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追風筝的人》是在美裔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缓慢而沉静的笔调下凝聚锤炼、熔铸而成的一部内含哲理,用意深邃的文学作品。里面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亲情与友情、背叛与救赎、民族与家庭,无需图表与诠释就能打动众人,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内心那种难以言说的情感纠结以及深刻而广博的社会内涵。
【关键词】自省;忏悔与救赎;成长
“为你,千千万万遍!”你能想象一个患有兔唇的孩子,一个生活在阿富汗社会底层的遭人轻视的仆人是如何用自己的一生来履行他对友谊的这份承诺吗?
《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塞尼,美籍阿富汗人。在他的笔下,梦幻般的人世爱恨交织,无情的社会变迁呼唤人性永恒的道德追求。整部小说再现了30年磨难的阿富汗,剧烈的社会动荡,命运的无常,个体的弱小无助,人性的脆弱,愧疚灵魂的痛苦挣扎,所有这些元素通过风筝放飞出来,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故土文化的深深眷恋,这只风筝也在敦促人性去始终不渝地追随良知与忠诚,回归到弃恶从善的赎罪之路上来。
细说,这本小说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为了赢得父亲的赞赏,懦弱的他眼睁睁地看着为他不顾一切的哈桑遭人凌辱,自己却选择了逃避。而后,阿米尔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痛苦,为了减少这份痛苦,他又逼走了哈桑。不久,国运坎坷,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之际,阿米尔跟父亲逃往美国。曾经的富可敌国不复存在,幸运的是父子感情一天好过一天。直到父亲溘然长逝后,始终无法摆脱良心挣扎的阿米尔再度踏上了久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
人们说陈年往事可以被埋葬,因为时间是治疗一切的良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爬上心头,回首前尘,记忆总是会在某个特别的地方停留。
风筝是童年美好回忆的象征,可是在这儿却也带来一段不堪的过去。孩童时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渴望,总希望成为人们口中赞赏的对象,尤其是我们的双亲,然而父母对别的孩子的赞赏也总会遭到我们的妒忌,也可以说是我们内心的自卑。为此,我们会耍一些阴暗的小手段打压对手,获得关注的目光。阿米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一个折射我们内心的影子。他喜欢卖弄哈桑听不懂的词语,为了追回风筝赢得爸爸的肯定他选择“他只是个哈扎拉人”这样的带着种族歧视的认知来自我麻痹,放弃了他本应该担当的责任。也正是这种对责任的放弃,他品尝了一生的悔恨。在做错事的情况下,我们又何尝不是选择找借口来推卸责任呢!可是,最终我们还不是和阿米尔一样品尝了后悔的滋味,总想找到赎罪的方式来弥补心里的缺陷。
哈桑是这本书的另一个主人公,他深受阶级,宗教的精神迫害。可是他也是这本书书的光辉所在。他的母亲抛弃了他,自身哈扎拉人的血统到处遭人歧视,这本应该是个对生活丧失信心的人,可他却能说出“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样感情丰富的话来。这不仅仅是表达了对主人的忠心,更是对友谊最完美的诠释。可见他对生活充满希望,友情满含期待。我们短暂的一生有多少朋友能够对我们说出并履行这样的承诺呢!哈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阿米尔”,他为阿米尔敢于站出来对抗身材最魁梧的阿塞夫,为他能赢得爸爸的赞赏放弃祷告而去追风筝。 他被侮辱时,一直都知道阿米尔就躲在旁边,他却选择了沉默。在知道阿米尔设计陷害他盗窃时,他选择跳进这个陷阱。也许有人会说他愚忠。但是我看到的是一颗对亲如兄弟朋友的主人一颗真挚般的心。他为了不让阿米尔活在不安与愧疚中,他依然选择离开。我们都渴望有这样的一位朋友为我们付出,渴望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却不知自己又为朋友做过什么。
在这里,另一个感动我的人物是阿米尔的父亲,他可以说是一个真真的铁汉子。他对自己的孩子苛刻,是为了让他更好的成长;他敢于和侵略家园的士兵言辞力争,只为了一个陌生的女人;他宁愿挨饿也不愿意接受俄国人的帮助,只因为他们的同胞是家园的侵略者;他为了孩子的未来,愿意从阿富汗的富人沦落为美国一个加油站的工人。这是一个光辉的父亲形象。在那片战火纷飞的废墟上一个勇敢的战士。
阿米尔虽然在美国结了婚,过上了远离战争的生活,可是他内心深处却始终带着对哈桑的愧疚。于是,在良心的谴责下,他选择面对自己的过去。回到那个带着创伤的故土,赎罪。等待他的却是一个震惊的消息,原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并且已经被战争吞噬,于是阿米尔选择照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这个遭受战争毒害,满眼惊恐的侄子。他面无表情,只有风筝才能唤起他的回应。
《追风筝的人》不仅仅是亲情,友情的概述,更折射出我们似曾相识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的快感和疑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里的情感没有虚伪做作,使我们面临变化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映,是一个人夜深人静的时候的扪心自问。
最后,作者在一群孩子中奔跑,为索拉博追风筝,就像哈桑为他追风筝一样,不停地奔跑着……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这才是人生,犯错,错过,在用一生来挽回。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追逐属于自己灵魂的风筝。
作者简介:陈雪婷(1988—),女,汉族,籍贯:广东省珠海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单位: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七小学。
参考文献:
[1][美]卡勒德胡赛尼,李继宏译追风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07.
[2]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圣经[M]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2009.05
[3]王建荣,《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解读[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