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治自动”中实现“人格健全”

2017-07-13 07:23严济良
人民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班委会学生会扬州

严济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要“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扬州中学是堅守了近100年的传统。

江苏省扬州中学创办于1902年,115年来,学校之所以能一如既往地展现出顽强的教育生命力,缘于以“人格健全,自治自动”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思想。

朱自清留给了母校—首歌

朱自清先生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扬州中学前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曾同母校执教,任教务主任、国文与哲学教员。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他给省立八巾留下了一首校歌:

“浩浩乎长江之涛,蜀岗之去,佳气蔚八中。人格健全,学术健全,相期自治与自动,欲求身手试英豪,体育须兼重。人才教育今发煌,努力我八中。”

“人格健全,学术健全,自治自动,体育兼重”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朱白清的教育理念,也成了扬州中学沿承百年的教育思想。

“人格健全”是朱白清教育思想核心所在。他在1924年发表的“教育的信仰”中,作出了“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的论断。指出“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做人”是要逐渐培养的,不是可以按钟点教授的。强调“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这是朱白清任职初期对于人格教育的宝贵见解,也是他服务教育一生的人格写照。

“自治自动”是朱白清对当时所倡导的民主教育方式的高度概括。针对当时到处嚷嚷自治却又意义不清、行为异化等问题,他特地著作了《自治底真义》一文。现在读来,文中的观点历久弥新。诸如,自治不是无治,自治不是治人,自治不是在人群里绝对自由;自治不能白封,自治不能自私;自治是一种进步的活动,包括创造的和破坏的活动;感情和知识是自治的两翼,自治的效力全靠它们。“自治的目的在乎人生的向上或品格的增进;它是进步的活动,这向上和增进是绵绵无尽期”。朱白清也善于运用“自动”的教学方式,俞国平曾在春晖中学旁听了他上的一节课,称赞道:“学生颇有自动的意味,胜第一师范及上海大学也。”

“人格健全,自治自动”的系统建构与课程支持

扬州中学在1902年诞生时,称作“仪董学堂”。课程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设有伦理、国文、经学、历史、舆地、算学、英文、法文、物理、化学、体操、图画等,初步形成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现代课程体系。学堂章程严密,要求严格,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规则兼重的教育方式。

1930年,周厚枢(朱白清同届同学)校长主导建成了集实验室与大礼堂于一体的科学大礼堂,并命名为“树人堂”,使得扬州中学的“人格健全,自治自动”文化有了突出标志和诠释:“树人”是学校根本宗旨,科学实验和社群活动是“树人”的重要路径。学校积极完善“人格健全,自治自动”教育体系,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建构:科学陶冶、军事训练、实验研究、人格感化、体育锻炼、课外组织。

新中国成立初期,扬州中学切实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名师荟萃,教育教学卓越。改革开放后,学校着眼时代大势,继承优良传统,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逐步明确了以“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为特色,促进了办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进入新世纪,学校把握新一轮课程改革机遇,从“人格健全,自治自动”的理念出发,构建了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博雅课程”体系,即规定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自主性课程,三类课程统整融合、多元互补,每类课程都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超越性评价标准。其中,自主性课程是生本资源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关注“体验性”“群体性”,增强学生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体验、意识与责任。规定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集巾体现“博”的要求,自主性课程突出“雅”的目标,根本宗旨是促进学生全面而充分发展。

自我管理在新时期的新探索

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扬州中学设立学生发展中心,结合传统核心要义和现代研究成果对新时期“人格健全,自治自动”的内涵作出了当代诠释。

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和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人格内涵在不断丰富,扬州中学的表述也更加多元: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一般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提出的“诚实、有信、责任、关怀、宽容、正直、严谨、自省、乐群、贡献”等都是人格的表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健全人格的最大公约数;人格品质最为关键,决定事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决定人生的幸福指数;人格健全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追求,是立德树人的核心所在。

“自治自动”是核心素养的体现,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自治自动”是关键能力的外显,包括活动组织与参与能力,信息筛选与转化能力,环境打理与生活自理能力,生涯规划与服务社会能力,等等。学生要形成和发展这种能力,自己主动是首要因素,学校在环境、课程、教学方面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那么,“自治自动”如何校本化?

新时期,学校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新探索。

其一,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推动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治组织包括学生会、班委会、学生社团等,围绕促进“行为自律、学习自主、活动白发、评价自省”开展活动。

首先,学生自治组织的形成充分体现“自治”和“自动”。通过“直选”产生学生会主席、副主席、部长等成员,过程为:学生自愿申报与展示--上一届学生会审核资格——候选人在竞选日与会演讲——学代会代表投票,学校团委组织一个以学生为主的小组进行监察。班委会也是以“直选”方式产生。学生会和班委会每年选举一次,学生会主席、部长任职不超过2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增强组织活力。

其次,在组织运行中充分体现“自治”与“自动”。学生会和班委会等自治组织能获得充分授权,参与学校章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自行制定学生公约,开展风纪检查与提醒,对处理违纪学生有建议权和抗辩权,在明晰权益、责任、规则中,增强行动自觉与自律;被授权策划与组织学校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游学周、社团展示等重大活动,参与评比文明班级、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等方面的评价与献策;班委会被授权设计班级自治方案、组织各类活动、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转达同学对本班老师的教学建议等。在自由氛围、丰富活动、切实体验中,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自理、学会互动、学会分享、学会改变。

试举一例说明,某男生自习早退,第二天早读班主任教育他时,该男生一不起身、二不理睬,还打了班主任一记耳光。这件事在校园引起了高度关注。处理中班委会代表客观地反映了老师处理问题的失当之处,建议对学生从轻一级处理,学校采纳了班委会的建议,处理从预定的留校察看降为记大过。

其二,系统思考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生涯规划是学生践行‘‘人格健全,自治自动”的指南。对高中生的生涯指导,学校突出早期引领。每年7月5日,新生取得扬州中学学籍一周后,我们把此时作为开展生涯指导的起点,主题内容包括:校长介绍学校办学历史与思想,教师简介高中学科教学特点与组织,学长介绍高中三年成长经历与体悟,教务主任介绍暑假阅读与提升要求,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做生涯规划的通识指导。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学校为生涯规划专门编制的教材《学生学习手册》,内容包括:学校历史与文化、传统与优势、师资与教学简介,还包括三年的课程设置、重要活动安排、重点支持和服务项目的概要与说明、学长生涯规划参考,等等。

新生利用暑假认真学习,在有了初步想法后再仔细设计三年高中发展规划。“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是学校生涯规划指导的主张。在设计过程中,生涯规划导师会提供专业指导,提醒学生不能只规划学习,要从“人格健全、学术健全、自治自动、体育兼重”四个方面系统思考,每个方面可从认识自己(入学起点)、提高自己(三年目标)、自我实现(行动策略)三个方面展开。生涯规划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我对照、调整、不断完善,充分体现自治自动。

生涯指导以“学长指导”为主,以提高引导的针对性。班委会适时邀请学长做专题指导已经形成常态,学生会寒暑假举办“百名学长返校指导活动”正在形成影响力。学长返校指导活动场面宏大,设几十个分会场,介绍所在大学和学习体验,在校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性参与,通过学长指导长见识、解疑惑,不断调整自己生涯发展规划,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同时,定期邀请院士、教授、企业家、作家、主持人、律师及校内经验丰富的老师等各方导师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提高生涯指导宽度与高度。

其三,重视学生社团多样性,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要。学生是社团的主创者、参与者、受益者,现已涉及文学、科技、艺术、公益、体育等十个领域,包括新苗文学社、丹青书画社、模联社(模拟联合国)、新闻社、微电影社、心理社、足球社等近40个社团。社团成员因价值观与志趣相似而跨越年级和学科走到一起,共研、共享、共成长。

大型活动是促进社团与其他自治组织合作、提高学生综合自理与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每年S月的慈善义卖活动、8月的慈善义演活动,是由学生会、“公益社”、树人艺术团联合举办的大型慈善活动,从组织策划、媒体宣传、物资采购到场地布置、彩排会演、善款使用等全部由学生制定方案、协作完成。4月的春季体育节和10月的秋季运动会,学生会是重要的组织者,实行自治管理:学生参与赛程编排,担任助理裁判,进行风纪监察,组织颁奖表彰。这类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做事的复杂性并在处理问题中增强自信,更加全面而充分地发展。

其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成长环境。学生发展中心研究发现,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或过高的升学目标,是高中生产生心理不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主因。因此,学校从三个方面寻求解决之策:(1)心理教研组精心组织和实施心理课程、团辅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测试,重视个案分析,做好个别疏导。(2)班主任加强家校联系,关注特殊群体、个人,发现问题主动干预,表达善意与期望,讲究沟通技巧,寻找问题缘由,与家长共商解决之道。(3)学生发展中心为家长搭建学习平台,普及教育常识,提供心理援助。指导班主任建立由家长、心理咨询师组织的微信群,开展“考试临近该如何调适孩子心理?”“‘小高考之后,如何引导孩子进一步做好人生规划?”等专题讨论,在点拨、碰撞、商讨中将家长心态引向平和。

在扬州中学毕业生纪念册首页写着这样一句话:“人格健全处世之本,学术健全立身之本,自治自动发展之本,体育兼重幸福之本。”这是母校的寄语,也是办学追求的目标,唯有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才能让学子们把这些丰厚的礼物带走,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朱乔森.朱白清散文全集(下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周洪宇.陈况蓉.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在华演讲录.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3]《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长编》编委会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长编·上編第一册、第二册,2012.

[4]姜建.吴为公.朱自清年谱.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班委会学生会扬州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学生会,是否真的很丑陋?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电子版委会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试议高校学生会宗旨的意义及确立
“扬州绒花”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