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师生关系也发生着改变,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师需要在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发挥评价功能上下功夫,从而在以生为本的语文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参与热情;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评价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2201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们学习较为被动,课堂参与热情较低。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最多只能获得知识,个性却得不到张扬,他们的潜能也无法得到激发。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出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因为不管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师都会受到教学观念的影响。比如,受传统“尊师重道”观念的影响,教师会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高,在教学时不愿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也就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師要把学生当成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而且,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可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潜能得到激发。在讲解《但愿人长久》时,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少,他们对于这种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不能很好地理解,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理解。于是,我首先带领学生一起搜集了相关资料,让他们对苏轼写这首词的背景进行了解,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这首词的内涵。其次,我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使学生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对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获得了进一步的感悟。
在这个课例中,我转变了教学观念,在设计教学时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改进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地位
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施教者”的角色。其实,高水平的教学应该是从“教”转变为“不教”的。所谓的“教”,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再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最终完成从“教”到“不教”的转变。
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途径,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知识,从而拓宽知识面。比如,教师除了在课上讲解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组织一些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读一些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书籍,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展开一场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获取不同的看法,进而完善自身的思维。注重语文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他们就会在这个不断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中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三、发挥评价功能,引导主体参与
教学评价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一种行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不亚于教学活动。利用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漏洞,并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完善自己的教学。以往的教学评价大多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学生无法参与到评价当中。而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讲解完《我们爱你啊,中国》后,我让学生在课下对这篇课文进行反复朗读,要求他们掌握好朗读节奏,并鼓励他们向我提出合理的建议,借此来完善我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师还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如可以在课上开展“理想中的语文课堂”这样的活动,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促使自己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
在每学期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一个终结性的总结,这个过程不能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应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改变,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比如,可以将学生这学期开始时写的第一篇作文和经过一定的训练后写的作文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最后,教师再进行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主动反思,为他们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总之,学生才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文娟.基于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途径分析[J]. 新课程(小学). 2015(12).
[2]林小辉,李德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J].吉林教育. 2015(31).
(责编刘宇帆)