转传统就业教育的偏见,树立自主创业教育的新观念,从而从本质上解决整个社会的就业问题。此外,创业教育还将有力地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将进一步促进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将有力地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顺利实施。我国在高校教育改革探索之路上,应该充分借鉴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创业教育的基本国情进行科学决策。相信在国家的支持下,社会及相关部门的关注和积极配合下,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必将排除万难、激流勇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雷俊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
探索,2012,(4).
[2]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
[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3]周栋良.创业教育国际比较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4]罗涤,高微,赖炳根.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分析及其启
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5]李萌.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保定:河北大
学,2011.
[6]李俊春.基于中美比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
[J].职业技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